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改善壳聚糖的耐酸性及对Pb(Ⅱ)的吸附容量,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接枝,再与戊二醛进行交联,制备出了壳聚糖改性聚合物(G-CAM)。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70℃;单体浓度(m壳聚糖:m丙烯酰胺)为1:3;引发剂浓度为0.10g;接枝反应时间为4h时,可制得较为满意的接枝壳聚糖产物。对交联剂的用量通过耐酸性实验和Pb2+吸附实验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m壳聚糖:m丙烯酰胺=1:3(m壳聚糖=1g)时,交联剂戊二醛的加入量为0.6mL,得到的产物制备成的吸附剂不但有较好的耐酸性,而且对Pb(Ⅱ)吸附效果最佳。经吸附剂再生实验,G-CAM对Pb(Ⅱ)的吸附量变化幅度小于1%,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水解特性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St-g-PAM)的水解特性及其絮凝处理效能,并与相近分子量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产品作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单独使用还是与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阴离子型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处理效果均优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水解度大于1 7%时水解度对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不大,且絮凝处理效果均很好,而聚丙烯酰胺的最佳水解度为30%,大于或小于该值絮凝处理效果都会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硐离子型接枝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城市污泥脱水中的应用及机理.并与其它絮凝剂作了对比.说明硐离子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优于国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它污泥脱水剂,与国外名牌产品相接近。  相似文献   

4.
研究pH值、温度、反应物比率对生成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影响,三元接枝共聚物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计算,以及三元接枝共聚物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实验与计算结果表明:生成三元接枝共聚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NH4)2S2O8用量6 mmol/L,反应温度50℃,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1∶2.7∶0.3,pH值=7,反应时间5 h;在相同条件下,三元接枝共聚物对铜离子去除效果比壳聚糖有了明显的改善,对铜离子去除率最高达到90.06%,比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去除率高49.72%。  相似文献   

5.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研制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微波预辐射法和化学接枝法均可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 ,产物可经红外光谱证明。接枝物的絮凝性能受接枝物的浓度 ,絮凝时间及溶液酸度的影响 ,且化学接枝法合成的接枝物絮凝性能优于微波预辐射法合成的接枝物。将其用作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 ,二者效果均优于国产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合成淀粉接枝丙烯酰胺淀粉改性高分子絮凝剂,考察了淀粉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投料顺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其处理模拟废水,考察了其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为3.0×10-3mol/L,淀粉用量为5g/200(mL.溶液),先加入引发剂后加入单体有利于接枝共聚。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与AM和DMDAAC接枝共聚物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体系,研究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质量比、总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等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反应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将接枝共聚产品进行污泥脱水,试验表明该产品能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应用吉林大学新近研制的玉米淀粉接枝磺甲基化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以下简称为接枝物)作为絮凝剂,对工业企业排放的含汞污水絮凝沉降的处理效果。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该接枝共聚物作为混凝剂,处理含汞污水,其处理效率可达到99%以上,处理后的水基本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对最佳投药量,量佳沉淀时间及最佳pH值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60Co-γ辐射,以共辐照接枝技术制备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丙烯酰胺(Acrylamide,AM)接枝率和单体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条件为:辐射剂量15 kGy,淀粉与AM质量配比0.5∶1,阻聚剂添加量0.02%AM,单体浓度5%,产品接枝率达244%,单体利用率达171%。接枝产物通过Mannich反应阳离子化后考察其对剩余污泥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絮凝剂(CSPAM)对剩余污泥的絮凝效果优于市售PAM,且CSPAM最佳用量小于PAM。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紫外光照射接枝的方法将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PEGMA)亲水单体接枝在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表面,改善PVDF膜的亲水性能.实验中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作为对比,发现添加MBAA可以减少PEG接枝层的溶胀性.本实验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利用表面接触角(CA)、红外光谱分析(ATR-IR)、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表征膜表面特征,同时研究了改性膜对乳化油和牛血清蛋白溶液分离效率和抗污染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经改性后膜亲水性明显提高,对污染物的截留效果和抗污染能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生活污水的污染面相当广,如直接排入水体不能得到很好的净化,必定加重水体的受污染程度。生活污水作为一种低浓度综合污水,其处理方法相当多。好氧法处理生活污水效果较好,技术成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运行费用较高。利用厌氧UASB对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用UASB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在常温下运行,使厌氧水力停留时间在8小时,处理效率达到80%,并可较大地降低生活污水的吨水投资及直接运行费用。厌氧茵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长时间保存,再启动时只需较合适的环境,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活性。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目前没有专门设计的处理工艺,结合西北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特点,在对比分析了几种常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基础上,选择了四套家用型污水处理技术,为建立西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模式提供借鉴与科技支撑,为西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污水对于环境的污染巨大,直接排放的建筑会造成地下水质污染,提出一种集中沉淀和氧化池催化反应的建筑施工污水处理技术,分析建筑施工污水的组成成分,采用接触型氧化池处理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污染的沉淀处理,在厌氧调节池中使用Pd基催化剂对建筑施工污水进行碱性中和处理,以微量Na H2PO2作为还原剂,采用合成流变处理技术,有效去除建筑施工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采用该技术进行建筑施工中污水处理,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较高,污水处理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14.
污水污泥高温热解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水污泥的处理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污水污泥高温热解技术以其优点和可操作性成为了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污水污泥热解设备的发展现状,就微波高温热解污水污泥的新方法进行了探讨,归纳了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污水污泥高温热解所得的固、液、气三相产物的特性,最后指出了高温热解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州中水回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志趼 《广州环境科学》2007,22(1):16-19,43
对目前广州市供水及污水再生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并针对中水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首先探讨了特许权经营后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实行质量管制的必要性;然后,针对当前对污水处理服务进行质量管制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分析政府管制机构与污水处理厂基于质量的博弈行为,提出了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实行有效质量管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治理模式优选逐渐成为制约村污治理成效的关键.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判据缺失的现状,结合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背景,系统梳理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历程和治理现状,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建立基于两级临界距离的治污模式判据,以通州区潞城镇治污模式优化作为案例研究,验证治污模式判据的时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采用城镇带村(39.8%)、联村(22.5%)和单村治理模式(37.7%),解决全市1906个村庄污水治理问题,建设规模为50~500 m3·d-1的污水处理厂站.潞城镇案例研究表明,以户间临界距离190 m和村间临界距离4.5 km作为潞城镇治理模式判据,通过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和单村分别解决6、8、18和1个村庄污水治理问题.建议后续在治理模式综合评价、因地制宜、一区一策以及县域尺度统筹农村污水治理规划,实现农村治污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污水处理效率提升方法,选取覆盖山东省所有地级市的105座污水处理厂2018年污水处理数据为样本,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基础上,通过SBM-Undesirable模型将部分产出指标作为非期望产出进行对比,分析山东省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及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山东省2018年污水处理效率平均值为0.64,其中技术效率值为0.67,规模效率值为0.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62、0.62、0.96),技术效率是影响山东省污水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②设置非期望产出后的效率值低于传统DEA效率值,说明COD、氨氮与总磷的排放对污水处理产生负面效应.③技术分类中,A2/O处理工艺在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效率最高,达0.8;其他活性污泥技术在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效率为0.7,且在COD及总磷的处理上具有优势;氧化沟处理工艺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55,其对总磷的处理效果差,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企业.研究显示,技术类型、规模大小及主要污染物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山东省应根据各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通过规模与技术的协同改进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调查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染现状,进一步分析污水处理工程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阐述铁岭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