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为切实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我国的环境工程逐渐增多。在环境工程中,动态膜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理论知识,介绍了动态膜技术、动态膜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并指出了其应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较全面论述装备环境工程的发展、深化和综合.武器装备进步和新军事革命发展使环境影响具有战斗力性质;战争实践表明,以环境参数阈值为核心的传统的装备环境工程不能适应"打赢"的需要,呼唤解决环境影响问题的新途径;通过对环境与军事关系的分析找到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影响辅助决策的有效途径,确定装备环境工程发展和深化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实现环境影响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生态环境的牺牲为基础的,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正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协调我们的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正是从生态文明角度,探索环境工程与科技之间的发展模式,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兵器装备环境工程发展需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兵器装备发展和研制对环境工程的需求出发,分析了环境工程管理机制、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工程基础数据等制约兵器装备环境工程深入开展的原因,提出了兵器装备研制急需的环境工程的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分析了20 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 年来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建设成就;研究提出了21 世纪,特别是今后50 年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战略布局、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发展历史较短,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本文分析了环境工程地质学产生的动因与研究现状,探讨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性质与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磁环境工程管理在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电磁环境工程管理是要将装备研制生产时需要开展的电磁环境工程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在研制早期开始将一系列工程工作有机的纳入装备研制的全寿命期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现状。然后,阐述了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的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新时代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措施应用,包括河道缓冲带工程技术、生态浮床工程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旨在为河湖水生态工程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我国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10.
11.
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地球化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中元素或化合物的组成特征、来源、含量、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生态(环境)效应的科学。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生态地球化学成为环境保护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在研究城市土壤及降尘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来源、时空变异性、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态工程降低湖体含磷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刚  王振堂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Z1):127-129
在长春南湖实施了生态工程以降低湖体含磷量。 1 996年 ,通过收获水生高等植物和鱼产品带出湖体的磷量分别为 1 49 6kg和 1 89 9kg ,蚌体生长固定的磷量为 1 53 4kg ,三者合计 4 92 9kg ,与湖体每年纳磷量大体持平。实施生态工程后 ,水质明显好转 ,湖水中的总磷浓度逐年下降 ,浮游植物个体密度减小、种类数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农业小流域氮磷污染的治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典型农业小流域——开慧河流域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特征,建立以生态湿地为主的小流域面源污染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重点探讨其对水体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畜禽养殖业是开慧河流域源区水体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需要重点防控.组合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对农村分散式生活与养殖混合废水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为87. 1%和90. 9%;多级人工湿地拦截工程对农田排水与分散式养殖混合废水TN、TP的平均去除率为85. 7%和84. 9%;景观型生态湿地净化工程对末端汇水区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在27. 1%~67. 4%和13. 3%~81. 5%之间.整个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TN和TP污染物的总拦截量分别为5 292 kg·a~(-1)和1 054 kg·a~(-1),占研究区农业面源TN、TP总污染负荷的35. 3%和43. 6%.因此,构建的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农业面源氮磷污染具有较好的治理效应,适合在我国南方小流域水环境治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河流硬质护岸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硬质护岸给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生态型河流护岸的概念与内涵;分类介绍了硬质护岸生态修复一些代表性的技术和方法,分析了这些技术的适用范围;并提出了目前关于硬质护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重大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态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屏障,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我国开展的诸多生态治理工程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最为典型,由于相关理论研究长期滞后于生产实践需求导致该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边实施、边调整、边总结”。论文剖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生态问题是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生态治理工程既要解决生态退化及危害,又要解决诱发生态问题的经济社会内部矛盾;生态工程设计需要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重大生态工程设计之初需要考虑技术储备、工程成本、成果稳定性(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矛盾解决程度)、推广性、综合效益、政策及法律法规搭配等问题以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避免因“边实施、边调整、边总结”带来的工程风险和浪费,最终保障工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依据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承载力的概念和什么是城市生态承载力,并对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方法途径及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7.
企业生态工程研究──以峨嵋半导体材料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遵循生态工程“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进行了峨嵋半导体材料厂企业生态工程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企业生态系统的设计,通过生产过程中生态工艺的建立和完善,能源的有效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大气,水污染物的净化设施的建立,绿化工程的建议以及企业生态环境的监测等环节进行企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和企业生态工程的综合评价,并在分析企业生态结构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企业生  相似文献   

18.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提出生态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其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生态流产生关系并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生态社区内部的主体是人和环境,并应具备生态适宜、环境健康、生活便利、景观优美、文化和谐及管理高效的特征;生态社区的动态发展变化包括空间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通过系统功能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表征生态社区的空间变化,通过得分变化和弹性指标表征生态社区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按照层次分析(AHP)法建立了以内部结构、系统功能、动态过程3个角度划分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有关研究成果给出了具体指标的参考标准值.   相似文献   

19.
邓林  邓明 《装备环境工程》2017,14(11):27-29
为了解析工程过程验证和确认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的作用和方法。对两个概念的形成溯源、异同比较、关系分析、方法应用等角度展开分析和论述。验证和确认是系统工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技术过程,两个过程中的若干活动的方法比较相似,甚至相同,容易引起混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目的不同,方法相似。验证(Verification)和确认(Validation)是系统工程的技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子过程,是整体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区别在于验证过程是确定设计过程和结果是正确的,确认过程则是确定所设计的对象是正确的,是符合利益相关方需求的。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伦理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补偿遵循“谁破坏,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是符合生态伦理学原则的。发达国家对当今世界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国内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负有责任和义务,国家应从宏观调控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给贫困地区居民以更多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