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环境概况卡拉麦里山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古尔班通克特大沙漠的东缘,地理座标:东经88°30′-90°00;北纬44°46′-46°00′,面积17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自然保护区。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多风沙,年降水量159.1毫米,年蒸发量2090.4毫米,冬季降雪厚10-15毫米(野生动物冬季食雪)。地貌为低山丘陵及荒漠戈壁。植物稀少,大部分为裸露戈壁。主要植物有假木贼、梭梭、琵琶柴、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10,(2):70-71
前段时间,北半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创纪录的低温和雨雪天气中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场暴风雪给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带来83厘米降雪,打破了1969年创下的76厘米的降雪纪录。在欧洲,英国经历了自1981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寒潮。地处南欧的西班牙也发出了低温警报。亚洲各国和地区也感同身受。韩国下了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北京也连续降雪,气温达到40年来最低。位于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国也受到寒潮袭击。寒冷的天气与公众心目中对"气候变暖"的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有关气候变冷的说法因此受到了关注。到底气候异常是为何?  相似文献   

3.
采用喷水雾的方式在空调器环境模拟试验室内实现人工降雪功能。对造雪方法、喷头选用、供水系统、供水/供气压力以及管道防冻等方面进行了研制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降雪装置可实现稳定连续降雪,降雪洒落分布均匀、积雪蓬松类似自然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1950~2000年青海省雪灾灾情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搜集了1950~2000年青海省的雪灾灾情资料,就历年受灾县(市)数、历年最深积雪记录、受灾的月份、死亡牲畜数等各项雪灾灾情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死亡牲畜数量划定了历年雪灾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0年青海省受灾的县(市)数、历年最深积雪记录、历年死亡牲畜数、雪灾等级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趋势;1950~2000年青海省受灾县(市)遭受较大雪灾的周期约为3a;青海省雪灾覆盖月份多但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天雪灾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冬季;在空间变化上,雪灾以及牲畜的死亡大部分位于青海南部高原、共和盆地。  相似文献   

5.
现场目击     
《绿叶》2006,(1)
福州:误捕的中华鲟放归大海1月11日下午3时许,一尾被福建平潭渔民误捕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在福州渔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放归大海。据了解,这也是近10年在福州被误捕的第三尾大规格的中华鲟,也是惟一一尾成功放生的中华鲟。阿勒泰雪灾骆驼穿上防寒服新年之初,阿勒泰局部地区出现两次暴雪和大风天气,降温幅度达到25℃。持续多日的强降雪已造成阿勒泰地区富蕴县、青河县等地发生雪灾。牧民为骆驼穿上了用毛毡缝制的防寒服,用来抵御寒冷和狼的侵害。湖南:湘江镉污染带移出长沙境内1月6日9点,湖南省湘江株洲市霞湾港至长沙江段,因霞湾港…  相似文献   

6.
大雪梦     
<正>已到阳历年底了,而大雪时节也早已过去了,可在东北还没有下过几场像样的雪。在东北雪是冬天的标志性自然景观,没有大雪的冬天,在东北不叫冬天。尤其这几年东北大城市又闹着雾霾,前些日子PM_2.5已爆表,小学不得不停课放假,所以人们连做梦都盼着下几场大雪来冲一冲雾霾。但是老天爷偏偏不作美,只下些  相似文献   

7.
从SARS到大雪灾: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绿叶》2008,(3):1-8
SARS之后,我国用五年时间围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工作,初步建立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在这次应对大雪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体制不统一、预案和可操作机制少、应急人才缺乏、公民危机意识淡薄,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不足也值得反思。展望未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走复合之路:扩大应急办权利,整合体制;着重预案和机制建设,突出可操作;普及公民应急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8.
积雪与环境     
前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冬季自然环境的景色。自古以来,积雪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大半个中国土地上居住的人民有着密切关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业、交通、农、林、牧等经济活动。当初雪到来的时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是祸?是福?本文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积雪进行研究,并给以评价,不当之处请批评。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3年1月1日至2月15日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PM2.5监测数据和大连市气象局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资料,研究了降雪、降雨、风等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大连市冬季采暖期PM2.5污染较重,PM2.5浓度受气象因素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风三种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因去除机理不同,各气象因素对PM2.5的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风、降雨、降雪,去除效率分别为61.6%、46.0%、34.5%。  相似文献   

10.
气候异常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在今年冬天表现的淋漓尽致,北京下了两场薄薄的雪,还未过夜,便已融化,而南方,下起了暴雪,大雪封路,拉闸限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国家已经拉响了暴雪红色警报。有一种说法,冬天如果异常,那么夏天也会相应的与往年有些不一样。这不禁使人对今夏将要举行的奥运会产生些许忧虑。气候异常相当大的原因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在通过绿色奥运的路上,让我们用碳足迹来标记下我们的环保脚印吧。  相似文献   

11.
刘斌 《青海环境》2014,(1):36-39
近年来,冰川中可持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科学意义及现状,着重阐述了POPs中PAHs在极地和高海拔高山地区雪冰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研究现状。全文后面我们综述了冰雪中多环芳烃的预处理及分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6,(2)
正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市已经成为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二氧化碳排放源,想要赢得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必须形成以大都市减排机制为基础的多层治理模式。因此,大都市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就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伦敦是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城市,曾经历过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发展清洁能源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在经济转型时代既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又要减少污染,这为北京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伦敦和北京的清洁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多层治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最暖的冬天     
2007年的12月,北京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今年的这场雪,来的比往年都晚一些。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有可能是56年来最暖的一个冬天。这种可能性,似乎正逐渐得到证实。逐渐变暖的天气似乎提醒我们保护环境,减少排放,预防气候变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人工增雨(雪)常用的评估方法为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统计检验需要大量试验样本,且随机化试验在我国难以实现,大量样本无从获得。物理检验目前主要是雷达观测演变状况和飞机直接观测云内微物理参数,由于技术和能力有限,这些方法都难以实现。为了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尽快得出评估结果供政府及环境保护等部门参考,利用雨滴谱记录数据对一次人工增雪作业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这些数据在没有常规降雪记录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评估结果看,人工增雪作业后,降水强度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冬季,部分地方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面对艰巨的除雪任务,撒融雪剂几乎成为大雪过后迅速恢复交通的优先选择。然而,众所周知,融雪剂不但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引发诸多环境问题,那到底该不该用呢?中国每年的融雪剂消耗量高达几十万吨。在哈尔滨、沈阳、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每年都会耗用几千吨甚至万余吨。使用融雪剂固然会给行车安全带来保障,但同时也会产生以下诸多问题:融雪剂中的氯盐渗透到地面后,会使钢筋腐蚀、混凝土冻融破坏。北京原西直门立交桥1979年建成并投入  相似文献   

16.
蝴蝶效应     
哲夫 《绿叶》2006,(11)
北欧一只蝴蝶在花丛中轻轻振动了一下翅膀,却引发了一场南太平洋的风暴。美国这里刚打喷嚏,伊拉克那边已经感冒。早上在北京喝豆浆,中午在纽约吃汉堡,晚上到非洲看落日,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日本飘尘来自中国,北京沙尘暴源于内蒙、新疆,臭氧层空洞则拜世界所有国家所赐。彼省采煤  相似文献   

17.
刘长敏 《绿叶》2008,(4):83-89
全球化时代,相比传统军事安全,环境、经济、文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增。"地球村"的形成,使得任何一场国际危机都有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传统的纯粹的双边冲突或国内危机已日趋罕见。全球性,多领域,相互触发,如何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新危机,中国应了解全球化时代国际危机的特征、全球危机问题与安全理念的转变,并借鉴有关国家危机应对的做法,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9年4月以来,我们已经分析介绍了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环境教育法,并从环境法和教育法的角度对环境教育法进行了讨论,接下来要对这些环境教育法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和分析。基于上述原则,在前面所介绍的环境教育法中,我们选取国家层面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巴西、日本、菲律宾和韩国这五部环境教育专门法律为比较对  相似文献   

19.
陈宏松  何生录  李兴  祁玉佳 《青海环境》2022,(4):200-204+213
综合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滑动标准差等方法,基于对1961—2020年长江源区的玉树、曲麻莱、清水河、五道梁、沱沱河5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和不同量级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1)长江源区年降水量与平均降水日数分布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2)M-K检验结果显示,长江源区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在2007年;降水日数无明显突变现象;降水强度的突变时间在2001年。(3)季节降水百分率夏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最小。(4)降水百分率变率夏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最小;夏季降水相对变率最小,冬季最大,其次为秋季和春季。(5)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贡献率而言,小雨(雪)最大,中雨(雪)次之,大雨(雪)以上量级最低,说明长江源区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变化主要是受小雨(雪)降水量级和日数的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郑易生 《绿叶》2010,(4):34-39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正处在第一阶段,人们希望在不影响自己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做那些“环境与赢利双赢”的事:有优势的国家尤其愿意用商业智慧——商业交易加慈善(或交易加补偿),来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人类系统的大问题。当小智慧的潜力被挖尽而世界环境态势(包括气候变化)依然整体恶化时.人类才可能步入第二阶段——深度公平与新生态文明的崛起。为此,权利的哲学及其公平观需要进化,人类的伦理观包括消费伦理等需要改变。这自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