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写在前面的话甘肃省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水源涵养补给和遏制沙尘等方面,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被列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如今这么重要的地区变成了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面临着跨越发展和发挥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双重巨大压力。据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荒漠化、沙化土  相似文献   

2.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本文在阐述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内蒙古在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中取得的进展及效果,对生态服务功能基础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剖析了目前和未来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面临的天然生态脆弱、部分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最后从发展方向、关键技术、政策体系、工程布局和监管能力五个角度提出了内蒙古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绿色视野》2009,(3):5-5
西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明确将西藏纳入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陆续投入200多亿元资金,通过保护与建设3个生态安全屏障区,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切实保护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4.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是我国和东亚地区地理环境格局形成的地形屏障,对我国与东亚气候系统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  相似文献   

5.
甘肃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之一,却承担着保障全国生态安全的重任,其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对于全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深入开展综合调查,在摸清甘肃主要生态功能区在国家生态安全中所承载的本源性屏障功能的前提下,基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视角对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制度性障碍及制度化诉求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从制度构建与创新,保障机制构建与完善两方面研究了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制度化保障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生态屏障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屏障建设成效与问题及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在构建生态屏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5—2020年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状况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呈小幅上升态势,生态屏障建设处于发展提升阶段,流域生态安全多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2)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成效空间上整体呈现出自西往东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张掖市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稳步提升。基于上述研究,建议从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将生态屏障建设融入流域建设全过程,在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统筹推进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生态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生态安全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国家安全观,要重视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1):29-29
西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明确将西藏纳入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陆续投入200多亿元资金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切实保护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9.
国家生态安全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国家安全观,它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安全的载体和基础,国际性组织以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生态安全。由于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的生产、生活模式、跨越国际的污染、生物入侵等等,以及科学成果的发明与应用的负效应,都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司副司长程立峰。  相似文献   

10.
平原农区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屏障,是平原农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河南省平原农区为例,以事实为依据阐述了生态屏障对于平原农区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生态屏障的保障能力,论述了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建设应把握的4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坚持甘肃绿色发展取向,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产业发展体现生态多元价值,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探索出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途径。甘肃省通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使每位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营造了人人关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共建"生  相似文献   

12.
周围 《环境教育》2008,(4):32-35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状况复杂,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并且最突出的生态问题得到了有效应对和解决,为保证中国生态安全,构筑牢固的生态屏障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3.
李清源 《青海环境》2021,31(3):111-115
青海省生态地位独特而重要,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进程中,牢记责任使命,确保"中华水塔"丰沛坚固,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出新的贡献,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4.
左园园  王蒙  毛竹 《四川环境》2012,(Z1):97-102
双流县是四川省中小城市快速发展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与城市生态安全保障的矛盾。利用RS和GIS技术,对双流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分析,并进行综合叠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同时提出生态安全体系优化建议,加强对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的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冲突,可为其他地区中小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生态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介绍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和范畴。对生态安全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生态安全的研究方法和特点,指出了基于3S技术的生态安全评价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基于3S技术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省西部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但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投入,使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首个森林旅游示范区温州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为例,运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我国森林公园的生态安全现状展开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将华莺山建设成为川东生态屏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龙胜 《四川环境》2001,20(4):53-56
生态环境保护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地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工程之一。本文就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植被覆盖率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并依据华蓥山系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阐明了加强环境保护与川东生态屏障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沿江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信息熵等数学方法,计算了2006年研究区各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池州市、安庆市、宣城市、巢湖市和滁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Ⅳ级(良好);合肥市和马鞍山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Ⅲ级(一般);铜陵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Ⅱ级(较差).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1.青海作为国家安全生态屏障要地,在生态保护补偿实践中突出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综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青海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高度体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的理想局面;3.青海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有力促进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研究还就进一步完善全省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