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新晋的国家级城市群,具有差异性发展明显和一体化整合空间充足的特点,能够将三省之力合成一股,是判断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否担当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龙腰"战略的关键。因此,切实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改善建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经济、生态、旅游、教育、就业和住房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根据国际大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历程进行经验总结,提出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本底要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约束,研究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对区域人地关系的理解。本文基于第五、六、七次县级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结合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及集聚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方向变化不明显,且人口分布呈现“多核心”格局,聚集趋势加强。(2)2000—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热点趋于集聚,冷点变化不明显。(3)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地形条件、水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离地级行政中心的距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河网密度次之,然后是坡度和人均GDP,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陈芳  史慧敏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4):104-111,88
基于要素资源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竞争效应,本文梳理了市场分割对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发现: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随着市场分割程度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在规模报酬递减作用下,市场分割对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从提升转变为抑制。未来破除长江经济带能源环境效率提升瓶颈的关键在于研发投入、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市场融合。另外,分样本回归表明市场分割导致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存在"中部塌陷"的风险。由此,加强研发资金的精准投入、提升对外开放度和中游地区支撑力,以及增强长江经济带生态协同是长江经济带提升能源环境效率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昌九一体化规划范围包括南昌市、九江市所辖全部县(市、区)、开发区,土地面积2.63万平方千米,2013年总人口997万人。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物流产业集聚对提高物流效率、发挥溢出效应具有重要作用,提高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是提升区域内竞争力的关键。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物流集聚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下游地区物流集聚水平呈下滑趋势,上游地区呈上升趋势,中游地区则具有空间锁定和路径依赖性,物流集聚水平相对平稳;(2)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层次异质性得到弱化,但局域异质性凸显出来;(3)所选因素均对本地物流集聚产生了促进作用,其中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水平对物流集聚的推动作用最大,而各因素对周边地区物流集聚主要起到负溢出效应,总体上"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地区对丰富的水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可实现振兴经济的目的,其中售水、水电、水运、水域农业和水上旅游业是主要开发领域。水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利益关系由合理的收费与价格体系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7.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和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作用机理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单向链式作用路径,资源消耗强度、贫困差异和生态环境质量为最关键因素。②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和"影响—响应"跳跃式作用路径,产业结构为最关键因素。③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为"状态—影响—响应"的中断式作用路径,生态资源、科技创新和城市化为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为切入点,依据乡村旅游的内涵及发展现状,以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客源市场与区位3个一级指标构建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发展竞争力高低将31个城市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弱、最弱五类。最后,从中心城市带动,做大做强客源市场;守护绿水青山,促进城乡协同发展;补齐发展短板,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现状和特点,提出了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发展思路、目标、战略布局和关键措施,以期为推进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徽沿江地区是安徽省和长江经济带生产力的重心之一.通过对安徽沿江地区当前经济特点的分析,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沿江地区主要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长江沿江产业带的发展方向、新产业带的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湖沼湿地80%集中于长江中游、汉江下游的江汉平原东南部湖区及微地貌起伏的低洼渍水地带,古时即谓“云梦泽”故地部分。湖沼湿地资源是天然财富,但长期来对其合理利用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相反,在许多地方由于污染加剧、过度开垦、酷渔滥捕,加之保护管理不善,造成沼地生态日益恶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引起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业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从而缓解水资源压力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本文选取工业用水量、工业就业人数、工业固定资本和工业废水治理费用作为投入指标,以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期望与非期望产出指标。首先利用EBM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2008—2017年工业用水效率,其次利用泰尔指数来分析工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距,最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来分析影响不同地区工业用水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用水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不同地区效率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技术水平、水资源禀赋和政府环境管制力度对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用水效率都有一定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入资源和环境因素,以城镇化综合指数为期望产出,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2个地级市(州)的绿色城镇化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绿色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下游地区绿色城镇化效率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效率损失的主要来源;绿色城镇化效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的带状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政府财政支出对绿色城镇化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对提升绿色城镇化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三者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市场力因素有利于绿色城镇化效率的提高。邻近城市间绿色城镇化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空间溢出效应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效率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各因素的影响具有协同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景区空间分布为凝聚型,其集聚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一阶热点区位于省会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②景区空间分布不均衡,环鄱阳湖城市群形成以南昌、上饶为核心,九江、景德镇为次核心"U"型带状景区空间格局,其他3个子城市群则分别形成以宜昌、武汉、长沙为中心的环状空间格局。③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主要受到经济和人口驱动,4个子城市群的影响因素呈现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夜听长江     
夜。长江。月。月亮爬上树梢,带着朦胧的睡意连叫了几声“长江妈妈”也无人理睬。不远处,长江正默默凝视着远方,眼中噙满了泪光,目光是那么的迟钝与谜茫。好久,长江缓缓地回过头,沙哑地问了一句:“是月儿吗?过来吧!”月亮轻轻来到长江身旁,带着诧异与不解。她看着长江憔悴的面容、伤痕累累的身躯,她再次惊呆了。在她的一再追问下,长江缓缓地道出了缘由:“不久前,人们还这样赞美过我:‘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已经近两年,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不仅关系到沿线省市的发展质量,更是全国范围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进展与成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统筹、结构调整、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空间管控、绩效考评等角度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谷城县位于鄂西北东部边缘,地处汉水中游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谷城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除藏有数十种金属、非金属资源外,还拥有10大类295种生物资源.但10年动乱期间,无视客观自然的野蛮行为造成了五大突出问题:一是水土流失严重:二是地力下降加剧;三是岩层裸露面积扩大;四是自然灾害加重;五是农村能源减少。上述问题的出  相似文献   

18.
地处沱江中游的四川银山磷肥厂,在狠抓企业高产创优的同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采取措施,认真治理本厂生产过程的硫酸尾渣造成的江河污染,成功地消灭了危害沱江及长江的"红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的源头生态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灾,黄河水量不断减少,1997年黄河出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流域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江河源地区生态环境进行抢救性保护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可行的,本文就此作一简要分析。一、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江河源头区(长江、黄河、澜沧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北纬3ic40’-36”15’,东经89040’-10290’。含昆仑山一阿…  相似文献   

20.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据统计,长江流域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许多重要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文化科学技术力量都占全国的1/3以上。长江中上游地区(指武汉以上长江水系各江河流经的地区,包括青海、甘肃、西藏、云南、四川、贵州、湖北、陕西、河南、湖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