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儒、释、道文化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如儒家提出的"天人合一""节用养物"思想;释家奉行的"众生平等""依正不二"思想,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见素抱朴"思想等。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充分利  相似文献   

2.
道家文化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思想。道家文化中的"三元"哲学思想既是朴素的辩证法,又是辩证自然观,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道家文化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和人类自己,探讨宇宙万物的本源,建立生态哲学思想体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具有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采煤塌陷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关的生态修复措施,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有了一定的法制建设进展。但与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相关的管理机制尚存在不足,诸如管理主体欠缺、管理体制不顺、法治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需要在环境管理转型的要求下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姜裕富 《环境教育》2010,(11):39-4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生态文明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在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个人、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合作治理模式是政府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2月7日,青海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王建军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求,副省长田锦尘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国生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环保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四个转变"新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特别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落地生根。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正>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注册资本5.33亿元。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公司主营业务为环境在线监测设备制造、环境治理工程施工和环保设备运营服务。公司致力于研制先进的环境监测系列产品及监控平台,为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提供环境在线监测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开发环境污染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承建高科技环保处理和生态修复工程;致力于开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努力降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致力于开拓水利信息化管理业务,为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提供产品和技术保障;致力于新能源  相似文献   

7.
在环保组织江苏省绿色之友的指导下,江苏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南星苑第二社区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匠心设计打造绿色生态社区方案、潜心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悉心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热心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资源再利用活动。社区通过种植无公害植物破解了多年的黑臭水体治理难题。在打造生态"新"社区民生示范模式,实现生活"绿色化"的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为建设生态社区树立了典型、为政府提供了标准化可复制推广的参照模板,也为学校及有关单位的环境治理提供借鉴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抑制型贫困的概念与内涵,形成原因以及措施和政策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生态抑制型贫困研究的最新动态。认为生态抑制型贫困治理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若干具有更广普适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扶贫模式和机制,构建实现减贫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的跨区域合作减贫机制和模式,形成政府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市场运作的扶贫机制,特别需要加强对连片贫困区域进行针对性研究,为全国其他生态抑制型贫困区域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梅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4):102-108
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不同于科层—集中型和市场—分散型的新型治理方式,在环境治理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当前,区域环境公共事务的不断增长已超出政府单个主体的能力范围,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构建以多元主体参与为核心的多重、复杂、交叉的网络化环境治理模式。基于网络化治理产生的背景、演变过程和内涵,围绕多元主体相互作用、行动主体的网络关系结构和模式、治理网络的运行逻辑和机制等方面系统梳理其研究进展,为推进我国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需要多元主体生态责任的现实担当,这种担当主要是通过政府、企业、环保NGO、公民个体等多元主体的观念、行动的"生态化"过程来体现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主体生态责任的现实担当还存在着一定困境,因而,寻求多元主体生态责任的缺失原因与培育路径,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夏小童 《四川环境》2022,(1):175-179
从单一的工程措施到复合生态治理是沙漠治理的必然趋势。为探寻沙漠复合生态治理的可行性方案,探究复合生态治理的实践过程和综合效益。通过对库布其沙漠“林光互补”的实践,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林光互补”复合生态治理,以在沙漠地区建设光伏板的方式,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利用光伏板下降温增湿的优点,发展板下种植,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了风沙对发电设备的影响,促进了当地生态的修复。“林光互补”的复合生态治理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互构,促进沙漠地区的良性运行。同时还应考虑生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实现沙漠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沙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对于广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南沙开发规划提出了"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在介绍了生态优先原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优先的实现要依据生态调查结果,评价生态价值并进行生态规划.以此为思路,对南沙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优先的实现进行了探讨,认为可以通过绝对生态优先与相对生态优先两个角度来实现,根据不同的优先程度提出建立保护区、提高科技与管理水平、适度开发利用等.  相似文献   

13.
Marine ecosystems are in serious troubles globally, largely due to the failures of fishery resources management. To restore and conserve fishery ecosystems, we need new and effective governance systems urgently.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fisheries management in ancient China. We found that from 5,000 years ago till early modern era, Chinese ancestors had been constantly enthusiastic abou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isheries resources and natural balance of fishery development. They developed numerous rigorou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guide people to act on natural laws. Being detailed and scientific, the legal systems had gained gratifying enforcement, due to official efforts and folks’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in resource management. In-depth analyses show that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was derived from the edification of kinds of ancient eco-ethical wisdom, such as totemism, nature worship, Zhou Yi, Taoism, Buddhism, Confucianism, Mohism, etc. All this Chinese classical wisdom have the same cores: “Nature and Man in One” spirit, frugality and “All things are equal” concept. The findings show that eco-ethical thinking is never inconsistent with social ethic systems, and it’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give legal effect to usual ecological moral claims and eco-eth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ublic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eco-ethical wisdom is efficient in assisting and urging people to fulfill humans’ obligation for nature. Finally, it’s believed that present world fisheries management will benefit a lot from all these ancient Chines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People are expected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eco-ethical wisdom, strengthen fishery legislation and fully stimulate their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in both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fishery cyclic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保护学经历了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两个阶段。生态保护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生态有意识的保护,属于环境科学和应用生态学,包括自然保护、农村生态保护、城市生态保护。科学基础包括生态学、农村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但专门的学科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学科体系中生态监测与调查是基础,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评价是关键,生态工程与生态恢复是重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16.
A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broad and objectiv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nd socioenomic knowledge is required to underlie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the problems of terrestrial restoration ecology.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limited scientific knowledge highlights the crucial importa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policy in weigh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lternatives in relation to other management options.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pragmatic definition for restoration ecology that is suitable for extensive terrestrial applications and present a decision framework to help organize and clarify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decision process as it is related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 argue that restoration planning should include a wider spectrum of participants and decisions than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employed.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持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责任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法治能力、科学精准治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市场化治理能力、公众参与能力等七大关键领域,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保证全球气候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公平分配有限的碳排放空间,是全球气候治理与气候谈判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权的公平分配不仅涉及到环境问题,更关系到它们的发展权益与成本。在对"气候公平"理论的主流观点、碳排放权分配的若干"公平原则"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外典型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梳理和剖析,探讨了"气候公平"从"祖父原则"到"人均公平"、从"人均公平"到"人均累计公平"、从"人均累计公平"到兼顾"人均累计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从"生产型排放公平"到"消费型排放公平"、从"排放公平"到"发展公平"的发展方向,并从碳排放权公平分配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保证未来全球气候安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碳排放、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三赢"。  相似文献   

19.
吴欣玥 《四川环境》2022,(1):200-20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的发展演变与创新探索,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手段。三生空间涵盖了乡村发展所需的空间类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着力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三生空间逻辑关系,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手段,探索新时期乡村三生空间治理路径,提出以全域整治盘活存量用地、建立用地指标纵向传导体系、强化生态全要素修复和注重“人-地-财-社区”的制度保障设计等规划策略,以期达到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全域全要素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以期为同类地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