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本文尝试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探求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成因,并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本文尝试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探求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成因,并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王文先 《安防科技》2004,(10):17-19
“安全工作大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生产对我们矿山来说尤为重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理论认为“一切事故(事件)都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造成的,如能避免人的行为的失误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故(事件)”。从事故致因理论上讲.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机、物、环境与管理,但从根本上可归类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轨迹交叉论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有人的失误和物的缺陷,而两者轨迹交叉时就可能发生事故。从对国内和本企业事故原因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因管理不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与违反劳动纪律(即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  相似文献   

4.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安全生产是物质生产文明的标志,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任何生产活动都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人+物=生产力;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安全生产是物质生产文明的标志,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任何生产活动都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人+物=生产力;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安全管理的基本职责就是消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0+0=0.  相似文献   

6.
1999年东风汽车公司共发生工伤事故145起 ,伤145人 ,其中重伤23人 ,轻伤122人 ,事故频率为1 14‰ ,经济损失66万余元。在事故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为106起 ,占事故总数的73 1%。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是两个方面 :一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果把安全比做一辆车的话 ,那么物的本质安全化程度则是一只车轮 ,人的规范化行为则是另一只车轮 ,任何一只车轮不转 ,车子就会原地转圈而无法前进。一只轮子无法前进80年代以前 ,东风汽车公司每年发生的各类工伤事故年平均为6…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劳工部对以往伤害事故统计分析,96%的事故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与控制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将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分析产生各种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和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各类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控制措施。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有效的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极大的降低伤害事故率,从根源控制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冲压设备机械的伤害事故的产生也不例外。为此,从冲压设备机械伤害事故的两起案例入手,具体分析形成事故的因素并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述的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的。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到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去控制,必将导致事故。因此,本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防范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浅谈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因里希的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他认为安全管理就是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避免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许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论揭示,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或避免二者运动轨迹交叉,均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也指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人的违章包含在人为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中,故采取管理手段,减少人的违章行为,可直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安全心理学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而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以及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给出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因素,人也是预防事故、防止灾害、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为了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探索并制定控制、直至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分布相当广泛,根据建筑工地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从人的心理因素去研究不安全行为,分析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图通过一些对策控制和影响员工心理状态,进而控制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4.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事故致因理论认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人往往是事故的肇事者,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占有很大比重。即使是来自物的方面原因,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之后也往往隐藏着人类行为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安全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行为学、安全系统工程学、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事故的致因。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有效地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刘玉东 《劳动保护》2014,(10):68-70
<正>人是安全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防范人失误造成事故,就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安全管理、评估,矫正不安全行为,激励良好的安全习惯。行为安全观察作为一种安全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安全工程技术领域已有初步的应用。行为安全观察是一种创新的安全管理方法,有助于改进员工的行为模式,减少不安全行为,降低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减少财产损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寰球公司")在新加坡的双线乙烯项目,就应用了行为安全观察。  相似文献   

17.
黄新文 《安全》2009,30(2):13-16
轨迹交叉理论明确了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本文提出了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不安全工作环境的控制四个方面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要之一.目前,许多学者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危险环境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首要原因。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仅对安全规程与行为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著名国际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该理论揭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海洋钻井平台危险系数高、施工难度大、救逃生困难,发生事故将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20.
正安全是相对事故而言的,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及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对于事故防范来讲,如果对事故的人为规律把握不准,措施采取的不到位,隐患就难于有效消除。因此,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杜绝伤亡事故的主要管理方法之一。人是组织管理中最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难点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