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上海市地表灰尘中PAHs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程书波  刘敏  欧冬妮  高磊  王丽丽  许世远 《环境科学》2007,28(12):2789-2793
研究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并探讨了这种变化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PAHs累积水平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AHs总量和组分均表现出冬季含量高于夏季的特征.冬季样品中PAHs含量为9 176~32?573 ng·g-1,平均值为20 648 ng·g-1;而夏季PAHs含量为6?875~27?766 ng·g-1,平均值仅为14?098 ng·g-1.PAHs组分也表现出相似特征,冬季含量为50(二氢苊)~3 162 ng·g-1 (茚并[1,2,3-c,d ]芘),夏季含量为3(苊)~1 485 ng·g-1 (茚并[1,2,3-c,d ]芘).各个功能区地表灰尘PAHs含量的差异明显.冬季最高值出现在工业区(31 163 ng·g-1)、商业区(24 932 ng·g-1)和交通要道(18 815 ng·g-1),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885 ng·g-1)和绿地(8 036 ng·g-1);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942 ng·g-1),最高值出现在交通要道(14 528 ng·g-1)、工业区(14 247 ng·g-1)和商业区(11 523 ng·g-1).所有功能区样品中PAHs组分含量呈现出按环数或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大城市地表灰尘中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与其来源密切相关,也受到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表层岩溶泉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孙玉川  沈立成  袁道先 《环境科学》2014,35(6):2091-2098
对重庆市南川区4个典型表层岩溶泉进行连续采样观测,利用GC-MS定量分析泉水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研究了表层岩溶泉水中多环芳烃含量、组成、来源的季节变化以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4个表层岩溶泉中16种PAHs均有检出.在一年的观测期间,泉水中的ΣPAHs含量变化较大,范围在341~4968 ng·L-1之间,平均值为1772 ng·L-1.7种致癌性PAHs的含量均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泉水中PAHs组成以2~3环PAHs为主,其比例均超过了50%.泉水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煤、生物质以及石油的燃烧,但在2011年6~10月期间,来源于煤、生物质燃烧的PAHs对泉水中PAHs的贡献要更大一些.Ant/(Ant+Phe)和Fla/(Fla+Pyr)比值随季节变化的特点,表明Ant、Phe、Fla和Pyr在表层岩溶带土壤中易于迁移、传输.4个同分异构体比值中,Fla/(Fla+Pyr)比值对源信息的指示更灵敏.与其它地区相比,研究区表层岩溶泉水中的PAH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泉水已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辽河口湿地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廖书林  郎印海  王延松 《环境科学》2011,32(4):1094-1100
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和8月采集辽河口湿地3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FID技术定量分析其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含量.结果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为293.4~1936.9 ng·g-1,平均值为851.5 ng·g-1,其中油井区苇田PAHs含量最高(1717.5 ng·g-1),滩涂区最低(614.6 ng·g-1).2008年10月PAHs总量和中高环组分比重均高于2009年5月和8月.应用不同环数的相对丰度和比值法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烧是2008年10月的主要来源,石油污染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为2009年5月和8月的主要来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显示交通污染和燃煤混合来源为2008年10月PAHs的主要来源,贡献率为45.5%;石油和交通混合污染是2009年5月和8月PAHs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75.2%和42.2%.  相似文献   

4.
广西岩溶洞穴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解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首次研究相对封闭稳定环境条件下的岩溶洞穴土壤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桂林大岩洞穴为例,结果表明,在洞穴内部PAHs总量为7.22~117.29 ng·g-1,远低于洞外土壤中的含量(51.35~235.73 ng·g-1),与其他地区相比,表明桂林近郊土壤PAHs污染较轻.大岩土壤中PAHs总量呈现出洞外和洞口附近明显高于洞内而洞内变化不大;洞外和洞口附近土壤中重环组芳烃含量高于轻环组(平均值69.25 ng·g-1>38.81 ng·g-1),但在洞内土壤中则相反(平均值3.93 ng·g-1<7.41 ng·g-1),说明洞内PAHs不仅来自于大气迁移过程,而且也来自于洞顶雨水淋滤作用.土壤中PAHs浓度分布表明在洞口附近存在陷阱效应、在洞穴最里端有裂隙存在.陷阱效应使洞口附近重环芳烃浓度显著高于洞外(88.19 ng·g-1>31.28 ng·g-1),而且PAH分子量与”易陷落性”呈线性相关(R2=0.49);通过实测值推测从洞口输入的PAHs浓度约为裂隙输入的17倍.温度和分子量差异是影响PAHs在土壤中浓度分布模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嘉兴市城市河网区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和来源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环境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检测出10种和16种优控PAHs,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77.32~283.76ng ·L-1和13.05~133.02ng ·L-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3.83ng ·L-1和73.47ng ·L-1;枯水期低环(2环和3环)占比79.18%,丰水期低环占比73.60%;嘉兴市河网区水体多环芳烃污染情况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采用同分异构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嘉兴市枯水期和丰水期河网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主要来源为城市面源污染、燃烧源以及交通污染源;Kalf风险熵值法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萘(Nap)、苊烯(Acy)、二氢苊(Ace)、芴(Flu)、菲(Phe)、蒽(Ant)、荧蒽(Fla)、芘(Pyr)和苯并[a]蒽(BaA)以及∑PAHs为中等生态风险水平,丰水期:萘(Nap)、苊烯(Acy)、芴(Flu)、菲(Phe)、荧蒽(Fla)、芘(Pyr)、苯并[a]蒽(BaA)、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茚苯[1,2,3-cd]芘(InP)和苯并[ghi]苝(BghiP)属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PAHs为低生态风险水平;总体而言,嘉兴市河网水体中PAHs生态风险呈中等水平,有关部门需采取措施降低河网水体中PAHs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2002-10~2005-11采集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东莞市、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和佛山市顺德区)的农业土壤表层样品260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美国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农业土壤中16种PAHs含量范围在3.3~4 079.0 ng·g-1,平均含量244.2 ng·g-1,以3环和4环的PAHs为主;中心城区土壤中PAHs含量高于远郊区,菜地>水稻田>香蕉地>旱坡地果园地>甘蔗地.依据荧蒽/芘及2+3环与4环以上PAHs化合物分布特点,表明该区域农业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通过与国内外土壤中PAHs含量的对比,研究区的农业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于2012年4月沿大九湖湿地平均分布10个采样点,各采集0~10、10~20以及20~30 cm浅层土壤,采用GC-MS对大九湖湿地浅层土壤中USEPA 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对其分布、组成、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高山湿地PAHs污染标志物进行了浅析.结果表明,研究区0~10、10~20、20~30cm浅层土壤中∑16PAHs含量分别为48.55~984.73、14.36~806.47、12.84~1191.53 ng·g-1,均值分别为302.94、142.98、208.68 ng·g-1;7种致癌单体多环芳烃含量范围分别为21.20~844.29、2.96~592.06、0.66~964.70 ng·g-1,均值分别为197.25、93.16、147.16 ng·g-1,分别占总PAHs的65.12%、65.13%、69.08%;泥炭区PAHs含量明显高于非泥炭区,且已达到重度污染程度;PAHs组成以4、5、6环为主;结合IcdP/(IcdP+BghiP)及Pyr/BaP比值分析,推测大九湖湿地浅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及木材的燃烧,近年来旅游车辆的进入对PAHs的贡献较大;对浅层土壤中各单体PAH与PAHs总含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苯并(b)荧蒽、茚(1,2,3cd)并芘、苯并(a)蒽作为泥炭地PAHs标志性化合物,用来评价PAHs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附近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焦作电厂为倒,研究了燃煤电厂附近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采集了焦作电厂附近农田的土壤,用索氏提取法进行样品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16种PAHs进行了分析测试,初步探索了燃煤电厂附近农田土壤中PAHs污染的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域内共检测出10种PAHs,总残留量范围为30.6~740.8 μg·kg-1属轻微污染水平;但具有致癌作用的组分Fla、Chr和Baa含量约占总量的42%,说明该区域农田土壤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通过对PAHs组成成分分析认为,PAHs污染主要来源于燃烧源.PAHs总量及单污染因子随污染源距离的增加呈现抛物线分布趋势,在距电厂1000-1500 m达到最大值;土壤剖面中其峰值出现在0~5 cm,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PAHs组分中含量相对较高的Fla、Phe和Pyr 3种化合物与各组分及总量间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在0.625~0.999(α=0.05);可以认为,Fla、Phe和Pyr是研究区燃煤电厂附近农田土壤中PAHs的特征性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塑料对土壤基质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吸附的影响.通过批实验考察了PAHs在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微塑料上的吸附过程,系统地评价了pH和腐殖酸(HA)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微塑料吸附土壤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塑料对土壤中PAHs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结果的拟合程度(R2=0.9868~0.9931)明显高于Langmuir模型(R2=0.8638~0.8927), 说明微塑料对PAHs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通过吸附热力学计算的ΔH均为正值,ΔG为负值,表明微塑料对土壤PAHs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pH和HA对PE和PS微塑料吸附PAHs的影响显著,PE和PS微塑料对PAHs的吸附量分别在pH=5.0和pH=7.0时达到峰值;腐殖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了PAHs在PE微塑料上的吸附,吸附量从9363.95 ng·g-1降到4877.42 ng·g-1,但促进了PAHs在PS微塑料上的吸附,吸附量从9422.71 ng·g-1增加到13259.73 ng·g-1,这表明PAHs对腐殖酸的亲和力高于对PE微塑料的亲和力.微塑料对土壤PAHs的吸附主要与静电 作用、π-π作用和疏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岩溶槽谷区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环境行为,选取典型的竹林地、灌丛地和耕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土壤中的PAHs.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PAHs污染水平表现为竹林地(204.13 ng·g-1)>耕地(175.47 ng·g-1)>灌丛地(106.00 ng·g-1),土壤质量总体良好.3种土地类型均表现为浅层土壤的PAHs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p<0.05),表明岩溶区土壤对防止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3环PAHs易运移至深层土壤,而4~6环PAHs受TOC含量的影响则主要积聚在浅层土壤,富集能力表现为灌丛地>耕地>竹林地;PAHs运移特征主要受控于有机质的吸附和水的溶解两种机制,PAHs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影响PAHs运移的重要因素.结合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源解析结果,得出研究区土壤中PAHs主要源于当地能源燃烧和交通污染,而大气沉降是重要污染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孙少艾  李洋  周轶  王海蛟  孙英 《环境科学》2012,33(11):4018-4024
垃圾焚烧是大气PAHs污染的重要来源,为监测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PAHs,利用被动采样技术对垃圾焚烧厂及周边大气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AHs总量为146.29~396.30 ng·d-1,其中气相中PAHs为128.03~377.05 ng·d-1,颗粒相中PAHs为10.698~19.251 ng·d-1.气相中PAHs组成以菲、荧蒽、芴等低环化合物为主,菲的含量高达55.1%.选定松针作为被动植物样品,测得松针中PAHs的浓度为651.88~1 044.43 ng·g-1;考察土壤中PAHs的分布特征,测得土壤中PAHs浓度为35.04~998.89 ng·g-1.被动采样和松针、土壤中所含的PAHs分布特征相似,说明被动采样能反映PAHs在环境中的真实积累情况.此外,通过比较主动采样与被动采样结果,表明两者对大气中PAHs的富集能达到基本一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辽河水系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江越  刘征涛  周俊丽  高富 《环境科学》2012,33(12):4244-4250
采用GC-MS方法测定了辽河流域19个采样点位枯水期以及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共检出15种PAHs.枯水期ΣPAHs为123.5~21 233.4 ng·g-1,平均含量为3 208.1 ng·g-1;丰水期ΣPAHs为37.9~9 014.0ng·g-1,平均含量为1 612.0 ng·g-1.利用特征化合物指数法对PAHs进行源分析,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运用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商(mSQG-Q)对辽河流域PAHs进行风险评价,芴和芘存在中低度生态效应;丰水期抚顺段L3-1有较强的负面效应,枯水期沈阳段L1-1点位、抚顺段L3-1和L3-2有较强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广西大石围巨型漏斗土壤中多环芳烃与环境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孔祥胜  祁士华  蒋忠诚  黄保健 《环境科学》2012,33(11):3905-3915
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巨型岩溶漏斗(天坑)为研究对象,采集大石围漏斗不同部位的表层土壤,采用气象仪器观测大石围漏斗的环境因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表(正地形)土壤中ΣPAHs浓度范围为75.20~373.79 ng·g-1,平均值120.70 ng·g-1;地下(负地形)土壤,绝壁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9.88~330.79 ng·g-1,平均值131.86 ng·g-1;底部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27.48~661.62 ng·g-1,平均值395.22 ng·g-1;地下河(洞穴)中ΣPAHs浓度范围为1 132.11~1 749.95 ng·g-1,平均值为1 412.39 ng·g-1;土壤中PAHs以4~6环为主.比值法推断大石围漏斗土壤PAHs的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源,主要污染途径为大气传输沉降.总体上,大石围漏斗土壤中PAHs浓度的空间分布随温差和相对湿度的升高呈现地面-绝壁-底部-地下河(洞穴)逐渐增加,PAHs显示"冷陷阱效应"的垂向富集与分异作用.影响PAHs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风向和风速,在漏斗局部显示多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环境因子夏季影响大于冬季.监测发现,2007年比2006年大石围漏斗底部土壤中PAHs的浓度增加了3.5倍.因此,本研究提出巨型岩溶漏斗PAHs的富集和分异作用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林田  秦延文  张雷  郑丙辉  李圆圆  郭志刚 《环境科学》2011,32(11):3294-3299
利用GC-MS测定24个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含量,主要揭示水库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结果表明,HCHs的含量为0.70~3.48 ng.g-1,均值为(1.58±0.71)ng.g-1;DDTs的含量为0.85~4.94ng.g-1,均值为(1.94±0.82)ng.g-1;PCBs的含量为1.46~3.52 ng.g-1,均值为(2.42±0.64)ng.g-1.γ-HCH、β-HCH、DDE、DDT和PCB28百分含量较高.高百分含量γ-HCH和DDT表明目前仍在使用的林丹和工业滴滴涕产品;β-HCH、DDE和PCB28可能来自土壤中农药和多氯联苯残留.水库上游污染物含量明显高于水库下游,同时污染物高值点主要集中在浑河河口,表明水库上游浑河河流搬运是水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主要输入来源,并影响污染物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DDTs和γ-HCH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沉积物中PCBs残留尚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地表灰尘、土壤和行道树叶片累积PAHs的水平差异,探讨了形成这种累积规律的原因与机制.结果发现,同一功能区内,地表灰尘和土壤中PAHs含量较高,分别为8 992~141 723 ng·g-1(均值为54 964 ng·g-1)、9 306~146 689 ng·g-1(均值为56 883 ng·g-1);而悬铃木叶片和小叶黄杨叶片内含量较低,且悬铃木叶片中的含量普遍高于小叶黄杨叶片,含量分别为2 423~32 883 ng·g-1(均值为12 983 ng·g-1)、1 498~19 418 ng·g-1(均值为7 612 ng·g-1).不同功能区之间,地表灰尘和土壤中PAHs总量存在显著差异,而悬铃木叶片和小叶黄杨叶片对PAHs的累积水平相似.灰尘和土壤中PAHs组分构成具有明显的功能区差异,且高环PAHs含量占主导地位.植物叶片中PAHs组分构成在不同功能区具有相似性,且低环组分占绝对优势,高环组分含量很少.这种累积规律与PAHs的理化性质,以及各介质累积PAHs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崇明岛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为研究崇明岛农田土壤中PAHs浓度分布和生态风险,于2008年采集崇明岛农田表层土壤33个.使用加速溶剂萃取仪(ASE300)进行萃取,经净化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在采集的土壤样品中,PAHs的含量范围为24.92~1 014.61 ng·g-1(干重),均值为192.83 ng·g-1(干重).16种美国EPA优控的多环芳烃,只有茚并(1,2,3-cd)芘(IcdP)和二苯并(a,h)蒽(DahA)未全部检出.PAHs主要以2~4环为主,其中2环和3环多环芳烃所占比例为42.6%;4环多环芳烃的比例为42.2%;5~6环多环芳烃的比例为15.7%.使用浓度比值法判定,主要来源为石油源以及煤和木材的燃烧;崇明岛生活燃烧和汽车等尾气排放可能是农田土壤中PAHs的重要来源之一.生态效应区间法评价显示,崇明岛农田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7.
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闽江福州段37个沉积物样品中的15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PAHs的总量在241.5~1310.8ng·g-1之间,均值为630.9ng·g-1,且从上游到下游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但在福州市区附近有突增的现象.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SOM)与PAHs总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1).同时,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PAHs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煤燃烧来源占31.7%,汽油燃烧占25.2%,柴油燃烧占28.7%,石油泄漏源占14.5%,石油燃烧是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用效应区间中值ERM(the effects range median)和效应区间低值ERL(the effects range low)及其商值平均方法对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4个样品芴的含量超过ERL指导值(19ng·g-1),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余PAH单体和PAHs总量都不超标.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GC-MS检测了丹江口水库迁建区26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并对其分布特征、组成及来源进行了探讨,评价了OCPs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OCPs总含量范围为nd~249.37 ng.g-1,平均值为24.82 ng.g-1.其中HCHs与DDT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nd~69.68 ng.g-1和nd~104.53 ng.g-1.土壤中的DDTs含量明显高于HCHs.OCPs可能主要来源于早期残留、大气沉降及近期新的含OCPs物质的输入等.土壤中有机质与OCPs总量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说明土壤中OCPs含量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国内其他区域表层土壤相比,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OCPs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分析认为,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风险较低,但局部土壤仍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