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硝化实验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磷是富营养化评价和预测的主要指标之一,由氮磷引发的水体快速富营养化和污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沉积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N的归宿场所之一,反硝化作用是脱氮的重要机制。本文重点介绍了沉积物—水界面上反硝化常用的实验方法(乙炔抑制法,氮气通量法,同位素对法等)以及它们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并指出了今后反硝化实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邢光熹 《环境保护》2007,(7B):49-50
蓝藻暴发是太湖严重富营养化的标志,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氮、磷农度超标,为什么太湖流域会遭受氮磷的严重污染,我们又该如何遏制氮磷的侵袭。[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张智  林艳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3):52-54,76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水体,使得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不断积累,部分藻类及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可以采取截污、清淤挖泥、引水冲污等工程性措施,也可以采取利用生物生长需吸收氮磷营养物质这一自然过程来达到去除氮磷的目的,即生物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氮磷在土壤中的赋存形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即氮磷从土壤圈向其它圈层特别是水圈扩散的过程;并讨论了氮磷的积累与流失的关系,认为磷主要是受累积平衡影响,而氮则受生物控制程度更大。同时也说明了土壤氮磷流失对水体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塔山水库富营养化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小塔山水库富营养化污染的成因、对富营养化污染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取得的成绩,得出了降低水库总氮、总磷的含量及控制氮磷比是治理水库富营养化污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富营养水体的流域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富营养水体防治的重点不在于受污染的水体本身,而在于对全流域进行系统的控制。指出流域性下垫面功能的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水体的氮磷自然平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将自然状况以外的氮磷源引入流域,并使氮磷循环简单化等,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之源,提出了富营养化流域控制系统,包括划分构建功能区、建设污染控制工程、调整社会经济结构等子系统,论述了各子系统的作用,并讨论了系统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7.
水浮莲净化富营养化湖泊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武汉D湖进行了水浮莲净化富营养化湖泊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浮莲对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有机物及氮磷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BOD5的去除率在70%以上,总氮去除率60%以上,总磷去除率70%以上。  相似文献   

8.
反硝化实验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是富营养化评价和预测的主要指标之一,由氮磷引发的水体快速富营养化和污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沉积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N的归宿场所之一,反硝化作用是脱氮的重要机制.本文重点介绍了沉积物-水界面上反硝化常用的实验方法(乙炔抑制法,氮气通量法,同位素对法等)以及它们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并指出了今后反硝化实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2010年全年涡湖富营养化现状调查基础上,评价了涡湖营养程度,并分析了20年来(1986年-2006年)总氮TN、总磷TP、氮磷比TN/TP和CODMn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按照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目前涡湖呈轻度富营养化,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20年来TN,TP和CODMn有较大增长,氮磷比下降。由此,提出了漏湖富营养化综合防治的建议措施,包括污染源控制、围网养殖调整、清淤工程和沉水植被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10.
水体的富营养化及由此引起的水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对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贡献。氮磷是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中国氮磷排放控制标准愈趋严格和完善。为有效改善水体环境和水质,进一步完善营养物质控制标准,有必要制定纳管企业氮磷预处理环保标准,并深入研究以确定基于生态分区的营养物基准,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等。  相似文献   

11.
微藻与水环境修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前,环境污染已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的当务之急。文章综述了微藻作为一种生物修复工具修复富营养化水源和重金属污染水源的研究进展其国内外研究概况。具体阐述了微藻修复受污染水环境的机理,能除氮脱磷的微藻种类、环境因素对微藻除氮脱磷的影响,利用微藻除氮磷富营养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利用微藻作为生物武器消除重金属污染的优势、特点和现状。重点论述了螺旋藻和小球藻两种微藻修复水体污染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沙湖港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武汉市沙湖港的水质监测,探讨了沙湖港水质变化特征和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沙湖港DO一般在0~2.5mg/L范围内,为缺氧性环境。除硝酸盐氮未超标,氨氮、总氮和总磷均超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在各监测点的超标率,总磷均为100%,氨氮分别为86%、95%、100%、100%,总氮分别为90%、95%、95%、95%。总磷平均浓度大于0.660mg/L,为极富营养状态;总氮平均浓度大于4.60mg/L,为极富营养状态。丰水期流量大,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浓度低于枯水期和平水期。汇入沙湖港的东湖港对氨氮、总磷贡献较大,氨氮浓度偏高,最高达18.30mg/L。总氮是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范围9.49~1.39。氮是沙湖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建议重点控制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保乡水培蔬菜示范区的进出口水体中营养物质氮、磷、COD、氨氮等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研究水培蔬菜净化滇池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效果、水环境的改善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投菌法在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美国的基因工程菌应用于某池塘静态富营养化水体中,对水体中的营养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并对水体中生物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对各项监测指标的浓度变化曲线分析可以得知:在微生物处理下,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不断下降,水体的浊度下降,透明度升高,得到了实验水水质明显的改善。于是提出利用高效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进行生物修复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生经济植物湿地对洱海流域低污染河水的处理效果,在洱海北部罗时江入湖河口建设了面积为2 hm2水生经济植物湿地,其中水生经济植物包括4种水生蔬菜——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 (Blume) DC〕、茭白〔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3种药用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灯心草(Juncus albesens)、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和1种观赏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 结果表明:湿地对TN、TP、NH3-N、NO3--N均具良好去除效果,近3个月运行期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4%、60.3%、60.4%和73.2%;但该湿地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0%. 不同湿地水生经济植物表现出了不同的水质净化能力,其中TN平均去除效率表现为水芹菜>香茶菜>美人蕉>茭白>空心菜>薄荷,TP平均去除效率表现为水芹菜>薄荷>美人蕉>香茶菜>空心菜>茭白. 研究表明,水生经济植物湿地对低污染河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洱海流域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年5月对白洋淀不同营养水平的8个区域进行现场调查,研究了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附着物的生物量(以w计)与营养盐水平的关系及其对菹草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ρ(TN)、ρ(TP)的增加,菹草上附着物的生物量、w(Chla)和净初级生产力逐渐升高,在营养盐水平较高的王家寨〔ρ(TN)为6.074mg/L,ρ(TP)为0.161mg/L〕达到高峰,附着物的生物量为0.073~0.384mg/g,w(Chla)为0.019~0.112 mg/g,净初级生产力为0.007~0.154mg/(g·h). 附着物对菹草的光合作用速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附着物生物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在营养水平较高的王家寨,抑制率可达72%;南刘庄和端村次之,抑制率分别为64%和55%;而在营养水平较低的光淀,抑制率仅为11%. 初步推测附着物对菹草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可能源于附着物的遮荫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治污工程对武汉东湖生态恢复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武汉东湖水域水质污染现状的调查 ,东湖已成为浮游植物响应型的城市富营养湖泊。对东湖入湖污水几乎全部截流 ,并通过长江补充新水 ,辅之换水 ,挖除部分底泥 ,污水处理 ,利用水浮莲的作用及生态调整等措施 ,湖水经大约 2 3~ 2 4a时间 ,随着东湖水质的改善 ,必将促进其水生生物的良性演替 ,使湖泊生态功能较迅速得以恢复 ,不断增进湖泊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詹旭  吕锡武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40-1844
通过构建水生动物-人工介质新型生态系统来研究太湖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对比3d和7d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当HRT:7d,系统对TN、NO2--N、NO3--N、TP、PO4--P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9.00%、63.46%、14.57%、67.43%、35.81%;对比空白池,TN、NO2--N、NO3--N、TP、PO4--P的平均去除率仅为9.67%、7.09%、1.30%、9.92%、7.04%.通过该系统中水生动物的吸收和人工介质上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使得氮磷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可见,水生动物-人工介质生态系统对改善太湖水源地水质有良好的效果,对构建安全的水源地生态系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need for simple and accurate bioassays for evaluating nutrient limitation in aquatic ecosystems. Whereas organic carbon is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limiting nutrient for microbial growth in many aquatic ecosystems, there are, however, many water sources that are limited by phosphorus or nitrogen. A method named "nitrogen fixing bacterial growth potential" (NFBGP) test, which is based on pre-culturing of autochthonous (target) microorganisms was described.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phosphorus or nitrogen nutrient limitation in lake and sewage water samples using an isolate of the nitrogen fixing bacterium, Azorhizobium sp. WS6. The results corresponded well to those from the traditional algal growth potential (AGP) test and the bacterial regrowth potential (BRP) test, suggesting that the NFBGP test is a useful supplementary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limiting nutrient, especially phosphorus, in an aquat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入冬水生高等植物的衰亡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上海市郊河流水体中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菏,由于受水生高等植物生灭的影响,初春河流中的氮、磷和有机负菏明显高于上一年的初冬,河流中的水生高等植物能大量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抑制藻类生长,净化水质;但其植株残体在水中的腐解,又会重新释出营养元素,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在冬季,随着水生高等植物的大量死亡这种污染更加明显,应加强对水生高等植物的利用,尝试建立既能净化水质,又有创造经济效益的生态工程模式,使市郊受污水体得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