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坏消息     
《环境教育》2012,(9):8
太湖流域省界河流不同程度污染劣于Ⅴ类占50%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2年8月1~14日对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省界水体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8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32个监测断面,3.1%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其余断面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Ⅳ类占25.0%,Ⅴ类占21.9%,  相似文献   

2.
选取唐山市还乡河为研究对象,针对河道存在的水质恶化、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以水质目标管理为核心,开展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研究.以Ⅴ类水为水质目标,开展河道水环境容量核算,构建近远期相结合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近期方案实现水质快速稳定达标,远期落实标本兼治、推进全面治污.根据污染削减负荷,结合河道场地特征、水...  相似文献   

3.
以2012年4月至10月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水体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仅夹河厂断面9月监测的水质符合Ⅲ类水质要求,其余各月3个断面监测的水质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超标项目主要是总氮、氨氮和总磷;各监测断面水质除总氮、氨氮和总磷超标外,其他项目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凡河榛子岭水库上游河段丰水期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值明显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时期。导致水质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宿迁市城市河流——古黄河的水质现状,并对古黄河如何进行综合整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出引运河水补给古黄河的办法,彻底改变古黄河的水质现状。  相似文献   

5.
曲晴 《环境教育》2009,(1):48-49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改善趋势。2008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中度污染;746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27%,较2007年提高了4.2个百允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3.1%,较2007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整体呈好转趋势。207个“十一五”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确定的水质目标考核断面中,148个达到2010年要求,占71.5%;59个未达到2010年要求,占28.5%。从目前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看,全国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尚差1.1个百分点。七大水系国控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已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河道治理工程重在改善河道的水质,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天堂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质改善预测分析,首先分析生态需水量和供氧量是否满足河流生态需水要求,后又利用地面水环评助手软件预测了河流水质,预测分析了天堂河水质目标的可达性,旨在为以后的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江是我国江南跨省级行政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其水质和水量对下游浙江省的生态安全和资源支持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新安江流域内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采用尼梅罗水质指数和超标加权法对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好,达到Ⅱ、Ⅲ类标准,大部分河段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下游河段水质略差,但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治水,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名基层河长,靠的就是生活在流域的群众百姓,靠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铁军"精神。"2016年,浙江省221个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77.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2.7%,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其中劣Ⅴ类断面削减三年行动计划两年完成,省控劣Ⅴ类断面减少到6个;  相似文献   

9.
采用综合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安河水质特征,旨在发现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为江安河水污染防治争水责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10月对江安河全段水质进行了统一标准监测,监潮项目有氨氮、总磷、COD、浊度,共4个项目;2012年4月再一次对江安河全段进行监测,并增加测量其水体中几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上游和中游断面均属清洁水质,下游断面属污染水质.河流综合污染指数、营养盐类污染指数、重金属污染指数均沿流程顺序增高.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氮磷类污染物.上游多为农业灌溉区,中下游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生活源、工业源排放的污水是影响江安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容量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支撑,是开展流域综合整治的科学依据。以南充市西充县九龙潭水库为研究对象,运用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湖库均匀混合型模型等方法,研究水库建成前后水文情势变化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并基于水质、污染负荷排放情况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根据水环境容量核算结果分析,研究区河流控制单元地表水环境容量成库后变化差异不大,水库控制单元地表水环境容量增加。(2)研究区在水库建成后污染源较水库建成前污染源减少。(3)研究区上游河流控制单元在成库前后水质状况基本无变化。水库控制单元成库后水质功能区变更,水质较好,基本满足Ⅱ类标准限值要求。总体上区域内地表水环境容量有所增多。  相似文献   

11.
张智  杨骏骅 《四川环境》2005,24(6):83-86
城市水景水体的修复和保持是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重庆市双龙湖是典型的城市水景水体,治理前富营养化状况严重。双龙湖治理采取了综合整治的方案,包括污水截流工程、雨水截流及净化工程、湖水复氧循环工程、湖水的生态治理工程和污泥固化工程等。截断外源污染,抑制内源污染,有效的控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经过治理,双龙湖水体水质明显提高,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水质恢复到Ⅳ类水质,满足景观水要求。双龙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为我国,特别是三峡库区众多的城市水体的修复和保持积累经验,为城市水景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结合近年来对江苏泗阳县城区内河(沟)水质监测和调查,分析六塘河泗阳段水环境污染现状和成因,并对控制淮河流域重点控制断面——六塘河石渡段面(泗阳县)水质达标,结合泗阳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嘉陵江南充段水质监测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南充市2011年~2013年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统计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与综合评价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污染特征和现状。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内的清泉寺、小渡口和李渡断面总氮含量超标属于地表水Ⅳ类水体,超标倍数年均值分别0.21、0.35、0.37,其他监测项目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均属于轻度污染。彩虹桥断面总氮、总磷、氨氮、CODMn和BOD5含量超过Ⅲ类标准,均在Ⅳ~Ⅴ类范围,属于中度污染。综合分析嘉陵江南充段,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综合污染指数为0.38,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属轻度污染。该评价结果能为嘉陵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成都市西部南河的水文、水质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以水质敏感点(某企业取水口)为节点,对河流进行计算单元划分,采用河流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对比不同典型年(偏丰年、平水年、偏枯年)水文条件下南河的COD和NH3-N的环境容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得到不同典型年各计算单元的污染物入河削减量,尤其是提出偏枯年条件下针对南河实际的排污总量控制建议,以达到南河的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内江市中小型河流和水库水质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内江市水质安全总体状况在中等级别,水质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处于水质安全级别Ⅱ级以下的河流主要来自威远县和隆昌县的次级河流。采用包括水质评价、营养状态评价、健康风险评价、水质污染风险评价在内的水质安全综合评价,具有直观和定量定性的特点,能够判断水质安全度。  相似文献   

16.
对宝鸡市东沙河流域7个断面进行采样,分析污染因子特征,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相结合,对东沙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七个断面流域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次之。东沙河流域磷、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pH含量缓慢上升。河流域上游水质为Ⅲ类,中下游水质为Ⅴ类。河流上游污染因子为COD、主要污染物为工农业废水。中下游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工业废水排放量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原因。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农业废水溢流量对河流水质的变化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河流水质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1年水质监测结果,用单项指标法对新疆河流水质进行评价,对新疆河流水质污染状况依据污染物标准做出分析判断。探讨污染途径及污染原因,寻找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根源,加强河流点源与非点源污染治理,为改善新疆河流水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锡澄运河江阴段流域内水环境状况的调查,找出影响水质的主导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控制和监督管理措施,强化综合协调与分类指导,实现锡澄运河水系清洁、健康、秀丽、流畅的水环境目标。  相似文献   

19.
沱江位于长江上游,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濑溪河是沱江左岸一级支流,濑溪河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沱江乃至长江水环境质量。采用污染物来源分析,污染负荷,三段式治理模式等方法,根据泸洲环境监测站例行监测数据,评价濑溪河(泸州段)流域水质在2011~2019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式治理模式的方法后,使治理后使濑溪河(泸州段)流域水质带来了突破性的改善,主流濑溪河官渡大桥和鹅项井监测断面水质分别由Ⅳ类和Ⅴ类提升到了Ⅲ类和Ⅳ类,污染较严重的支流九曲河水质也由劣Ⅴ类提升到了Ⅳ类。截止2019年,出河口污染物指标水质情况分别为:BOD5Ⅰ类水质,DO、IMn、TP和NH3-N均为Ⅲ类水质,仅COD为Ⅳ类水质。另外,主要的污染指标(COD、NH3-N、TP)均达到了减排的目的。研究结果可为在具备相似污染物和地理条件的河流采用,三段式治理模式的提出丰富了大型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小河流水文,水力特性,依据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推导出适用于小河流的动态水质模型和稳态水质模型,分别应用于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水磨沟水质模拟计算,最后对两种状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