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安防》2012,(11):36-4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厂安防管理系统,描述了几种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工厂安防中的典型应用,包括周界红外传感主动防护、RFID射频识别的厂区出入口管理、智能视频传感器技术、库房RFID管理技术等。工厂物联网安防管理系统是以工厂为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兼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厂区室内外环境管理系统。物联网时代的工厂不再是一栋栋厂房,也不再是一间间被动监视的车间,用物联网安防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工厂的任何一个角落的实时情况进行视察,有危险时可提前预警等,这将使工厂的工作环境更为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企业安防管理中的应用实例。在该实例中,主要利用了RFID技术、GP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安防一卡通、电子钱包功能;在企业外部实现了车辆GPS实时跟踪、货物跟踪,为企业的安全以及重要物品的安全押运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3.
感知城市——物联网在城市应急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城市应急预警系统中,实现感知城市的功能。利用繁杂异形的各种信息节点采集城市中各种预警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形成预警或决策信息,利用应急预警信息系统进行统一部署、协同行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论述了物联网技术四个层面上的研究。对安防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安防物联网的技术构成和组成物联网安防体系的系统设备,对物联网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1 概述 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换沟通的领域正在迅速覆盖从工厂的现场设备层到控制管理的各个层次。这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逐步形成以网络集成自动化系统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系统。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论述了物联网技术四个层面上的研究,对安防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安防物联网的技术构成和组成物联网安防体系的系统设备,对物联网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前言随着安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与安防系统进行集成应用,传统的安防系统各自为战的情况开始改变,安防系统横向和纵向的集成也越来越强,这其中,物联网技术在安防集成中的发展应用尤其受到关注。物联网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越来越引人注目,如何才能更好的将物联网产业的相关技术运用到安防系统集成平台内,开始成为业内诸多企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光纤周界安防系统技术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光纤作为传感单元的光纤周界安防系统,由于其具有长距离布防、抗电磁干扰、低功耗、高安全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周界防护和管道安全预警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光纤周界安防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市场应用情况,并对当前光纤周界安防市场的竞争格局及行业动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关注物联网技术及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来,随着媒体对物联网的广泛宣传,人们对物联网的概念和应有前景逐步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简单地说,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包括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这个网络中,所有物品能够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品之间能够彼此进行"交流",无需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思雨 《安防科技》2003,(1):39-40,65
智能建筑是计算机、通讯、建筑艺术以及图像信息等多种技术集成后经先进设计和严格施工而得到的具有安全、高级、舒适、健康等特征的建筑。它涵盖智能自动化、信息化、生态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把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一个区域的多座智能建筑进行综合管理,再分层次地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的区域被称为智能小区。智能小区是继智能建筑之后的又一个热点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光纤作为传感单元的光纤周界安防系统,由于其具有长足巨离布防、抗电磁干扰、低功耗、高安全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周界防护和管道安全预警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光纤周界安防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市场应用情况,并对当前光纤周界安防市场的竞争格局及行业动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化时代可谓是越发成熟,从前几年概念的兴起,到如今处处都有物联网,可以说,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安防近几年在国内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从大规模的城市天网功能,到现在如火如荼的远程看家等民用安防应用,人们的生活与安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实际上,不难发现,物联网和安防正携手一起,共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一提到物联网,想必很多人都会回想起本世纪初那场轰轰烈烈的全球物联网化运动。当时,随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区内弱电系统的数字化趋势,包括数字可视对讲、小区宽带、数字监控及智能家居等基于以太网的系统要求能共享同一物理网络。而通过划分VLAN(虚拟局域网)的方式可在减少主干网络重复布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网管型交换机则是实现智能小区的以太网系统VLAN划分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系列创新的应用和服务也随之产生,催生了由需求方,供应方、研究机构和政府等利益群体相关行业产业链的产生。近些年,随着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在关键技术、半导体、软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物联网在众多行业的的逐步应用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发展,物联网将在我国创新型国家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安防监控产业需求和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图像压缩处理、流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报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已在安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安防系统中,网络传输技术是实现各种安防设备集成应用的基础,采用合适的网络传输技术既可以降低安防工程的施工成本,也可以构建规模更大的安防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会面临发展与消费者诉求不合拍的矛盾,安防也不例外,目前安防就面临着三种主要的矛盾:一是安防系统较高的投入与消费者期望获得的效益不成正比;二是安防设备智能化程度低与管理者希望的低成本运营要求背道而驰;三是安防系统孤立与管理者愿望的系统间联动和一体化管理不符。这些落差并日益严重的矛盾,迫使着我们这些安防的从业者不得不做出些思考。我们知道当下流行的、也是最能引起投资者注意的几大热门领域,  相似文献   

17.
正物联网安防是把1999年提出的将物联网及其产品与安防产品结合起来,达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从而使安防产品智能化。其应用包括安全防护、楼宇安防、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成为近年来的投资热点。物联网的出现可以当作是安防的第二个春天,物联网是安防行业向智能化发展的概念平台,可以为安防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好的资金以及技术平台。未来的安防,必将整合在物联网的大平台下,成为接入互联网的"万物"之一。通过智慧传感芯片,将信息进行及时感知、实时传送,让人与物能够实时地智慧互动,为我们带来一个安全和智慧的新安防时代,这就是"智慧安防"时代。  相似文献   

18.
钟涛 《安防科技》2003,(6):40-40
传统的安防工程均采用有线方式连接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但由于受距离、环境、可变性能等方面的限制,局限性很大。随着无线安防产品的崛起,因为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前端设备的移动性能以及可靠的接收性能,势必会给安防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无线安防产品主要采用微波形式提供图像发射和接收通道。无线监控产品,可将现场图像及声音通过无线方式实时、清晰地传输到几十公里远的地  相似文献   

19.
正物联网技术在安防集成平台中的应用现状近年来,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被炒得非常火热,何为物联网?直白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首先,物联网仍然以互联网为核心基础,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次,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连。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  相似文献   

20.
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安全防范行业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虚拟现实技术是综合性与集成性极强的高新技术.本文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与现代的安防技术相结合,在安防产品、安防工程、培训等领域中的应用.着重论述了虚拟现实在现代安防领域中应用的基本思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