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四川省安岳县823户农户的入户调查,对户主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流转特征等因素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总体上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较高;户主年龄、土地自主经营能力、人均耕地面积、土地闲置情况、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或村委会参与情况、土地流转已参与情况等因素对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主年龄越大、土地自主经营能力弱、人均耕地面积越多、有长期闲置土地的农户或尚未参与过土地流转、有政府或村委会参与引导的情况下,土地流转意愿更强。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缔约对象选择问题阻碍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通过构建缔约对象推荐模型,减少信息搜索难度,为农户推荐缔约对象。借鉴协同过滤推荐思想,根据土地流转过程中双方决策的影响因素,提取个体特征,计算特征值之间的距离,再计算个体之间的相似度。以历史合作为媒介,考虑合作评分的影响,最终得到农户与待匹配企业之间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为农户推荐缔约对象。通过MATLAB对农户缔约对象的选择过程仿真模拟分析,产生推荐列表,根据推荐列表计算推荐结果的准确率。从准确率来看,该推荐模型准确率较高,能帮助农户降低缔约对象的选择难度。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滑县和延津县为观察对象,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过程的理论框架,对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运营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讨论,揭示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运营的内在工作机理。结果表明:(1)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壮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组织等多要素共同支撑下的系统演化过程,而其可持续运营则依赖于关键要素的持续供给和要素结构的不断优化。(2)由于口头契约的有限约束、“熟人交易”的选择偏好和利益联结机制的相对缺失,小农户等土地流转主体存在主动违约的道德风险,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运营所需的“可持续土地供给”呈现显著不确定性。(3)农村土地抵押权的“受限性”,以及农业经营资产抵押价值的低廉化和农业经营活动的高风险,引致了外部资本的主动参与意愿相对不足,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信贷供给约束。同时异地人才流入、本土人才回流和传统农户转型的外部激励不足,则引致了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和“法人化”运营所需“关键人才”的供给困境。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农业土地属无法耕种的类型,且已主要用于放牧,这种牧场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它在世界畜牧业生产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特别对长期遭受缺粮之苦地区的人们更是如此。因此,世界粮食专家一再强调需要积极保护和恰当的经营草原,以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下农户投入意愿与选择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下(3—5年、5—10年、10—20年、30年和长久不变)农户的投入意愿和选择取向。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农户对土地承包权调整相关政策的认知和了解度较高。(2)无论是经营自家承包地还是租用他人承包地,随着承包期限(或租用期限)的延长,农户的投入意愿逐渐提高。(3)受访农户总体上希望土地承包期限延长,但仍有近50%的农户希望定期调整土地承包权。研究结论表明,提高农户对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权期限、承包方的责任和义务的了解和认知度,有利于激励农户对农地的投入意愿;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是影响农户对农地投入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进一步保持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总体稳定性,强化农地承包权的用益物权属性;不同类型的农户对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的选择取向具有较大差异性,反映出土地承包权稳定性下正效应(促进农户投入,提高农地集约度)和负效应(较大比重农村人口"生而无地"的不公平性)的共存性,应在保持土地承包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考虑家庭人口变动和农村人口迁移进行土地承包权的局部调整。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9,(11):64-66
根据研究报告称,在过去100年间全球的气温上升了大约0.6摄氏度,报告预测,从1900至2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4至5.8摄氏度。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土地干旱,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但令人无法预料的是还有八大产业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缤纷资讯     
《绿色视野》2012,(6):70-71
国际资讯联合国呼吁土地退化零增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近日发布报告,呼吁国际社会为"土地退化总面积零增长"做出努力。世界范围内有15亿人口直接受到土地退化的威胁,每年有1200万公顷可耕地由于土地退化和干旱而流失。另一方面,全世界对粮食的需求将在2030年增长50%,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则要增加1.2亿公顷的可耕地。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城市圈典型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从分布式认知视角寻找影响土地转出行为的因素,旨在为引导湖北省土地健康转出提供参考。基于287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土地转出行为受到个人因素、地域因素和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个人因素中受教育年限,文化因素中血缘情结、土地流转政策满意度、政策执行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和转出价格满意度对土地转出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地域因素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和家庭耕地总面积对土地转出行为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农村教育、增加非农就业、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公平公正转出等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镇西龙湾村9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总体上较强烈,且农户的意愿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流转期限、流转价格、对土地的认知、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为了提高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促进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需要增强农户的政策意识,明确定位政府角色,构建农地流转市场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农户决策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运用2012年我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改变了农地经营规模,从而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农地流转后存在一个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区间使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最优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农地转入仅对土地产出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农地转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具有积极影响;完成农地转入后,农户经营规模为8.00—13.33hm~2的土地产出率达到最优;完成农地转出后,农户经营0.67—1.33hm~2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1.
在对成都市农户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响应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后,农户在耕地保护、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接受先进技术和维护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意识增强,农民的种植热情与土地增收期望比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强;2农户更愿意接受补偿标准较高、补偿方式自主性较强且有助于解决养老保障的补偿模式;3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响应状态受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净收入比例、是否村干部、务农身份类型、自信程度、对突发事件的抵抗力与孤单程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家仍未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政策的束缚,主要是因为土地可实现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障功能,在社会稳定特别是农村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因此抵押风险(失地风险)是农户抵押中最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行,在开展土地抵押试点时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案例,在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获取建设资金时,如何利用Berman原理对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进行动态决策。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对全省近10年的土地资源、粮食生产及人口增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数学模型对2005-2020年全省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分别进行了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精确度,取各种预测方法的平均值。根据安徽省情将其划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档生活标准,分别探讨了预测期内安徽省土地承载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全省发展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些年德州市平原县粮食和耕地变化情况,采用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分析了其城镇人口承载力现状,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和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预测2016—2020年平原县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和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研究表明:平原县土地资源城镇人口承载力处于富富有余状态,土地资源城镇承载指数(LCCI)长期处在0.08以下,粮食自给率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测到2020年土地承载力指数达到0.13,富富有余状态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5.
方遒 《绿色视野》2013,(4):61-62
据报载,环保部公布的上世纪90年代末的数据就表明:中国是全球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受污染的耕地合计1.5亿亩,占中国耕地总量十分之一以上。工厂排放的废水通过浇灌污染农田,重金属(镉、汞、砷之类)在土壤中富集并通过植物根系进入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最终又通过粮食和蔬菜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中经过几十年富集后,威胁健康。  相似文献   

16.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2,(6):70-70
联合国呼吁土地退化零增长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近日发布报告,呼吁国际社会为“土地退化总面积零增长”做出努力。世界范围内有l5亿人口直接受到土地退化的威胁,每年有1200万公顷可耕地由于土地退化和干旱而流失。另一方面,全世界对粮食的需求将在2030年增长50%,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则要增加1.2亿公顷的可耕地。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7个省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及政策措施对其污水处理方式选择的影响。调查发现,80%左右的农户都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作为处理生活污水的主要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农户排放的生活污水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净化处理。政府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卫生补贴政策和规章制度显著地促进了更多的农户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选择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的方式。有效地实施一些与生活污水处理相关的项目工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促进农民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后再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了重金属污染地区粮食、蔬菜、水果等不同作物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这3类作物对高背景值耕地土壤中有害元素吸收能力的顺序为:蔬菜粮食水果。同一地区不同地块采样点土样中重的金属含量有所差异,同一有害元素在不同作物中的积累特性不同,不同作物种类对高背景值元素的吸收差异较大,为合理开发利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东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化率超过80%,但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38%,农业用水供需失衡、灌溉效率与效益不高、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水问题十分突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对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东北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虽已得到长足发展,但尚不能适应"适度规模化、全程机械化、高度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新常态的迫切需求。现阶段偏重于田块尺度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大批农村年轻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大批房屋空置和土地资源浪费。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户主要以土地经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仍然是土地资源。因此,想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的研究尤其重要。北京市通州区是第二、三产业发达的地区,也是北京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在建设新城的过程中土地流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山西省泽州县属于煤炭工业发达地区,当地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北京市通州区与山西省泽州县土地流转情况对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