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现以宜兴市为例,进行太湖西岸典型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核定的研究.结合水污染管理现状,完成了可操作的、面向排污许可证实施的宜兴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污染物排放量核定、水质响应关系建立和水环境容量测算与分配等水质目标管理体系,为宜兴市及整个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方案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淮河流域实施总量控制管理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将全面实施总量控制。目前在决量的控制的理论、政策和管理方法上都准备不足,应着重研究了总量控制规划、总量核定和总量分配的管理方法,切实制订各城市总量控制计划,评估和核定城市排污总量。  相似文献   

3.
城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排污总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针对我国的水污染监测管理系统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系统特征值核定排污总量方法”。该法以城市或城市某排污区的排污干管(或河道)输出的污染物总量实测值为基本依据,对各种排污总量的申报统计值进行正误的识别、校核与调整,汇总综合评价结果,核定排污总量及各个分量。该方法既使核定的排污总量增加科学性和准确性,又减少了核定的工作量;即使缺乏排污申报数据,也能迅速可靠地掌握城市的排污总量。该方法的有效性已在济南市应用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蛮河流域水环境容量与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在流域水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制定了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指出水环境容量研究是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实施总量控制是防治水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文章指出法律约束力不强、制度定位不明确、许可量核定方法不统一是现行排污许可制度未发挥效用的主要原因,进而对许可条件、许可内容、许可量核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前述分析,文章提出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建议,应当构建基于排污许可的点源污染管理体系,以排放量核算为重点,结合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强调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法与处罚。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江苏省太湖流域为例,围绕核定区域水环境容量、推动许可证与容量总量有效衔接等问题,建立了面向排污许可证实施的控制单元核定及水环境容量核算方法。将江苏省太湖流域划分为70个控制单元,计算得出控制单元内部单位污染负荷对控制断面最不利水质影响比在65%~88%之间。经核算得到各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太湖流域2011年COD和NH3-N的入河量削减率与水质超标率相差基本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在制定排放标准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针对湖北省府河流域含盐废水大量排放,造成引用水源和农业灌溉水源严重污染的状况,从制定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的指导思想出发,研究了府河氯化物的水环境容量在制定排放标准和排污总量控制中的作用,指出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研究是进行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和制定流域排放标准的基础。而执行流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可有效地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创新及与排污许可制的关系,探索我国未来水环境总量控制制度的发展方向,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水污染控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排污许可制是水环境管理的核心手段.②我国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容量总量控制研究,先后经历了理论探索、应用探索和理论深化3个阶段,在管理上则经历了排污许可制试行阶段、制度探索阶段、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阶段.③我国目前实施的总量控制仍然是目标总量控制,难以与地表水质直接挂钩.对我国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表明,我国从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1.0时代、目标总量控制2.0时代,逐步进入容量总量控制3.0时代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建议以排污许可制作为推进总量控制3.0的重要抓手,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严格问责机制,确保容量总量控制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9.
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GIS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介绍利用 GIS技术开发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信息系统 ,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全流域用水状况、排污现状、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预测、查询。为有效控制汉江流域水污染 ,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要以改善重点流域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水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流域一控制区一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为框架,以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为依据,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抓手,以规划项目为依托,以政策措施为保障,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战略,努力恢复江河湖泊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金沙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物现状排放量的基础上,对流域进行了控制区和控制单元划分,并提出了断面水质目标、总量控制目标和污染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河内蒙古段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环境容量是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基础,研究自治区重要流域水环境容量,是科学地实施以总量控制为目标,制定自治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依据。本研究将在河流断面不同水期水质常年监测的基础上,经过实施确定不同流域的水质模型参数,最终确定出流域内水环境质量,提出各区域水环境总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是有效实施环境水质目标的主要基础和管理依据. 明确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介绍了国外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的研究、使用现状以及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和环境标准建立的特征,阐述了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在环境毒理学评估、污染物风险识别、水生态污染效应、沉积物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实际,提出了建立我国在新型污染物和复合污染水质基准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对我国水质基准支持条件下的水生态安全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做进一步探讨.    相似文献   

14.
从COD减排情况分析当前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是污染减排的主要环节,水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之一。在对“十一五”以来水环境主要污染物COD减排和主要流域断面水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总量控制成效和质量改善情况存在不挂钩的现象,政府应从四个方面完善中国的污染减排考核制度。在国家高度重视污染减排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洋环境容量及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制定海洋管理制度、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从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水交换数值模拟,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并对海洋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的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从而为污染海域的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漕桥河污染物来源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对太湖流域漕桥河小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的分析,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了计算和修正. 结果表明:漕桥河的CODCr入河总量为1 639.9 t/a,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氨氮入河总量为174.6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污染;总氮和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491.0和34.7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同时,针对河网地区水系错综复杂的特性,将客水污染纳入污染源范畴,核定客水量,为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制定辽河流域河流空间管控的长效机制,促进环保技术产业化,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环境质量保证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A值法,总量控制区在符合污染物年总量允许排放限值的情况下,不能保证污染物的单位小时环境质量浓度都能连续达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总量控制A值法的环境质量保证概念,并运用总量控制的原理,提出小时/日环境质量保证率的量化公式,经过分析得到该保证率除了与污染物种类有关外,主要与A值的分布情况紧密相关。同时利用长江下游某地的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A值的变化趋势,求得该地区SO2和NO2环境质量的小时保证率分别为97.4%、90.2%,日保证率分别为90.2%、79.5%。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外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水质管理技术——TMDL计划的技术框架和特点,指出TMDL对我国水质目标管理的借鉴意义. 在“以人为本,保护水生态”以及“分类、分区、分级、分期”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以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内涵和特点,研究了面向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方法,对水环境生态分区、水质标准体系的建立、水污染控制单元的选取、实际和允许负荷量的计算、污染负荷分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如何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