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 前寒武纪铁-硅建造中的碱性交代岩,乃为含霓石、钠闪石和钠长石的岩石,这类岩石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方面均与原生铁质石英岩和页岩有着天壤之别。许多学者把此类岩石看作是前寒武纪铁-硅建造所固有的一套岩类,它们或是在外来热液进入铁质岩后在热液的作用下形成的,或是铁质岩层内部物质本身进行再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给出了阿拉伯地盾某些晚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脉型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最新铅同位素资料。用Stacey Kramers(1975)的铅同位素演化模型计算的等时线模式年龄在720百万年和420百万年之间。该区的大多数块状硫化物矿床都是在680百万年前阿拉伯地盾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铅含量较高的脉型矿化发生在大约550百万年前的泛非事件中,在地盾广泛发生断  相似文献   

3.
<正> 印度比哈尔诺阿门迪地区的条带状赤铁矿碧(BHJ)建造属于早前寒武纪铁矿群的下部(大约为2,900—3,200百万年)。条带状赤铁矿碧玉建造以及伴生的铁矿床都具有许多原生的沉积和成岩特征。所观察到的原生沉积特征包括:具不同几何类型的条带和层理,表面印痕(包括干扰波痕、新月状波痕、线状印痕、冲刷-充填构造等)和矿体内的微细构造,诸如球粒、  相似文献   

4.
前寒武纪斜长岩在苏联广大地区都有发现;在阿尔丹-斯坦诺大、阿纳巴尔、乌克兰和波罗的地盾,在俄罗斯地台的某些部分,在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基底以及其他地区,它们形成大小不同的独立岩体,或主要以其他岩石组成的杂岩体的一部分。在最近10—15年内,对前寒武纪斜长岩的研究更为重视,地质学家们不仅从各方面详细地研究了已知的斜长岩体,而且还报导了一些新的斜长岩地区(波罗的海地区,远东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期15万区调和科研成果,认为大别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可划分两期一期为前寒武纪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另一期为中生代未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前者由橄榄岩、橄辉岩、辉橄岩、榴辉岩、角闪石岩、斜长角闪岩等组成,原岩是由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或火山岩经过构造就位的;后者由辉石岩、辉闪岩、辉长岩、闪长岩组成,属于燕山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具有同源岩浆演化序列.通过对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详细研究表明,大别山目前还不存在蛇绿岩套,北大别榴辉岩及燕山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的确定,为认识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基律纳型矿石,以其铁和磷的高度富集而罕见。绝大部分矿床,和一些最大的矿床,皆发现于瑞典中前寒武纪岩石中。瑞典北部的矿石产于大约1605到1635百万年的火山岩中,而瑞典中部的矿石则发现在大于1900百万年的火山岩中。另外,在挪威南部,在成分和年代近似于瑞典中部的岩石中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研究了赋存大多数金刚石矿化的前寒武纪沉积杂岩的成份和组构,其目的是为了评价前寒武纪沉积杂岩含金刚石的可能规模。根据对该杂岩组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含金刚石的陆源沉积剖面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形成与不同的构造运动环境有关,并且它们的稳定矿物组份的堆积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8.
前寒武纪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地质学是现代地质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陆地的前寒武纪杂岩在地球开始的历史阶段中占主要位置,并且包括了绝大多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973年4月16—1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次全苏沉积岩会议。来自88个单位的7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讨论议题有:(1)沉积变质岩的岩石学、原生介质和研究方法;(2)前寒武纪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各种问题:(3)前寒武纪的活质和有机质及其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杜布龙(Duobblon)位于瑞典北部瓦斯特卜顿西北,临近加里东前缘的一套前寒武纪岩石中。这个地区位于波罗的海地质构造中一条重要的分界线附近;是斯韦考芬时期(即前寒武纪中期,年龄值为1700—1950百万年)北部大陆和南部海洋之间的一个过渡带。该区上地壳岩石超复于板块边界之上,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现代冰川理论并结合南沱组冰碛岩研究现状,根据湖南四都坪南沱组宏观地层序列和微观构造特征,识别并总结2期冰期和2期间冰期沉积特点,认为冰碛岩前缘是沉积作用活跃地带,以重力碎屑流、浊流为特点,间冰期以深水和浅水的牵引流为特点。结合沉积作用与古气候、海平面变化特征,认为该区南沱组冰碛岩由古气候控制,海平面的起落导致形成不同的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11.
导言 含铁建造从最古老的前寒武纪至近代都有出现,但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在其规模和组成上都具有恃殊的意义。它们基本上是由硅和铁构成,仅带有少量或微量的其他元素。 硅的来源以及沉积和搬运的形式是一个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的老问题。许多地质学家认为条带状含铁建造在中前寒武纪或下元古代,即2600至1800百万年前显著发育。然而类似的沉积通常是在较老的前寒  相似文献   

12.
最近二十五年,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通古斯卡地区找到了大量由晚前寒武纪—早寒武世生油岩生成的石油。我们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该区据推测是晚前寒武纪(文德)生油岩生成的三种石油的C_(15)+饱和烃生物标志物。我们的结果表明,这些油与西伯利亚东部和阿曼地质年代相近的石油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在三个所分析的油样中,检测到的化合物有:(1)“海相型”分布的正构烷烃;(2)中间单甲基支链烷烃;(3)链状类异戊二烯烃(姥/植<1);(4)三环和四环萜烷;(5)藿烷;(6)C_(29)规则甾烷和(7)C_(30)环上甲基化的甾烷。除4-甲基甾烷(按现有的生物化学资料,在这个年代的石油中未曾料到有这类化合物)外,所有这些化合物可认为来源于原核生物。上面这点和其他的证据如缺少重排甾烷表明,微生物是碳酸盐岩生油岩中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粒度和分选作用对沉积物REE配分的影响.Crichton等(1993)对比了怀俄明州东南部年龄为2.0Ga的Libby溪群的石英岩、泥质岩和冰碛岩的成分,发现它们的REE型式相似(LREE富集,负Eu异常),相互间的成分差异大多可用石英的稀释作用解释。除少数元素(Ca、Sr、Ni和Cr)之外,Libby溪群和休伦超群Gowganda组冰碛岩的基质化学成分(包括REE)与新太古代上陆壳平均成分吻合较好,因此冰碛岩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都可反映上地壳平均成分。Libby溪群上部沉积物Eu异常程度增强.指示物源区Eu亏损程度增强和花岗岩突然增加,反映晚期有构造抬升。源区岩石可能是由玄武岩、花岗岩、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所构成的混合模式。Libby这群下部的物源以TTG和玄武岩为主,上部物源以花岗岩为主。冰碛物的发育,Ca、Na、Sr和CIW(古风化指数)的变化等表明,随沉积时间的变新,古气候从相当寒冷,经温暖,变为最后的温热。铬云母石英岩的单矿物微量元素配分表明,铬云母含有全岩的绝大部分Th、U、REE、Sc、Co、Ni,并控制了全岩的REE配分型式。锆石含绝大部分Zr、Hf,其HREE含量在泥质岩中不足5%,在石英岩中不足20%。除锆、铪外,Libby溪群沉积物的多数微量元素主要集中在原始沉积可能为粘土矿?  相似文献   

14.
第聂伯河中游前寒武纪含金闪石交代岩可分两类:一类以碳酸盐成分为主,另一类以石英为主。在岩石中,金粒大部分为不规则状,与硫化物密切共生,分布在岩石解理和裂隙以及碳酸盐和石英粒间,形成较晚。热夜作用使含金交代岩中的金活化转移而成矿。金矿化可与遣山建造弱发育的原始地槽侵入-火山带的Au-Cu-Mo矿化相对比。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地质概况 坦克斯戈-瓜纳华托州蒂尔加-卡伦蒂地区的基底为被辉长岩侵入的前寒武纪眼球状片麻岩。基底之上不整合地覆盖着巨厚的蒂扎帕岩系。该岩系主要为泥质岩,夹有数层凝灰质火  相似文献   

16.
<正> 铬铁岩的地质环境 苏金达河谷的铬铁矿矿床呈连续的层或透镜体和袋状体形式产于蚀变的纯橄榄岩-橄榄岩中,沿北东-南西向延伸约25km(图1)。这些超镁铁岩侵入到由燧石石英岩和条带状磁铁矿石英岩组成的较老的前寒武纪“铁矿超群”中。这里还有一种较年轻的超镁铁岩,即顽火辉石岩。这种岩石完全不含铬铁矿。在很大范  相似文献   

17.
<正> 前寒武纪-寒武纪交界时期发生的从软体动物到介壳动物的变化,是地质记录中最引人注目、最重要而又了解最少的事件之一。关于这一事件(通常被称为寒武纪生物激增或寒武纪辐射(radiation)事件)的起因,一直是众多推测的对象。可能的解释包括:大气氧含量达到临界水平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由于世界范围的海侵形成了新的浅海生态环境;由  相似文献   

18.
<正> 普雷米尔金伯利岩位于太古代卡普瓦尔克拉通内部,是南非目前还在开采金刚石的唯一一个前寒武纪岩管。由于金伯利岩基质物质的蚀变、横切岩管的岩床的热影响以及缺乏用作U-Pb分析的锆石,故很难确定其侵位的确切年龄。因此,还一直使用着金云母的一个Rb-  相似文献   

19.
对前寒武纪绿岩带中科马提质玄武岩间的岩石化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在一个大气压并有相当数量的长石作为共结组分参加的条件下,科马提质玄武岩岩浆的分馏作用不可能生成拉斑系列的派生熔体。拉斑玄武岩成分的残余岩浆只能是在相当于较高的压力(7—10kbar)条件下,并具有橄榄石-单斜辉石质共结组分参加时,由科马提质玄武岩岩桨的分异过程获得。  相似文献   

20.
<正> 西德上Pfalz(巴伐利亚东北部)M(?)hring W(?)rdel铀探井位于贴邻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上。探井建在一条北-南到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的石英脉带上,其主脉在170m中段上,厚度约10—12m(Bültemann,1979)。从这一中段上采集了这项工作所需之样品。前寒武纪夕线石-黑云母-云母片岩/-片麻岩和花岗质活化岩类(granitoide Mobilisate)构成了矿化的围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