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口是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带,目前中国缺乏河口区划界和水质评价标准,河口区及其附近海域环境质量评价直接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对标评价的方式,评价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对河口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保护不利。笔者系统分析了中国河口区划分及水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北部湾主要入海河口钦州湾为例比较了河口区营养盐背景值与海洋营养盐背景值,两者差异显著,认为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对河口区进行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质量。因此依据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提出使用盐度等数据探讨河口混合区划定及建立河口混合区水质营养盐标准限值的方法。在钦州湾的应用案例中,河口混合区的划定和河口区营养盐标准限值确定,都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用河口混合区营养盐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比直接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评价能更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可为河口区划界及水质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2019年春、夏、秋季对连云港近岸海域海水中营养盐、重金属等共19项指标进行3个航次采样监测.依照海水水质评价标准统计分析站点达标率,采用有机污染物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调查海域海水有机污染、营养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连云港市海域站位全年达标率为86.4%,达标面积为6543 km2,占管辖海域...  相似文献   

3.
根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多年资料,对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浙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达标面积分别为9541、10715、842km2,全年达标面积7333km2,占所监测海域面积的16.4%。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的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另有部分区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pH指标超标。整个杭州湾水体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象山湾和泗礁-大衢-岱山岛以西的舟山海域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东经122度以东的舟山海域及浙中南近岸海域处于轻度富营养或贫营养水平,2002年以来浙江近岸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逐步下降。2001—2004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均低于3%,达标区主要分布在舟山海域,2005年开始达标区域扩展到温州海域,"十一五"以来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规范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基于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要求和质控要求、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特点和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运行的经验,开展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规范化研究,编制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731—2014),规范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设备选择、系统验收、日常管理、维护和校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有效性和上报、监测报告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在标准方法基础上,使中国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可比,有利于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日常监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站位的布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质自动监测将是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一个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现有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站在站点布设过程中的经验,对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系统站位的设置原则、技术要求、基本条件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为后续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2年5月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钦州湾近岸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基本环境参数均有利于亚热带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硅酸盐(SiO2-3-Si)均显示过剩,但溶解无机磷(DIP)具有低磷特征,高的氮磷比值使PO3-4-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且COD部分站位出现超标现象。污染指数(A)和单因子污染指数(Pi)结果显示,近期整个钦州湾近岸水域污染程度达到2级,属于开始受到污染,水质受到化学耗氧有机物不同程度的污染,超标率达到30%。富营养状态指数结果表明,钦州湾近岸海域总体尚未达到富营养化,但局部区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状况。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平均值及范围为72.46%(67.36%~83.96%),COD已成为影响钦州湾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认识天津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及污染物随年份的演变规律,根据1996年—2007年天津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数据,对天津近岸海域水污染状况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天津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劣Ⅳ类海域面积比例呈增加趋势,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提出,应确立治海先治陆的思想理念,建立陆源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海上作业的管理,加强保护开发海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主要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营养状态指数、生物综合毒性指标和GIS手段,通过对秦皇岛海域3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质因子调查,考察典型陆源入海排污对邻近海域富营养化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蒲河、人造河和洋河入海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36.9%、61.1%和2.0%,其中大蒲河和人造河对该海域污染负荷比的贡献达98%,为主要污染源;邻近海域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O3-4和DIN,PO3-4浓度与NQI相关分析(r=0.76,P=0.004 6)和GIS空间对比表明,PO3-4可能是造成该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NQI和发光细菌发光抑制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该海域受陆源排污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从污染控制管理发展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的情况下,厘清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并加以完善十分必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监测和管理发展的梳理得出,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在生态环境、污染和损害等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研究国内外环境监测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发现,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在河口区域、生态恢复力、风险源、灾害、海域使用影响、湿地损害、生物入侵、环境风险源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面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烟台市近岸海域生物残毒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烟台市近岸海域的人海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烟台市近岸海域生物残毒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无明显变化,基本上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海域中软体动物对汞、镉有很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弥补海洋环境监测能力不足,利用受潮汐动力控制海湾中的多介质模型,预测突发性污染发生后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信息,并对突发性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行了计算.模型中使用逸度方法和质量平衡算法,预测非挥发性有机物在水、沉积物和鱼中的浓度.在象山港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快速地给出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浓度变化信息,为环境监...  相似文献   

12.
灰霾期间气溶胶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和浓度水平方面综述了灰霾期间气溶胶的污染特征,介绍了灰霾期间气溶胶中金属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特征,以及颗粒物与能见度的相关性研究进展。指出:灰霾天气多发生在冬季,且气溶胶中PM2.5占的比重大;气溶胶污染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密切关系;水溶性离子多集中在PM2.5中;能见度的下降与气溶胶特别是细颗粒物有很大关系。提出目前灰霾研究中主要存在3大问题:一是对灰霾期间气溶胶中含有的有机物类别及其对不同季节发生灰霾的贡献率仍需进一步研究;二是灰霾期间气溶胶中有机物的形成机理尚不明确;三是不同源排放的气溶胶对灰霾形成的贡献率有待探讨。建议系统地开展大气细颗粒物有害成分的鉴定、源排放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扩散过程中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等方面的研究,为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Organic sewage pollution is the major stressor that affects benthic communities in the coastal wat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involving a once-off sampling (July–August 2003) of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STP) outfall and areas 6 km farther into the sea, we tried to estimate the severity of organic pollution on marine macrobenthos over a pollution gradient in the inshore waters (station depths, 5–30 m) off a heavily urbanized tropical city, on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Multivariate ordination analyses revealed two different groups of faunal assemblages. Group I is associated with sites impacted by the sewage outfall and group II with the locations 3–6 km away in the open sea. Polychaetes and amphipods were the predominant fauna with significant taxonom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ssemblages. Despite the homogeneity in sediment texture, the two-fold increase in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near the sewage outfall area supported r-strategists, while group II locations favoured K-strategists. Approximation through benthic opportunistic polychaetes amphipods (BOPA) index and information on the key taxa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assemblage patterns corroborated these findings. Thus, the present findings revealed how organic sewage pollution influences benthic diversity in coastal waters by supporting communities of opportunistic characteristics. We advocate inclusion of community traits and compatible analytical tools (statistical approaches) in studies of similar nature so that the observations could be compared and broad remedial measures could be evolved.  相似文献   

14.
借助mapinfo软件,利用离散点插值扩展法对大窑湾海域的水质污染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环境评价,通过计算污染区域的面积得出了各类水质的海域空间分布,克服了以往逐点评价海域的片面性,对管理和控制海域污染范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钦州湾春季水质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0年4月对钦州湾海域调查结果,分析并评价了该海域春季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IN和SiO3-Si都为茅尾海钦江入海口含量较高,PO4-P为茅尾海西南部沿岸增养殖区含量较高,DIN、PO4-P和SiO3-Si水平分布上均表现为湾内含量高于湾外。从营养结构看,与Justic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PO4-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根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春季钦州湾海域营养水平属于中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4级,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水质已达到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6.
以某电镀企业验收监测为例,介绍了验收监测项目的概况,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其治理设施,验收监测的内容,验收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验收监测的侧重点和难点,并且探讨了验收监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燕荣  于雪峰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195-196,F004
综述了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用于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最新进展,这些有机污染物包括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酚类、芳香烃类等)及其它化合物(DMP、甲硫醇恶臭气体、制药废水等)。此外,对藻类固定化技术作了简介,并对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7—2021年MODIS、VIIRS和Himawari-8等多套卫星的火点辐射能量(FRE)和云量反演数据,使用更高分辨率的火点替代相邻位置低分辨率火点的融合方法,利用晴空的火点分布数据对被云遮蔽的区域进行补偿,核算得到了2 km高分辨率的广西秸秆露天燃烧排放数据,并针对2017—2021年的广西秸秆露天燃烧排放量展开精细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1年广西秸秆露天燃烧的CO、NOx、SO2、NH3、VOCs、PM10和PM2.5的年排放量均值分别为12.91万、0.78万、0.16万、0.17万、2.77万、2.26万、2.21万t,排放高值区域分布在广西中部及西南部。秸秆露天燃烧排放的主要时间集中在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3月),时值晚稻收割期和甘蔗榨季,占全年排放量的60%以上。广西秸秆露天燃烧PM2.5年均排放量是全广西PM2.5人为源年排放量的8.74%,通过逐日排放贡献分析发现,秸秆露天燃烧具有短期排放量较大的特点,2017—2021年,在1—2月有34 d出现秸秆露天燃烧导致PM2.5排放量超过人为源排放量50%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n original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removal of gaseous pollutant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from the atmosphere of an industrial city by rain is proposed and analyzed. It is assumed that five interacting phases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city exist, i.e., cloud droplets phase, raindrops phase, gaseous pollutants phase, particulate matters phase, and the phase of absorbed gaseous pollutants in raindrops. It is assumed further that these phases undergo nonlinear interactions in the atmosphere, while gaseous pollutant interacts with cloud droplets as well as with raindrops but particulate matters interact only with raindrops. The gravitational settling and reversible reaction processes have also been considered appropriately in the model. By analyzing the model, it is shown that both the gaseous pollutant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may be re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provided the rates of formation of cloud droplets and raindrops are sufficiently large. It is noted that under unfavorabl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rain does not occur and pollutants are not re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