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君 《劳动保护》2014,(1):100-101
<正>氨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质和热物理性质,在常温和普通低温范围内压力比较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但是,氨属于危险化学品,若是安全管理不当,易造成事故。本文介绍了化工企业对液氨的部分安全管理做法,希望能提供借鉴参考作用。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伤。11月28日,山东省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造成13人中毒,其中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危重,3人伤势较重,2人轻伤。接连发生的液氨使用事故,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05,(12):76-76
7月4日,上海市南汇区境内一辆运输液氨的敞蓬货车,在卸完液氨后载10个空瓶返回。12时20分,车上一只液氨钢瓶发生爆裂,导致液氨残液泄漏,造成周围居民不同程度中毒,爆炸冲击波致使周围部分建筑物玻璃破碎,造成108人到医院检查,有7人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2002年7月8日凌晨2点左右,山东省某县化肥厂一辆液氨汽车罐车在卸液过程中连接罐车和液氨贮罐的装卸软管突然爆裂,导致大量液氨泄漏。该事故造成24人死亡,30余人中毒,3000多人紧急疏散转移,是一起典型的由液化气体装卸软管问题造成的特大事故。据调查,在液化气体充装场(站)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中,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往往只注重液化气体贮罐、残气残液罐和充装金属管道的检验检测,而作为充装系统安全附件之一的装卸软管的检验往往被忽视。多数装卸软管长期服役,在阳光下裸露暴晒或被雨雪侵蚀,极易造成老化腐蚀开裂;许多罐车在夜晚通过装卸软管往…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3,(11):I0001-I0001
2013年8月31日上午11时左右,上海宝山区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死亡15人,伤20余人,其中重伤5人。上海冷库液氨泄漏是一起什么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特种设备事故?从媒体报道上此次事故是定性为安全生产事故。报道说,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上海市安监局、宝山区政府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工作,严防次生事故发生。报道还说,上海安监局专家介绍,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严重吸八中毒,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报道最后说,上海市安监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6月3日,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因电气线路短路,引发液氨泄漏和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同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引起的氨泄漏重大责任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 510万元。一年内两次重大事故,一时间将液氨制冷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6.
氨主要用作制冷剂及制取氮肥和铵盐等,是化学工业非常重要的但又十分危险的化工原料。在液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因泄漏引起的中毒等事故比较频繁。氨属高毒物质,人一旦吸入或接触到泄漏的液氨会造成人体组织坏死,甚至中毒身亡。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本文在对液氨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液氨泄漏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氨主要用作制冷剂及制取氮肥和铵盐等,是化学工业非常重要的但又十分危险的化工原料。在液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因泄漏引起的中毒等事故比较频繁。氨属高毒物质,人一旦吸入或接触到泄漏的液氨会造成人体组织坏死,甚至中毒身亡。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本文在对液氨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液氡泄漏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31日10时50分左右,上海市宝山区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据调查,这起重大事故直接原因系公司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引起液氨泄漏,导致企业操作人员伤亡。2013年6月3日清晨,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火灾。伴随着熊熊火焰,现场有大量浓烟冒出。  相似文献   

9.
8月31日10时50分许,上海市宝山区丰翔路1258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翁牌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据上海市安监局通报,截至31日14时,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9月1日《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2003,(9):64-65
2001年3月7日16时20分左右,河南三门峡灵宝市义寺山金矿五坑发生特大CO中毒事故,造成l0人死亡,21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6l万元。经查证,这是一起持大责任事故。  相似文献   

11.
毕舸 《劳动保护》2004,(7):58-58
据统计,至2002年底,广东省各类尘肺病患病例数为10742人,累计死亡4617人。报告病例主要分布于三资企业等,高发地区为深圳等市。2002年广东省慢性职业中毒报告79例,主要分布于三资企业等。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13日,江苏中储粮收购经销有限公司对熏蒸仓房实施散气作业,造成4人中毒死亡。""2011年9月14日,中央储备粮营口站前直属库在集装箱装粮作业过程中,该库业务科负责人不慎从输送机上摔落,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1年9月19日,中央储备  相似文献   

13.
罗时 《劳动保护》2012,(8):91-93
2012年2月16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王岘镇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5月2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后勤服务中心1名职工在检修污水池潜水泵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造成3人死亡.  相似文献   

14.
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瑞华 《劳动保护》2003,(11):30-31
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现状到2002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75.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2002年,全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为1亿余辆,比2001年增加3287万辆,增长率为32.4%。其中,汽车2141万辆,摩托车5037万辆,农用运输车1388万辆,拖拉机1573万辆。机动车驾驶员保有量为9147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5161万人。2002年,全国公路客运量147.5亿人,旅客运输周转量为7805.8亿人公里。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死亡10.93万人,伤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其中,一次死亡1~2人事故造成99575人死亡;一次死亡3~9人事故造成6777人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山东省泰安市总结事故教训,按照"一条线、全覆盖、专项检查、当场立案"的原则,对全市139家涉氨制冷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近年来,液氨泄漏事故多发,2013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特别重大事故,造成121人死亡;2013年11月28日17时,山东省乳山市合和食品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6人受伤。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出一些涉氨制冷企业存在着安全生产主体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安全》2014,35(5):26-28
进入2014年,北京市的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异常。1月11日晚7时许,北京某开发总公司在承接昌平某电缆工程,工人在进行地下供电管道的铺设作业时,管道内有害气体造成多人中毒。最终导致4人抢救无效死亡,3人受伤。2月5日上午10时许,位于北京顺义区某公司的3名工人在清理设备淤泥时中毒,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7.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致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因此,积极稳妥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硫化氢中毒尤为必要。下面,先看两个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1.1999年8月7日,某厂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管道泄漏,9点15分,一职工巡检时被熏倒。班长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在救人过程中,因所戴防毒面具不能防硫化氢,故也被熏倒,造成两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这起事故是职工巡检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班长施救时错戴了防毒面具所致。2.2000年1月21日,某厂催化装置精制工段酸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  相似文献   

18.
8月31日,上海宝山区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20余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这是一家集水产进出口贸易、物流、收购、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家企业招聘职工居然没有进行过安全培训。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3月12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炼油二部蜡油加氢装置停工检修期间,发生一起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2014年5月26日,山东省潍焦集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8人受伤;2014年8月4日,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天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清理污水池时,1名工人因中毒当场死亡,其他3名人员在抢救他人  相似文献   

20.
8月31日上午10时50分许,上海市宝山区丰翔路1258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目前,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20余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这无疑是关于安全生产的问题。"采访中,相关专家纷纷对国内企业在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