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化工环保》2016,(4):401-401
(十二)明确管理要求。建立调查评估制度。2016年底前,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再生资源联盟对外责任主体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废铅酸蓄电池再生利用技术及集成装备"科技成果评价会,该项科技成果由再生资源联盟成员单位株洲鼎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研发。评价专家组审阅了该项科技成果相关材料,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专题汇报,并观看了该项成果产业化生产线视频。  相似文献   

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有序运行需要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提高社会责任履行的有效性就必须构建其市场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制。基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特征认识,解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主体构成及职能,概述社会责任发展历程,阐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揭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履行基本特征,将奠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研究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正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鼓励资源再利用、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资源综合利用立法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资源综合利用立法研究论证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记者近日从全国人大环资委获悉,该委认为,限制并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明确各责任主体在一次性用品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环节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我国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十分必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环境与居民健康及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目前黑臭水体已成为我国城市水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近年来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现状为基础,论述了目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各种治理技术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明确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和水环境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化工部环保科技情报中心站合成树脂环保协作网组织的第三次合成树脂环保技术交流会于1986年11月8日至10日在厦门市召开。来自全国科研、生产及高等院校38个单位的40多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宣读并交流了28篇论文。会议期间,代表们利用大会、小组会或个人对口交流等形式,对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作了广泛的交流,并对今后如何开发本行业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7.
当前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一份子,有必要针对污染问题的成因进行妥善分析,探析有效的治理对策和科学系统的治理体系,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一己之力。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角度阐释了我国进行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现实意义,从各责任主体、法律、国际层面分析现有阶段治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当前情况与国际形势,提出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国际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经验和近年国内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要求,分析了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整管理类别、明确物质范围、简化申报类型、建立排查机制、强化主体责任、授权技术内审、简化信息报告、完善相关内容等方面对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的修订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NQI)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项项目"典型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中关于《聚乙烯(PE)塑料再生料的表征》国家标准的研制任务,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负责承担,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共同组成标准编制小组,合作完成这项标准的编制工作。本次调查问卷旨在开展相关企业聚乙烯再生料回收利用及性能检测相关内容调查,希望企业认真填写。本次调查问卷中的  相似文献   

10.
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运行是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其运行模式和行为规律直接影响产业链运行效益。分析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的构成与运行模式,界定了其产业链运行各阶段的主体构成,剖析了产业链运行过程的利益相关主体行为特征,揭示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参与主体各阶段主体行为互动关系及演变规律,为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动力电池回收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尽快出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在《关于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法〉的议案》中,张天任建议,从制度上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行为,在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这对于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张天任呼吁,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生产企业构建全国废旧铅蓄电池规范化回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旧衣物回收进入居民社区、学校、企业、商场或机构,部分社区出现2~3家企业同时投放回收箱,箱体颜色、宣传标语、联系方式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回收箱经营者责任不清等问题。通过对美国旧衣物回收箱相关条例、行为准则的介绍,了解如何统一旧衣物回收箱文字标识,规范回收箱经营企业行为,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我国旧衣物回收规范经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这个主线,建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供应链协调与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研究,以绿色建筑供应链运行效率为导向,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率为切入点,以产业链过程中各主体行为规律为基础,采用“总-分-合”的基本研究思路模式,聚焦了“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与策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等三部分核心内容,初步形成建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供应链协调与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的理论体系。本成果采用“总-分-合”的思路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和主体行为策略视角,遵循研究的学理逻辑,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基础,开展“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与策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3个子课题研究,从系统整体概况实施全面研究规划着手,构架了总括、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社会责任共担、总结等五大模块及上中下三大篇共12章的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现代煤化工行业存在的VOCs管控相关产业政策、标准要求与产业发展不匹配,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推进缓慢、VOCs排放量核算不准确和VOCs治理工作难开展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LDAR工作方面,重新认识LDAR工作、源头控制和增加泄漏情况数据统计环节;在VOCs排放量核算方面,全面识别企业VOCs排放源项、准确收集VOCs核算所需参数和控制采样分析误差;在VOCs治理方面,尽快制定VOCs排放有关标准、识别VOCs管控重点和开发VOCs过程及末端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由南京市环保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宕口生态恢复示范项目,日前通过该市科技局和环保局联合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此项目开创了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应用及矿山废弃.地宕口生态修复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负责人向媒体通报,一些地方落实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硬任务进展较慢,距离"水十条"时限要求有不少差距。为更好推进工作,环境保护部近日制定印发《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任务推进方案》,要求以硬措施落实硬任务:各地方人民政府和园区管理机构是落实硬任务的责任主体,要不折不扣完成"水十条"要求;各牵头负责部门要加大调度和信息公开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仍存在回收无序、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困难等问题,而其症结在于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责任分配的不合理。在定义电子废弃物环境资源成本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环境资源成本分担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过程责任分担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确定责任分担原则,提出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分担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3月25日,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参与,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与智慧环卫关键装备"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工程院陈勇院士,责任专家戴晓虎、廖利教授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东省莱州市乡镇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严重。生活垃圾问题在农村普遍存在,而且垃圾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农村发展面临"先污染后治理"的严峻现实。政府首先应该承担起农村垃圾处理的责任,加强环保宣传,进行垃圾处理的有效行动,保证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6月3日,由深圳市城管局、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编制的《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正式发布,在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定细则的同时,将对未按规定操作的单位或个人追责。由此开启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模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些措施让深圳市开创了生活垃圾强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