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今春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波兰、奥地利、德国、法国、美国等欧洲中部国家的气候一反常态,变得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在我国的湖北、湖南、甘肃、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浙江等省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2.
米壮 《防灾博览》2009,(4):87-87
八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暑湿季节,天气闷热,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学习是十分惬意的事情,但如果空调房室内外温差较大,长期在空调环境下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咳嗽、头痛、咽喉痛、鼻塞、头昏、打喷嚔、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生活的星球,自然在给予人类和熙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丰富的地下资源的同时,也常常会带来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风暴潮、地震、海啸、台风、哄涝、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3,(4):17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切实做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科普知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内容的宣传,山西省地震局以"关注地震灾害、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全面部署,精心安排,在全省范围内,深入群众,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设置"7·28"宣传专栏、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问卷答题活动、悬挂宣传横幅、展出科普知识展板、设置现场咨询台、播放科教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书籍、宣传单、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灾害的灾情特征,并根据霜冻灾害的形成机制,分别计算水稻生育期初霜冻发生概率及偏早初霜冻发生概率,进而确定了致灾因子,对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水稻初霜冻灾害发生的概率随纬度的增加大致呈增大的分布形势,大兴安岭、孙吴、逊克、嘉荫、伊春、嫩江、克山、拜泉、海伦等市县为高危险区,黑河大部、齐齐哈尔东部、绥化北部、尚志、穆棱、富锦为次高危险区,松嫩平原南部、三江平原大部、牡丹江南部为次低及低危险区。  相似文献   

6.
正大气对人类的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出现次数最多,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联合国的有关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全球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30多万人丧生,造成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美元。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务件复杂,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雷电、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雾霾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气象灾害占我国自然灾害的71%以上.每年气象灾害要造成国民经济数千亿元的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  相似文献   

7.
我国典型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快速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因旱饮水困难人口是我国政府实施旱灾救助物资、资金发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判断主要依据地方民政部门灾情数据的上报,还未有对该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快速评估系统。因此,准确地预测并评估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发生发展,并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收集并处理全国基础地理信息、气象、社会经济、旱灾灾情等数据的基础上,将全国划分为7个典型区,利用2009-2012年典型历史旱灾案例灾情数据为样本,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快速评估模型,以地形高程、月均降水量、水系密度、年末总人口、路网密度和GDP为网络输入,以因旱饮水困难人口数量为网络输出,确定收敛误差0.01,经试算不断优化模型参数,得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典型区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线性拟合结果: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的模型精度较高,R2分别达到0.94、0.83、0.81;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模型精度居中,R2分别达到0.79、0.71、0.70;模型精度最低的是西南地区,R2为0.46。结果表明该模型操作简便,精度较高,实现了我国基于区域差异的旱灾主要灾情指标的快速评估,能够为典型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快速评估和灾情的核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貌是研究地球表面成因、形态发生发展的科学,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貌是主导因素之一。因为它影响着水、热、光、气的重新分配。地面物质的迁移和积累,制约着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的特征、类型、分布和发展变化, 以及“旱”、“涝”、“风沙”等灾害的发生,水土流失的强度,地下水的贮存等自然地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社区减灾”是指活跃在社区里的各个主体,如居民、企业、民间组织、基层政府等结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在灾害面前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尤甚,多年来频频遭遇暴雨、暴风雪、洪水、地震、火山、泥石流、海啸、台风等灾害袭击。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地质环境条件中多种要素的综合控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这些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植被生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研究程度及区内地质灾害的自身特点,以区内已发生灾害的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定性分析了在何种地质环境条件下,才可能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定量分析了地形坡度、地形高差、沟谷流域特征、降雨量在某一具体分布范围内,才容易发育某种地质灾害;同时论述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水文气象灾害及其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至 《灾害学》1993,8(4):46-50
本文通过大量而系统的资料,阐述了越来越严重的水文气象灾害,导致洞庭湖湖面萎缩、湖容减小、洪涝频仍、气温年差增大,湖泊效应衰退,使鱼类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并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黄河三角洲的变迁特征,分析了新构造活动在黄河三角洲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并预测了黄河三角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的历史资料,讨论了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的历史演变,并对未来海岸的变化作了估计。着重讨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渡海堤、江口通航、江口淡水资源的影响,指出未来全球气候变暖、长江流域降水增加都可能增加对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和减轻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洪水效应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洞庭湖多年平均削减入湖洪峰流量约10000m3/s,这对于保护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十分重要.但由于泥沙的严重淤积,以及湖泊湿地被大规模垦殖,使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下降,江湖洪水威胁加剧.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中央及时提出了"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等长江流域洪水治理的32字指导原则,洞庭湖区是实施该原则的重点地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洞庭湖与长江耦合的水动力学数值模型,针对1998年洪水,模拟研究了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洪水效应,并设计了8种方案分别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降低洞庭湖区江湖洪水位,缓解江湖洪水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霍有光 《灾害学》1999,14(4):59-64
利用清代在治黄斗争中留下的历史文献, 对清代治理黄河的系统科学思想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总结, 目的是鉴古知今, 为当代治理好黄河提供借鉴与创意。  相似文献   

16.
曾刚  孔翔 《灾害学》1999,14(4):22-26
1998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特大洪水具有洪水水位高、洪量大、历时长的特点, 这次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2 000 亿元。本文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降水量总量及强度超常、长江上中下游洪水遭遇严重、分洪区没能发挥作用等洪灾形成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大对影响长江流域灾变性气候的研究、调整江湖水系结构、加强区域间防洪的协调和协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山东段断流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时段、断流河段逐年延长, 断流开始日期逐年提前, 下游黄河面临决口改道的险境。同时, 下游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损失, 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本文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出危害、总结过去认识上的不足、探讨性的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地区防洪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开始实施的“平垸行洪,退田还尖”的土地利用调整方案,从长远来说应录求农业安且且收入逐渐提高条件下的土地利用,长江中游地区应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移,减水分蓄洪区的人口,移民建镇,对区内的土地要促进其规模经或,由优秀的有文化的农民经营,平时只有少量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人员,农忙时则大量地作用委节性合同工或实现机械化;大洪水时退田还湖,减轻长江干流大洪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扼要叙述了太湖流域1991年的灾害概况,从气候、地形和水系特征等方面说明太湖流域存在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条件,指出人为不恰当活动是加剧洪涝灾害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最后对治理对策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湖泊水域环境异变论洞庭湖区洪涝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洞庭湖泥沙淤积,人类活动的合成作用而导致湖泊水域环境界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负效应。并从改善湖泊水域环境的角度上,提出了节制进口,疏浚河湖,稳定湖面和扩大出口等有效治理途径,以尽快提高洞庭湖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