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皖南许村镇附近发育一套岩墙群,主要由辉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它们在时空上紧密伴生,成因上密切相关。岩石的SiO2含量集中分布在酸性和基性成分之间,缺乏中性及中酸性成分,构成一套双峰式侵入岩组合。对花岗闪长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双峰式岩墙侵入时间为822.1±6.6Ma。辉长岩具有正εHf(t)值(2.1~4.4)、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富集,显示大陆拉斑质玄武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富含Zr、Hf和稀土元素,较高的Ga/A1比值,较低Ba、Sr、P、Ti含量,总体上地球化学特征类似A2-型花岗岩,εHf(t)值范围(1.8~4.6)与辉长岩基本相同。许村双峰式岩墙群的基性端员辉长岩是拉张环境下华南弱亏损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的产物,而酸性端员花岗闪长斑岩是玄武质岩浆在上升途中受地壳混染,并发生底侵作用和由玄武岩浆提供的热源导致地壳重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 德干玄武岩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溢流玄武岩之一,通常认为具有大致均一的化学成分。然而近几十年来,对德干台拉岩(Trap)的研究日趋活跃,现已查明西部的德干台拉岩无论在构造、岩石或化学成分上都有所不同。本文报道了萨加尔地区下部台拉岩中低钾拉斑玄武岩的产出,同时还表明另外一些地区,例如坦杜尔的台拉岩也属于这个范畴。本文考虑到德干台拉岩的构造、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年代方面的差异,根据一般公认的模式,对这些低钾的石  相似文献   

3.
对前寒武纪绿岩带中科马提质玄武岩间的岩石化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在一个大气压并有相当数量的长石作为共结组分参加的条件下,科马提质玄武岩岩浆的分馏作用不可能生成拉斑系列的派生熔体。拉斑玄武岩成分的残余岩浆只能是在相当于较高的压力(7—10kbar)条件下,并具有橄榄石-单斜辉石质共结组分参加时,由科马提质玄武岩岩桨的分异过程获得。  相似文献   

4.
湘东南汝城盆地基性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汝城盆地基性岩由辉绿岩、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 ,属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玄武岩全岩K Ar年龄为 12 8.4± 4 .2Ma ,辉绿岩全岩K Ar年龄为 112 .1± 3.2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火山岩系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 ,其形成以部分熔融方式为主。岩石微量元素出现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的富集和Ta、Nb、Ti的亏损。强不相容元素比值反映岩浆源区明显偏离原始地幔组分 ,具有富集型地幔岩浆源区特征。岩浆源区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和来自消减残留板片析出流体或熔体交代的改造作用。汝城盆地基性岩形成于陆内拉张带 (初始裂谷 )构造环境 ,其强烈拉张时期与华南南岭地区的主要拉张时期 (12 0Ma)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解决许多玄武岩(特别是大洋区的玄武岩)的岩石学根本性问题时,经常把稀有和少量元素如TR、Sr、Rb、Ba等用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大陆玄武岩系中稀有元素分布的研究程度很差。关于它的报导主要是描述发育在构造稳定区的拉斑玄武岩(暗色岩)和碱性玄武岩的分异物。  相似文献   

6.
<正> 地球的未亏损上地幔成分的估算主要是基于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假定的玄武岩或科马提岩衍生物与残留的橄榄岩或难熔超镁铁质相之间的互补关系。这一方法是建立地幔岩模式的基础,在许多关于玄岩类的实验研究和地球化学研究中最广泛地引用了未亏损地幔的成分和关键元素。另一种方法是不同程度地依靠碱性火山主岩中铬透辉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的成分,有时与利用科马提岩的或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衍生物成分的部分熔融模式相结  相似文献   

7.
<正> 根据对太平洋底进行深海钴探和挖掘工作而获得的大量已发表的和原始的资料进行的综合研究,可将玄武岩划分为八种主要的地球化学类型:Ⅰ.洋中脊拉斑玄武岩;Ⅱ.洋中脊铁质拉斑玄武岩;Ⅲ.原始板块内拉斑玄武岩;Ⅳ.夏威夷型拉斑玄武岩;Ⅴ.亚碱性过渡型玄武岩;Ⅵ.夏威夷型碱性分异玄武岩;Ⅶ.萨摩亚型霞石碧玄岩和玄武岩;Ⅷ.兰方粗安岩和响岩。  相似文献   

8.
<正> 新喀里多尼亚的蛇绿岩由超镁铁岩组成,其上伏有受到低压变质作用影响的镁铁岩。本文所研究的源山地区的镁铁岩(辉长堆积岩、玄武岩流和玄武岩墙)与现代大洋中脊的岩石类似。它们具标准橄榄石,其Mg/Mg+Fe~(2+)比值范围是从熔岩的0.69到辉长堆积岩的0.90,并表现出拉斑玄武质分馏趋势,例如Ti和V与Mg/Fe比值呈负相关。熔岩具平缓的稀土模式,轻稀土略有亏损及La/Yb比值<2。玄武岩岩墙具有三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夏威夷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之间的关系,早期研究者认为,碱性玄武岩是由拉斑玄武质母岩浆经结晶分异产生的。但后来的实验研究表明:这种过程在低压下不可能出现。最近的一个模式认为:夏威夷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是由成分均一的源区形成的,只是与伴生的拉斑玄武岩相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产于不同地质构造背景的1800多块玄武岩类岩石的分析值,对不活动痕量元素Nb-Zr-Y的新判别图解作了详细说明。该图解可判别不同类型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包括正常洋中脊的“N型MORB”和地幔羽影响区的“P型MORB”)、板内拉斑玄武岩(WPT)和板内碱性玄武岩(WPA)。火山弧玄武岩(VAB)的数据点落在WPN区和N型MORB区内,因而不能将其与后两种岩石类型分开。落在通用Ti-Zr-Y图解中MORB/VAB区内的古老大陆拉斑玄式岩都能清楚地与N型MORB区分开。  相似文献   

11.
<正> 橄榄安粗岩组合是公认的年青岛弧三种岩石组合的一种(其余两种是拉斑玄武岩组合和钙-碱性岩组合),但是也报道:具类似化学特征的岩石产自大陆边缘。 关于橄榄安粗岩类产出的评论指出,有一组富钾的近饱和岩石与钙-碱性和碱性岩有亲缘关系,应该把它们像橄榄安粗岩组合一样单独考虑。化学特征表和平均分析数据表有助于把橄榄安粗岩组合和其他  相似文献   

12.
大陆地幔岩石圈可能是一个不相容元素的重要的储库,并且它仍然是一个研究地幔元素分馏过程的关键性天然实验室。为了构筑一个大陆地幔岩石圈模式,对地幔捕虏体、钾镁煌斑岩和金伯利岩以及所选择的大陆溢流玄武岩中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业已证明,这种地幔岩石圈的组成、密度、厚度和产生玄武岩的能力是随年龄而变化的。太古宙地幔岩石圈以具有相对低的FeO丰度(这归因于科马提岩的提取作用)为特征,因而该岩石圈的密度必定比周围的软流圈要低。与此相反,太古宙后的地幔岩石圈,其组成可能与最近采集的样品(如碱性玄武岩中的尖晶石橄榄岩包体)相类似。因此,太古宙后的地幔石圈为大陆溢流玄武岩的产生贡献了足够丰富的物质,并且为更容易分层和加入到大洋玄武岩的软流圈源区提供了足够高的密度。综合现有的有关地幔捕虏体和大陆溢流玄武岩的资料表明,大陆地幔岩石圈在壳/幔系统中占的元素份额,含K小于10%’而含Sr和Nd为3.5%。 许多大陆镁铁质岩石具有以ε_(Nd)低、ε_(Sr)多变和~(206)Pb/~(204)Pb比值经常都低为特征的明显不同的同位素比值。特别是具稍高~(87)Sr/~(86)Sr和低~(206)Pb/~(204)Pb的组合越来越被认为是大陆地幔岩石圈的一个特征。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和黄长煌斑岩?  相似文献   

13.
在太古代绿岩带和麻粒岩-片麻岩杂岩剖面中,常有两种基性火山岩组合——相对分异(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组合和分异(钙碱性)火山岩组合。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和分异火山岩组合的变玄武岩具有一系列稳定的地球化学标志,这些标志使我们不必依靠这些组合岩石的变质程度,便能十分正确地鉴别这些岩石。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与古火山岩带地球动力状况的初期拉张阶段相当,而分异火山岩组合与古火山带地球动力学晚期挤压阶段相当。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和分异火山岩组合的成矿专属性是不同的,反映出它们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状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 同大洋玄武岩相比,大陆拉斑玄武岩(CT)的特点是某些不相容元素的含量高,变化大,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也大。大陆和大洋玄武岩的这种地球化学差异已讨论过多年,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假说,以解释大陆拉斑玄武岩的这种地球化学特点。这些假说包括:由“地幔羽”产生母岩浆;由不均匀富集的上地幔产生母岩  相似文献   

15.
塔希提岛火山岩属典型的大洋岛屿玄武岩(OIB)。该岛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社会群岛链之一部分,火山活动可分三期:早期(1.7—1.3Ma),中期(1.3—0.6Ma)和晚期(0.6—0.3Ma)。早期火山岩兼有碱性和拉斑系列岩石,包括苦橄玄武岩、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及少量玄武安山岩;中期火山岩主要有粗面玄武岩—粗面岩、碱性玄武岩和少量碧玄岩;晚期则以碧玄岩为主,并有部分碱玄岩出现。火山岩的这种岩性变化表明其岩浆由早到晚从富镁、硅弱不饱和向富碱和硅强烈不饱和演化。 社会群岛火山链的火山活动以平均11cm/a的速率从西北向东南迁移,与MORB相比,所有塔希提的岩石皆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并有较高的~(87)Sr/~(66)Sr比值,这一特征可能与其特殊的源区成分有关,即富集的地幔热柱或大洋岩石圈。早期岩石是地幔热柱和少量洋壳的部分熔融产物的混合体,故既有拉斑系列又有碱性系列。随着火山活动远离存在热柱的热点区域,洋壳部分熔融的程度逐渐降低,因而其产生的熔融体也越来越富碱,~(87)Sr/~(66)Sr比值也相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东北张村岩群所含之中基性变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主元素具低钾高钠;稀土元素具Eu亏损,Pr、Tb、Tm富集;微量元素具Rb、Zr、Ce微弱亏损,部分样品Ta富集,其总体特征类似于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示其形成于大洋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 引言在许多区分不同构造环境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判别图中,Shervais(1982)描述的 Ti-V 图特别有意义,因为从岛弧拉斑玄武岩到洋中脊玄武岩(MORB),再到板内火山岩,其Ti/V 比值有规律地增加。在 Anderson(1981,图1)提出的不同构造环境母岩浆深度的模式中,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和洋岛玄武岩  相似文献   

18.
在ARK Ⅳ/3(1987)航次期间,在南森-加克尔洋脊(NGR)采集了火山岩样品。该洋脊是一个缓慢扩张(半速率约为0.5cm)的洋脊,其轴深超过5000m。NGR是迄今为止扩张最慢且最深的洋中脊,根据采样位置距轴谷的距离,计算出所研究岩石的年龄约为600ka。 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即(?)刺结构、mg>70和MgO>9wt%,把该火山岩称为科马提质玄武岩。科马提质玄武岩中玄武岩纽分的暗色球状微滴,被认为是不完全岩浆混合作用的反映。该科马提质玄武岩的玄武岩端员能较好地用根据稀土元素、Ti和不相容微量元素得出NGR的玄武岩的富集特征来解释。 根据Nd同位素数据和高的Sm/Nd比值,地幔交代作用[即脉状(veined)地幔模式]可能是造成NGR科马提质玄武岩的源区富集不相容元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外陆续发表了不少关于科马提岩的文章,国内也开始注意这种产于活动带的基性超基性岩。曾译作“介幔壳岩”和“镁绿岩”。 科马提岩这一术语是由M.J.维尔今(Viljaen)和R.P.维尔乔林(Viljolen,1969)提出的,当时专指南非(阿扎尼亚)巴布顿地区科马提的太古代橄榄岩和有关的镁铁熔岩。与普通的超镁铁岩不同,这一套岩石具流动熔岩的结构 构造,是喷出成因的。它的化学成分特点是高SiO_2,高Fe/Mg、低的碱金属,以及特别高CaO/Al_2O_3。C.布鲁克斯  相似文献   

20.
对东欧地台别尔哥罗德-米哈伊洛夫斯克构造,苏尔斯克构造和苏伊萨尔构造的科马提岩中铬尖晶石副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查明:科马提岩中的高镁铬尖晶石(第一世代)与地台捕虏体中的相似;科马提岩中铬尖晶石(第二世代)所具的独一无二的化学成分(低镁、高铬及锌、锰异常富集)与减压-耗散熔融作用和混染作用有关;铬尖晶石类的造矿物组分的含量有明显区别。 研究结果证实,科马提岩岩系是长期、多次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