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与健康监测是针对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污染特征和水平,对人体及相关生物健康的影响,及其两者间关系开展的系统监测。文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领域在我国的监测评价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尤其是生物毒性测试技术在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中的应用;总结了毒性测试技术的特点、在化学品、工业废水、环境水体、饮用水等各类水体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为加快我国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议开展生物测试技术的应用,以更好支撑环境与健康风险的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2.
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与防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与防护为中心,就国内外与其相关的报道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建议。首先,分析污损生物的分布与特征,得出污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对海域、季节、水深、工程结构类型等的依赖性,突出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的复杂性。然后,解析生物附着污损对海水环境腐蚀速率的影响,突出附着生物是导致金属材料腐蚀速率增大的重要因子。再次,介绍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防护技术的现状,分析主要防护技术的优缺点,并展示其在不同行业的联用。最后,提出对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研究工作的建议,包括建立各海域的生物腐蚀污损数据库、大力研制发展绿色生物腐蚀污损控制技术、加强对海洋生物腐蚀污损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投入、尽快建立海洋生物腐蚀评价标准和规范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污染土壤的日益严重,生物修复技术也日益重要,对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基本需求。在此探讨了石油污染修复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包括修复方法的选择,技术管理,过程控制和风险管理。并提出了可以表征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成本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物强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修复中获得较广泛的应用。根据国内外有关环境修复的文献,对生物强化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生物强化技术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2):102-104
生物标志物技术是常规生物检测方法的必要补充,其在环境管理,风险性评价和生态恢复方面有着较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介绍了相对于常规生物检定方法而言,生物标志物所具备的优点,以及常用生物标志物的类型,生物标志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一、生物监测的特点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生物监测具有如下特点。 1.能反映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当今世界上已知的各类物质达数百万种之多,其中仅人工合成的物质就达数十万种。这些物质中的绝大部分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环境污染物的成份极为复杂,即使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理化检测技术和手段,要对如此繁多的污染物全部进行监测分析,无论是在技术上或经济上都不可能的。加之环境因子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7.
国外动态     
日本1995年环境预算 日本环境厅发表1995年度环境预算,总额为759.26亿日元,比1994年增加86亿日元(增加12.8%)。预算主要用于:环境基本法新内容的实施,如环境课税制度、循环系统、酸雨调查等;全球环境保护对策,如温暖化对策技术评价调查;支援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如专家派遣和人才培养;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防止沙漠化对策模型;城市持续可行发展世界会议的召开;自然保护,如自然公园、生态博物馆;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害化学物质对策,如对生物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初,生物监测概念被提出,随即生物监测逐渐应用到环境监测领域。考虑到生物监测技术发展历程不过数十年,是一门新兴高科技生物学技术。面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生物监测将在环境监测领域有这重要作用。生物监测应用到环境监测领域有连续长久性、不具破坏性、反映灵敏性等特点,广泛应用到预防环境污染、评价环境风险、监测生态环境等方面。虽然生物监测还有不足之处,但是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生物修复在治理被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环境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相关方面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用水生生物评价环境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水生生物的评价是通过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种类和数量变化的测定和分析,判定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状况.结合环境水体的水化学参数如TN、TP和COD等指标,从水生生物学的角度对环境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较客观地、综合地反映出水体的环境质量.本文综述了几种评价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水生生物方法及如何选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旨在为能直接、快捷、准确地应用水生生物判断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生态城市水系环境生物治理技术的基本思路,研究生态城市水系环境生物治理技术的主要操作方法,并分析生物治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以促进城市水系环境生物治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农药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78%川楝素原粉和0.5%川楝素乳油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川楝素原粉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瓢虫、蝌蚪等非靶标生物均为低毒;川楝素乳油对家蚕、蜜蜂、蚯蚓、瓢虫等均为低毒,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鹌鹑中毒,对蝌蚪高毒.可见,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较为安全,但在水田及桑园应慎用0.5%川楝素乳油.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原理与特点,对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类型作了介绍,同时对影响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的一些主要因素作了讨论,并对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作了评价及预测了该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原理与特点,对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类型作了介绍,同时对影响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的一些主要因素作了讨论,并对重金属污染生物恢复技术作了评价及预测了该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形态、生物有效性的概念以及生物有效性的主要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萃取技术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土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现状,评价了生物强化作用的效果,并对生物强化机理、生物强化剂的优化选择、反应动力学、系统的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生物治理废水的高效技术,在废水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营建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文章以白塔堡河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PSR逻辑框架,构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体系内的指标赋予权重,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加权求和计算白塔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BEI)。结果表明,白塔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为31,按照生物多样性评价状况标准,白塔堡河流域总体上属于良性状态,比较分析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各部分分值,其中,状态指标分值较压力指标和响应指标的分值低,说明流域内生物多样性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从技术和保障两方面开展白塔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营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阴浩 《山东环境》2001,(6):18-19
文章介绍了新型交叉学科环境生的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研究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环境生物技术的主体是污染控制技术,依据其范围和采用的生物技术不同可分为环境分子生物技术,强化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和自然生物处理技术。文章最后对山东省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就地”生物治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国外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就地”生物治理技术,并完成了一些实际工程。根据文献资料详细介绍了这种新兴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综述了固有生物净化过程的4种强化措施:接种微生物、添加营养盐、提供电子受体、提供共代谢底物诱导共代酶。同时,阐述了“就地”生物治理的工程化手段和评价“就地”生物治理技术可行性的程序,并列举了几个技术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张绪超  陈懿  胡蝶  赵力  王琳  吴敏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6):2644-2651
为了评价生物炭的使用对生态系统,尤其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毒性影响,使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来评估生物炭的环境风险.观察了生物炭原样、生物炭颗粒物和生物炭浸提液对线虫神经行为学评价指标(身体摆动频率、相对运动长度、排泄间隔时间、碰触反应率和化学感知行为指数)的影响;并结合生物炭的理化性质、非金属元素组成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的强度,评估生物炭对线虫的生物毒性.结果显示,EPFRs信号强的生物炭和颗粒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有一定的毒物兴奋效应,EPFRs信号微弱的浸提液无显著性影响.因此,生物炭中的EPFRs对秀丽隐杆线虫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