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原市清河污染现状评价与治理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原市内的小清河污染十分严重,治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根据小清河污染现状,技术经济条件,确定了近期水质目标和水体功能采用Streeter-PheLPs稳态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提出多个可行治理方案。对较优方案作了技术经济分析,为城市综合整治和限期治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滇池大清河河口二维水环境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滇池大清河河口为对象,根据其水动力特征,建立了二维水环境模型.其中水动力模块采用交替方向迭代法进行数值求解,水质模块中参数的取值通过2006年和2007年现场原位实验和实验室模拟实验获得,并利用2007年的实际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运用率定的模型,模拟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大清河人湖控制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以期为治理方案的优化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清河干流傍河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综合分析了清河水库供水对清河干流傍河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为科学优化调度水库供水,合理开发利用水库水资源,实现对清河、开原区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军  王华 《山东环境》1997,(3):11-12
小清河污染日趋严重,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引黄补水冲污是小清河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水质污染的严重性、规划治理目标要求,增大环境容量等方面论述补水冲污的必要性,从黄河较好的引水条件、补水口门的选择及补水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引黄补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河流水质评价是水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采用合理的水质评价方法说清河流水质情况,摸清污染来源,明确治理方向,是当下水环境管理的迫切需求。该文首次将水质指数法应用到过境河流的水质评价中,充分发挥其简便直观的特点,实现了既能反映过境河流的沿程水质变化情况,又能发现河流沿线的主要污染来源。为环境管理准确把握河道治理成效,明确治理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实例运用,进一步证明了水质指数法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实用价值,建议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主成份分析方法在小清河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小清河近5年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将小清河水质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并结合小清河水质规划,确定了各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对小清河水域的分类管理以及区域总量控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嫩江是典型的北方平原型受控河流,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加,污染日益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为弄清河流的自净能力确定水环境容量,为水质规划及管理,为预测以及水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通过系统分析,建立了嫩江冰封期BOD—DO水质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河流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是国际上主流的流域综合管理技术,对水污染治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介绍河流水质目标管理概念和技术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与欧美国家在水污染治理现状方面的不同,如河流污染普遍严重、水力连通性较差、流域监测资料缺乏等,对其中的关键问题:控制单元划分、水质目标确定、污染负荷核算、污染负荷削减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做了相应的总结。最后对中国未来水质目标管理的方向做了展望,以期有助于该技术体系在中国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9.
顾强  饶应福  向迎洪  王莉 《环境科技》2001,14(1):23-25,27
分析了奎河水质变清含义、不同含义对奎河水质的要求,讨论了实现不同含义奎河水变清方案及其可行性和可靠性。作者认为,奎河水变清和全河道水质达标是一个很高的污染治理目标,需要通过对奎河污染控制系统的不断研究改进,水质指标的逐步提高才能逐渐逼近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污染物排放量与河流水质输入响应关系的建立,是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的关键.文章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将小清河分为睦里庄-还乡店段,还乡店-大码头段和大码头-辛丰庄段,应用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确定相应模型参数,与水质实测值相结合,建立污染物排放量与河流水质的输入响应关系,计算响应系数.结果表明:小清河不同段COD的响应系数分别为94.3%、76.7%和76.6%,氨氮的响应系数分别为277.2%、85.7%和58.8%;COD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而睦里庄-还乡店段、大码头-辛丰庄段氨氮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清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需求,通过野外调查和环境统计获取相关数据,应用GIS和GPS技术,建立流域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清河流域污染源排放特征及流域水环境监控能力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清河流域,废水污染源主要集中在支流小清河和寇河流域,典型行业包括牲畜屠宰、食品加工、缫丝加工等;污染源在线监控和河流水质断面监测能力均无法满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需要,在清河流域的水环境管理中,应将小清河流域和寇河流域作为重点水质控制单元进行管理,在小清河和寇河入清河干流处增设水质监测断面。  相似文献   

12.
小清河干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计算项目的选择小清河流域的主要污染物有BOD5、CODcr、NH3—N、挥发酚和石油类,属有机污染型。因此,以这五项水质指标为水环境容量的计算项目。2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研究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关键,在于建立比较准的描述河流主要特征和污染物特性的水质数学...  相似文献   

13.
从区域水环境管理的要求出发,对利用ArcGIS Engine开发的排污口管理与水质预测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介绍。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目标、组成和主要功能,并从数据库建立、数据管理子系统、排污口管理子系统、水质预测子系统功能实现等方面对系统实现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刘绮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5):21-23,27
以某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实例,寻求值-排污-水质综合协调解方法,寻求净收益最大时的总体规划方案。建立目标参数规划模型,寻求不同生产规模条件下的产值-排污-水质协调解,又探讨了水环境标准约束下的某化工区废水治理费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岭市2011年饮用水源地清河水库小流域内水质状况,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分析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进行水污染风险综合评价。目的是定量分析评价清河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清河水库小流域水质较差,水库入口、红花甸、聂家沟、曾家屯、腰堡的水质均属于V类水,说明水库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而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水库水质污染和波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急需进行科学的治理,否则将带来严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16.
区域水污染控制多目标组合规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水污染综合多目标规划思路,把治理投资,运行费用,收益和污染物削减量作为规划目标,对多种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建立了实现多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对方案的产生组合,初选和优化等建模过程作了系统介绍,并以泾河水质规划为例,将模型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枣庄市峄城大沙河水质模型的研究枣庄市环保局沈清文,晋文全河流水质模型是描述水体中污染物随时间和空间迁移转化规律的数学方程,它的建立可为河流中污染物排放与河水水质提供定量的关系,从而为评价和选择污染控制方案,制定水质目标等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枣庄市峄城...  相似文献   

18.
几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河流水质评价是水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采用合理的水质评价方法,才能说清河流水质状况,满足水环境管理和决策需要。选择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以及江苏省太湖流域河流水质评价的推荐方法-水质指数评价方法等在环境监测系统中较常用的四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实例计算和结果对比评价。结果表示,水质指数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同时方法简单,结果明了,是比较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水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可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水质评价是建立在水质监测基础之上的。首先结合我国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标准,合理地选择监测项目与监测仪器,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然后在水质监测所获数据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通过BP网络不断的学习与训练,归纳出评价标准与评价结果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建立水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系统。经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学习、联想和容错功能。为水质监测与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改善环境质量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当前,我国跨省界流域上下游治污协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权责落实与激励政策尚不完善,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文章提出建立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跨省财政激励机制,根据上下游出境断面水污染治理成本、水生态价值和发展机会成本以及延伸投入等,强化流域水质目标考核行政和经济"双重"约束机制,建立水质超标"罚款赔偿"和水质达标"奖励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跨界污染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并建议"十三五"全面推动建立跨省断面水质财政激励机制,实现流域治理的成本共担、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