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国际生物安全现状与我国的生物安全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安全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包括科技,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内容的世界性环境与发展的基本问题。生物安全问题,特别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如不妥善解决,会大大限制生物技术的发展,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不同国家的生物安全能力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对国际生物安全立法的内容和形式等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提前知情同意、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资料交换等问题上;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指出了国际生物安全立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际生物安全立法的进展及焦点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物技术的安全(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进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不同国家的生物安全能力的巨大差异,使他们对国际生物安全立法的内容和形式等问题产生的很大的分歧,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提前知情同意、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资料交换等问题上;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国际生物安全立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论生物安全与我国生物安全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生物安全的概念;介绍了生物安全所受到的外来威胁;提出了我国生物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0年1月29日在蒙特利尔通过并于同年5月15日~26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的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对转基因生物(GMOs)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该议定书起草与谈判的背景;分析了议定书各条款对GMOs国际贸易的潜在影响;并在分析目前中国进口GM作物产品的现状和中国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生物技术和GMOs及其产品输入中国的趋势;同时提出中国履行<生物安全议定书>对控制和管理国外GMOs及其产品进口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0年1月29日在蒙特利尔通过并于同年5月15日-26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的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对转基因生物(GMOs)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该议定书起草与谈判的背景;分析了议定书各条款对GMOs国际贸易的潜在影响;并在分析目前中国进口GM作物产品的现状和中国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生物技术和GMOs及其产品输入中国的趋势;同时提出中国履行《生物安全议定书》对控制和管理国外GMOs及其产品进口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biosafety clearing-house,BCH)是根据<卡他赫那生物安全议定书>第20条的要求建立的,旨在促进改性活生物体(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LMOs)的科学、技术、环境和法律等方面信息和经验交流的一种基于因特网技术的信息交换方式,对于各缔约方的履约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分析BCH的作用和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BCH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网络结构、主页结构和数据库结构,介绍了中国BCH的建设与管理情况,并对生物安全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6月 13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申报的“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可行性论证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科技厅的管理人员、国家环保总局相关直属研究机构的代表、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以及申报单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六价铬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导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的程序和规范,筛选了我国广泛存在的淡水水生生物物种,收集现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结合课题组实验得到的部分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分别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以及澳大利亚的水质基准技术方法对我国六价铬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了推导。获得了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六价铬的双值基准,3种方法得到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23.97、22.84、29.0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4.63、10.35、9.00μg·L-1,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与美国的基准值有一些差异,建议使用SSD法推导CMC值和CCC值。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用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The need to safely field test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sequence of research leading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To address this need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s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Bi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Program (NBIAP) to facilitate the safe field tes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NBIAP fosters safe field tes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through a computerized network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facilitation of bi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by providing support for research in biosafety to develop new field testing methods and better predictive models.  相似文献   

12.
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境治理要依赖对生物,尤其是对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可以对其生理,生化和遗传方面的性能加以利用。文章重点论述了环境生物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Vocational training as an inter-temporal investment will bring returns in the future as people responsible take the necessary initiatives to invest today. However, training must be dynamic in nature, especially for agro-entrepreneurship to create structural changes in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marketing and consump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youth to meet futur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growth, biotechnology, nano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ce in computer technology play prominent roles in the context of knowledge and skill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tion. In this process, youth should be well informed of conditions and situations of demographics, socio-economics, scientific, energetic and pragmatic aspects of potentials in development through effective vocational training processes in the sphe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so doing, it would be easy to visualize new production vistas with a new generation of agro-entrepreneurs to yield dynamic production systems for a new world.  相似文献   

14.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Agenda 21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goal. Whereas in the past issues of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centred on the developing world only, where large sections of the population are undernourished, it is today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that the developed world also has a 'food problem'. Indeed, with rising levels of obesity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goal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re now as pertinent in the developed world as the developing.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the policies of two competing vision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One vision seeks to break the productionist hegemony with policies to promote, inter alia, organic and local food. The other vision seeks to continue the productionist hegemony in only a slightly modified fashion; emphasising biotechnology and technological panaceas. 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modified productionist vision is flawed and political will is now required to promulgate radical agricultural policies that break the productionist hegemony.  相似文献   

15.
I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re to contribute to welfare they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iosafety implies considering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dimens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se dimensions can be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principles of precaution, polluter pay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se key biosafety principles are operationalised and ways of implementing them in society are discussed.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principles and the present EU law for deliberate release of GMOs. It is concluded that several improvements in EU policy are necessary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ally is promoted.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京都议定书》关于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目标、设立条件、步骤和监管制度的规定,指出了中国在实施清洁发展机制中所获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巨大利益,同时,也分析了目前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在项目发展规模、潜在项目识别、额外行证明、CER法律权属界定、项目签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国际社会清洁发展制度的趋势走向,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清洁发展机制仍将作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制度而存在,并将对CDM宗旨重新定位和完善CDM项目具体实施制度。还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对2012年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法律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应尽快出台一部能源基本法,使得包括清洁能源机制在内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能够有法可依。立法中应重点确立能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具体规定CDM项目适格标准、改变传统一元所有权模式,明确CER法律权属和所有权、完善CDM项目监管制度,以限制CDM项目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危险性、加强CDM服务行业规范,提高CER签发率。  相似文献   

17.
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花米草因其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增长的负面影响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互花米草的入侵性以及防治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点,但始终没有找到彻底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扩散的途径。文章对互花米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所引起的入侵性以及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所带来的危害性进行了概述,从物理法、化学法、生物防治法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关于互花米草防治技术的研究,对近期防治研究新成果——特别是利用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进行植物替代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提出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如何加强防治互花米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无机砷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砷污染是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壤中的无机砷在植物中的积累可通过食物链传递,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了解微生物和植物对无机砷的代谢机制,对认识和控制土壤中砷的风险至关重要.近年来,微生物对无机砷的代谢机制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信号传导、抗砷基因筛选等.在植物对无机砷的摄取、还原机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植物体内砷的转运机制、排出机制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论文综述了微生物、植物体内无机砷的代谢过程中,砷摄取、转运、还原和排出机制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风险评估的原则和一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评估是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依法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生物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有关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作者近年来对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的专题研究 ,对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描述。这种模式一般包括危险识别、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 3个连续过程 ,并可分解为 7个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非转基因抗虫棉棉田以及分别种植7和10 a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棉田3个处理,于2007--2008年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采样测定了土壤中5个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以监测长期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类型棉田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整个棉花生长期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在棉花蕾期各种微生物数量达到高峰.与种植非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不同种植年限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采样时间的不同,3种类型棉田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都呈明显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