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鉴于地质遗迹的不可再生性,提出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化石类地质遗迹的分布与我国化石保护的基本情况,目前仍以建设地质公园和建立重要化石产地为主要手段。以四川射洪地区的化石遗迹保护为典型,运用价值评价和AVC景观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出该地区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欠缺、专业人才不足、科普形式单一、旅游开发层次低等问题,并提出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方案,从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科普形式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世界地质公园建设进程、建设化石特色小镇,以提升四川射洪地区的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工作,加深四川射洪地区旅游开发层次,对其价值进行深度发掘。  相似文献   

2.
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均衡度指数、均衡比指数等定量方法,从东、中、西部和11省市尺度对长江经济带1066个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分布均衡性存在空间差异;(2)保护区在东部主要受经济状况影响,中部受人口数量影响,西部受省市面积影响;(3)森林生态类在中部和西部分布均衡,野生动物类在东部和中部分布较均衡,野生植物、古生物和地质遗迹在西部分布较均衡,内陆湿地在中部分布较均衡;(4)市级和国家级保护区分布较集中,县级和省级保护区分布相对均衡;草原草甸和海洋海岸类分布较集中,内陆湿地、野生植物和森林生态等分布相对均衡。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研究区自然保护区空间格局,拟定自然保护区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科学研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度假旅游产业布局、推动度假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形成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叠加分析法和缓冲区分析法进一步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分布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凝聚型空间分布格局;从省域尺度来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四川、云南和江西等省份。(2)密度特征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密度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1个高密度核心区、1个次密度核心区以及1条倒“Y”字形核心带。(3)影响因素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空间分布受经济产业、社会政治、自然地理和旅游资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经济产业因素和旅游资源因素的影响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四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质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怀良 《四川环境》2003,22(3):38-41
四川水资源以河川径流为主,可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径流的地区差异大;水能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在分析水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质保护的相应措施:以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把建设全国能源基地与实现地方电气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水能资源;以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推动水质保护和水土保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中部凤凰古城、西部丽江古城、东部乌镇三大具有代表性的古城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大古城网络关注度在2011年、2013年、2016年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大古城网络关注度分布集中在我国东南部地区,丽江古城的网络关注度分布为集中发展,凤凰古城、乌镇网络关注度为分散发展。(2)乌镇是省际间差异最明显的古城,丽江古城是区域间差异最明显的古城,区域内的差异是古城网络关注度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且差异集中在东部地区。2011—2016年,三大古城的网络关注度区域间差异贡献率逐渐减小而区域内贡献率逐渐增大。(3)关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网人数以及与古城的经济联系强度和古城的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密切相关,关注地上网人数是主要因素;气候与节假日因素对凤凰古城与乌镇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分布影响显著,且节假日因素起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保护区的重点保护措施及恢复植被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目前中国野生亚洲象仅存200头左右,分布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思茅南部地区和云南西南部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极度濒危状态。2005年7月,作为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象保护项目”的一名科研人员,我有幸来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一年的亚洲象野外研究工作。一年来,我的收获除了第一手的研究数据以及关于野生亚洲象的珍贵图片外,还有当地“人象冲突”的现状带给我的思考。“人象冲突”愈演愈烈据统计,…  相似文献   

8.
江苏盐城沿海有我国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滩涂原生生态系统,栖息着330余种鸟兽资源,其中被列为我国重点保护的种类达57种之多;然而,如何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力争做到既能维持生态平衡,又能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盐城沿海珍稀动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位于河南省卫辉市与延津县接壤的大沙河地段和封丘县的黄河背河洼地滩涂地带的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478公顷。保护区内滩涂广阔,草林茂盛,有各类植物700余种,是鸟类栖,包繁衍的良好场所。据报道,该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白天鹅、白鹤、鸳鸯等129种鸟类,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4种,属国家一级重.权保护的鸟类7种,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27种。另有河南省确定的重点保护鸟类7种,中日和中澳政府签订…  相似文献   

10.
牯牛降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是安徽省第一个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综合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180科672属1220余种,脊椎动物37目82科193属271种,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种,中国特有属种20个,珍稀保护动物29种,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山市分布有49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依据药用、食用、材用、绿化观赏、芳香、栲胶等利用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将它们分为7类,阐述了各类代表植物的利用价值,对黄山市国家级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评价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区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省际间的绝对差异较稳定,但相对差异呈缩小态势。②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在空间上呈现由中部较高水平集中连片分布向各层次交错分布转化的格局特征,各水平南北呈现均衡发展趋势。③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科技因素和人才支持力4个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贫困的演变特征与形成机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滇西边境山区56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程度的时空差异和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获取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县域贫困程度在空间上显著正相关,且关联性逐年增强;县域贫困程度的空间差异逐年减小。(2)研究区域呈现出中部以低高、高低为主,四周以低低、高高为主的空间集聚分布,贫困程度的空间异质性显著。(3)空间相邻地区贫困程度减轻1个单位,能促使本地区贫困程度减轻0. 9397个单位。(4)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对贫困程度的减轻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公路网密度、旅游收入对贫困程度的减轻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是中国地理的重要过渡带,文化遗产丰富,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水平。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和批次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旅游活化路径。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差异明显,级别结构呈金字塔型,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类型结构齐全,以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为主;(2)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为“西密东疏”,呈现“一主核三大核两小核”的空间分布格局;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的批次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6批非遗呈现“东北—西南—西北—东南”的转移趋势,表现出先扩散后集中的动态演变特征;(3)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与旅游业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从核心层、原则层、目标层、驱动层、策略层构建其旅游活化路径,并提出4种旅游活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利用脱钩理论,从时空维度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和水资源投入量的脱钩关系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总产量和水资源投入量均呈增长趋势,两者之间总体表现为弱脱钩关系。2多数省份粮食总产量与水资源投入量呈协同增长趋势,且表现为弱脱钩关系。3具有相同脱钩关系的省份呈地域分布差异: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的多数省份处于弱脱钩状态,强脱钩省份多位于华北地区,扩张性复钩在华东地区较常见。4各省份在多数年份中实现了脱钩,但水资源配置与利用能力依然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农业农村部评选的6批次138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旨在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布局优化与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呈“△”型集聚分布格局,在第二与第三阶梯交界带、东部沿海及沿长江流域形成3条密集分布带。(2)空间分布密度不均匀,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多点集聚”分布形态,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皖赣交界处、珠江三角洲、武陵山片区和黔湘桂省际交界区,形成燕赵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岭南文化、徽文化和多民族文化5个文化集聚区。(3)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差异的成因主要与腹地经济、旅游发展、地域文化、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高程、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野大豆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东亚北回归线以北,多为零散分布,在育种、药用和食用、饲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北戴河新校区建设工地发现了连续分布面积达1 384 m2的野大豆种群,在国内尚属少见。为此,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新校区内建立野大豆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这一宝贵植物资源的同时,也开创校园内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竞争态等研究方法,对1995-2011年青岛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青岛国际客源国的G值平均为55.39,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市场结构相对单一;②各客源国年际集中指数差异性大,时间变化不尽相同;③亲景度差异显著,国际游客对青岛的偏爱度各具特点;④青岛客源国的整体市场竞争态的年际差异大,由“瘦狗市场”向“明星市场”演变.  相似文献   

19.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不仅硅化木化石数量多,分布集中,且与恐龙化石一起出现,十分罕见,具有重要的科考和旅游价值。硅化木的形成条件是必须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高浓度的含可溶性二氧化硅的矿物质热液。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正人类是远古巨兽灭绝主因英国的研究人员日前提出,人类可能是剑齿虎、猛犸象、长毛犀牛等远古巨兽灭绝的主要因素。他们对大量古生物化石、人类迁徙及历史气候变化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全球多个地区开始出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