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工业产出和31%左右的碳排放,是我国控碳减碳的重要靶点。准确把握园区碳排放特点,对制定针对性减碳举措意义重大。然而,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尚未统一,需结合园区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分析了工业园区组成结构与发展特征,将园区的碳排放源归类为能源消费、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与废弃物处理处置三大类,比较不同核算方法,提出适合园区特点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议,之后对国家级开发区开展案例研究,揭示其排放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015—2017年203家园区碳排放强度小幅增加,排放总量持续上升,总排放中超85%为直接排放,但三年内仍分别有100、98和92家园区的间接排放占自身总排放比重超过50%,间接排放是工业园区碳排放不可忽视的重要组份。最后,建议从间接排放占比显著或产城融合程度较高或以单一企业为绝对主体等特殊园区入手,探讨企业、园区、城市等不同层面碳排放核算之间的联系,构建园区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碳排放预测与碳达峰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000—2019年福建省碳排放量数据,基于STIRPAT拓展模型,利用岭回归并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福建省2020—2050年碳排放量进行实证研究,预测不同情境下福建省碳达峰的时间与碳排放峰值,为探讨福建省实现碳达峰的最优路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福建省在2000—2019年期间未达到碳排放峰值,且人均GDP与碳排放量没有出现倒U型曲线;(2)在基准情境下,福建省将在204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为4.730×108t;在产业结构优化情景、节能情景和粗放情景下,福建省碳排放峰值分别约为3.979×108t、4.502×108t和6.799×108t,分别于2034年、2040年和2040年实现碳达峰;在绿色发展情景下,福建省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峰值为2.976×108t。对比之下,绿色发展情景是福建省实现碳达峰的最佳发展路径。最后,从法律政策、能源体系、产业结构、碳交易市场等方面探讨福建省如何实现碳达峰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3.
工业园区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方法,是园区科学推进低碳发展的必要前提。本研究剖析了园区碳核算的复杂性,明确了园区“双碳”工作的核心要义,建立了“一芯四核”互馈式园区碳核算方法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应用目标与范围定义、流分析与排放清单建立、碳排放计算、结果解释与决策支撑四个核心环节,四“核”间相互作用、迭代优化,根据园区发展实际进行具象化,并充分考虑向上与所在行政区域碳核算清单、向下与企业碳排放核算兼容,最终服务于准确把握低碳发展内涵、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一关键内“芯”。进一步地,研究阐述了“一芯四核”方法框架各主要步骤,分析了园区碳核算实践中面临的园区边界、核算范围、清单建立、数据质量等方面的难点,提出了基于检验清单的各环节工作原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研究为“千园千面”的工业园区提供了科学统一的碳核算理论框架,可为工业园区在低碳转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供决策支撑,为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奠定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造化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1.75×104m3/d,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法(A2/O)+高密度沉淀池+滤布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废水。实际运行数据显示,设计工艺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工程总投资为7924万元,直接运行成本为0.78元/m3。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适用于焦化行业通用CO2排放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焦化行业工艺和原料的特征,采用排放因子法和物料衡算法等两种方法对10家典型焦化企业CO2排放进行核算。结果表明:物料衡算法能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焦化企业的排放特征;排放因子法对我国独立焦化企业存在碳排放量系统性高估的可能。为此,建议我国焦化企业可借鉴德国焦化企业的碳核算经验,采用碳平衡法对不同类型的焦化企业(单元)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完善相关的统计和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煤层气作为一种洁净、优质能源,其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煤层气行业碳排放核算指南,若采用油气行业的核算指南,其核算结果将产生一定偏差。为了准确核算煤层气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煤层气生产过程中各类碳排放源,建立煤层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并以马必东区块4亿m3/a产能煤层气项目为实例,分析和确定煤层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来源及碳排放量,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低碳发展,我国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诸如低碳社区试点、低碳城镇试点等城市建筑群的低碳示范试点。设置节能减碳目标、出台政策举措和评价试点成效的前提是对碳排放的定量评估。城市建筑群碳排放核算模型综合借鉴了IPCC方法学、《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WRI《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1.0、2.0)》和国家发改委《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等碳核算方法学,基于城市建筑群碳排放高度集聚、来源复杂、边界模糊等特征,对相关方法学进行了适用性修正,并通过某高教园区碳核算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建筑群碳排放模型可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核算碳排放的有效工具,为规划制定、目标设置、政策出台和成效评估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5—2013年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燃烧消耗量数据,对山西省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山西省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煤、油、气排放占比平均分别为95.0%、4.3%、0.7%;单位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及世界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但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碳排放强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山西省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青岛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编制了2016—2020年该园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通过情景分析探讨了其碳达峰路径,并为中国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提出了低碳发展政策建议。研究显示,2016—2020年,青岛高新区碳排放总量从32.88万t增加至43.78万t,碳排放强度由0.47 t/万元降至0.36 t/万元。工业能耗是青岛高新区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也是其实现碳达峰的关键部门。生活用能的碳排放占比逐年增大,是青岛高新区实现碳达峰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进集中供热设施、煤改气等举措,青岛高新区预计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总量达到71.58万t,碳排放强度降至0.27 t/万元。我国需制定统一的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建立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纳入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充分挖掘能源及环境基础设施的减排潜力,促进我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宇 《中国环境管理》2024,16(1):162-168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为达成此目标,固体废物治理领域也需要积极作出响应。固体废物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固体废物的处置。不同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有着不同的碳排放结果,填埋或焚烧方式处置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都远大于循环利用的方式。应以固体废物领域碳排放统一核算制度为基石,从推进政策实施和立法修改等的多个层面上去因应。立法面向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乃至编纂中的“环境法典”都应当围绕减碳模式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改进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制度建设面向上,以固体废物碳排放强制核算法律制度建设为主,通过碳排放强制核算制度规范相关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关系并深度挖掘固体废物处置的碳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已经造成多种不利影响,为缓解这些不利影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评估与预测预估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基础,准确估算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是进行碳中和评估的关键,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减排和增汇政策。本文梳理了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的估算方法以及预测预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期为准确评估碳中和现状以及预测预估未来情景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能性和路径提供方法论参考。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用于支撑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面向消费侧碳排放的估算方法和基于因素分解法的碳排放计量方法三大类;前两类方法主要用于历史碳排放量的盘点,第三类方法可用于碳排放量的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去除量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统计模型法、机理模型法和遥感模型法三大类;第一类方法应用最早但估算结果较粗糙,第二类方法模型应用最多但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类方法观测范围大但缺乏预测预估能力。近年来,模型分析法在碳中和评估和预测预估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地区、组织/机构、企业/公司、行业/部门乃至个人共同为之努力。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2011年,中国在“两省五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碳壁垒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亟待破解低经济附加值和高碳排放双重压力。本研究运用双边贸易隐含排放分析模型,通过构建贸易碳生产率和贸易失衡度指标,从国家整体、双边贸易和三次产业三个层面,定量揭示了1995—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和经济损益失衡现象。结果表明,2019年贸易净增加我国国内碳排放9.3亿吨。其中,中美和中欧贸易碳逆差分别为2.5亿吨和1.6亿吨。第二产业贸易导致9.8亿吨碳排放净流入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贸易分别引发0.4亿吨和0.2亿吨碳排放净流出我国。2019年我国出口贸易整体碳生产率为1.0欧元/千克碳,约为全球平均值的一半;我国出口贸易失衡度为1.9,承担了相较于自身出口经济收益占比近两倍的碳排放责任。在我国三次产业中,仅第一产业出口贸易的碳生产率高于全球平均值、失衡度小于1.0。我国已成为国际转移排放的“污染避难所”,亟须通过采取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增加三产贸易占比、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等措施,应对更趋复杂的贸易和气候变化争端。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中心,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区域,核算碳排放责任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对于制定城市低碳发展路径至关重要。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其“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区域发展特征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减排进程,开展碳排放责任研究有助于引导东北地区城市低碳发展。本研究分别从“生产者责任原则”“消费者责任原则”“供应者责任原则”三个视角构建碳排放责任核算模型,计算了东北地区36个城市的碳排放,并分析城市碳排放的差异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多种责任原则下的碳排放存在差异,碳排放的分布特征与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本研究将为东北地区城市的碳排放责任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并为其他城市的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某石化企业为例,首先核算碳排放总量及排放源构成,识别重点排放源,对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产能变化导致的燃料消耗量变化、催化剂烧焦量变化等;然后采用情景分析法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预测了企业碳达峰时间和峰值,提出相应减排路径措施,主要包括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构建低碳化石化企业能源系统、提高电气化率、加大低碳能源使用和降低企业综合能耗,从而减少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石化企业碳达峰路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通过碳排放系数法对河北省建筑的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营整个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对河北省2010—2020年建筑进行碳排放趋势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0年河北省建筑碳排放呈现波动式增加趋势,河北省建筑碳排放主要由建材生产阶段和运行阶段构成,河北省应着重关注如何降低建材生产阶段和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河北省开发建筑降碳产品具有较大的降碳和经济价值潜力。为推动河北省建筑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应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材料研发与应用、建筑节能降碳价值实现交易体系、增强居民节能消费意识和行为、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及碳汇特征,基于排放因子法构建了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核算体系,利用基尼系数评价了16地市区域差异,构建耦合模型研究了净碳汇与种植业产值之间的关系,利用核密度函数分析了净碳汇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过程。结果表明:2000~2020年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碳汇量、净碳汇、净碳汇强度均波动上升;各地市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及净碳汇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平均碳排放生态承载力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净碳汇与产值耦合效果一般;净碳汇由两极分化演变为单极化,地区间差异有扩大趋势。根据结论提出种植业碳减排增汇建议,对山东省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沈阳市环境空气秋冬季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研究环境空气PM2.5中OC,EC的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区秋季环境空气EC和OC质量浓度较高;秋冬季二次有机碳(SO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8.28~14.81μg/m3和6.98~11.59μg/m3,二次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通过碳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秋冬季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排放和汽油车尾气;冬季K+与OC,EC,SOC之间的相关性较好,K+与OC,EC,SOC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冬季OC与EC相关性较好,冬季碳质气溶胶污染源来源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通过不同主体根据自身需求对碳排放限额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碳配额资源的有效配置。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基于外部组织合法性的压力机制与内部社会情感财富的动力机制两方面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2417家家族企业,建立多期DID面板模型,从家族控制视角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促进了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家族控制弱化了两者间的正向关系。当家族企业处于低CO2排放额度地区且实际控制人代数为一代时,两者关系及家族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宏观层面通过降低规制强度与碳排强度、微观层面通过提高战略差异度与信息透明度来促进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因此,本文从低碳资产的“提质增效”、风险管理和低碳技术推广三个方面改善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以最终实现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石油炼制行业作为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充分了解生产中的典型炼油装置排放特征对摸清企业碳排放水平,确定优先减排项与制定切实有效的减排策略尤为重要。目前尚未发布典型炼油装置碳排放监测技术指南,企业开展碳排放监测无章可循。文章分别针对碳排放源识别与分类、碳排放监测技术比对、监测标准方法调研、监测方案制定等方面,研究所选的5套碳排放贡献较大的典型炼油装置碳排放监测方法,旨在为企业开展切实有效的碳排放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推动企业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协同监测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