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感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运用社会交互理论和道科西旅游发展阶段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从四个维度研究了禾木景区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大都持乐观的支持态度,旅游发展使居民的生计方式、收入水平明显改善;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生态环境和环保意识的影响较小;对居民的传统文化影响较弱,居民与游客的双向交流很少,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目前还停留在经济层面,缺少对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感知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丽  刘建雄 《环境教育》2008,(12):28-30
一、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概况 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2年。当年10月,为加强全省2000多个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号召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组织万人进社区,由省厅污控处牵头详细摸底,掌握了社区的规模、社区污染现状、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油烟、废水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省环保宣教中心在13个省辖市选择了14个社区试点,开展“一十百千”社区环保宣教工程,  相似文献   

3.
观点     
《绿叶》2014,(5):113-114
把我们的精力和才干用到区域性的或者当地化的市场发展上来吧,倡导这种相对多元的、独立性的实体市场经济的发展吧。越是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越可能获得持续性发展。如果有一些在经济社会文化上相对完备的本地化综合性社区,人们的生活生计都在社区里面,相关的一些小生意小贸易,甚至一些本土的自助合作组织,构成本地化市场的主体力量,成为社区居民互通有无、繁荣社区生活的一部分,相对而言当地人们的大部分日常消费可以基本上得以满足而无需过度依赖于外界。——《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刊载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对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小约翰·柯布的专访。柯布认为,以相对独立自主的本地化市场经济为基础,本地社区居民的自治政治会真正得以实现。拥有一个较小的类似于中国传统村庄或几个村庄联合体那样的社区共同体,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计平  邹欣庆 《四川环境》2009,28(1):110-115
海岸带具有强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海岸带资源和环境也是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江苏盐城市海岸带为例,从自然资源、人类行为环境、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经济以及资源信息环境5个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了海岸带资源和环境的感知的调查研究,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岸带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铜陵市铜官山区石城路街道市建社区内新老小区交替,但整个社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社区紧紧依靠辖区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使"绿色社区"创建形成合力,先后荣获"安徽省绿色社区"、"安徽省百佳社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和谐社  相似文献   

6.
将遗产旅游地社区居民敏感度作为实现大遗址旅游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研究.选取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周边8个居民集中区域,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影响大明宫旅游居民敏感度的5个要素(经济收入敏感度、设施建设敏感度、环境敏感度、归属感敏感度、保护意识敏感度)并进行分析,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位于南粤名山越秀山南麓,毗邻中山纪念堂,占地0.4平方公里,居民4850多户,人口14400多人,社区内有15条街巷,11个出入口,主要楼宇50多幢,居民结构主要是老街坊。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起,同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发展的居民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之一,多种因素对社区充分参与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宏村等四个乡村旅游地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归属、利益分配、效益认同、组织需求、政策支持、参与能力等六个因素是居民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归属感是居民社区参与的首要影响因素;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应从制度上肃清障碍、提供合理的参与渠道、开展必要的居民培训,居民要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升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09,(2):23-23
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西安碑林环境文化促进会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近日共同举办了中英志愿者环保宣传活动。来自中英两国的志愿者们通过发放环保布袋,布置环保黑板报等,将环保知识介绍给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的居民们,从而引导人们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据悉,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定期派遣志愿者到需要帮助的国家,与当地的刖门分享技能、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的熏陶,乐和治理,乐和生活,乐和保健及乐和生态等乐和理念,植根于东四街道人,深入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环保乐和型社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乐和"又是一个什么新东西?八月,笔者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就该街道"开展创建环保乐和型社区活动"的一些做法和收获的硕果进行专访,以此来探究其成功奥秘。  相似文献   

11.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是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促进社区环境建设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是实施全民环境教育的综合阵地,对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始终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与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倡导绿色消费与创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受建成时间早及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老社区存在着种种环境问题,给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障碍。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完备的管理体制,解决它们的环境问题难度很大。同时,老社区在全国社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解决其环境问题对推动社区的环保工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进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在北京市调研了部分社区的环保改造实践,其中,“老社区、新绿色”社区环保公益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好经验值得各地在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安徽省环保厅、安徽省文明办组成联合评估验收组,对全省12个地市29个申报社区展开现场评估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各地创建热情高,社区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社区环境文化氛围增强,居民环境意识及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热情大幅提高,绝大多数申报社区达到或超过安徽省绿色社区标准,绝对标准市区好于县区,相对标准县区好于市区。  相似文献   

14.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会议已从最初的简单的会议模式,逐步转变成解决社区实际环境问题、改善社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促进了社区、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环境管理能力,是环境行政管理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同时,它促进了企业改善环境行为,提高了居民参与环保的热情和动力,实现了个人、单位、社会的三赢,成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绿色社区的创建,把环境保护的舞台构筑到各个社区,使环境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个社区。为环境宣教社会化机制的形成,和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实践试点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缺乏“绿色社区”现成经验的情况下,杭州市选择了地处老城区的大家苑社区做为试点,从2000年6月开始,开展以提高社区居民环境意识,树立居民良好行为规范和环境道德,培养可持续消费观念为重点的创建活动,通过半年的艰苦探索,取得进展,“绿色社区”的雏形在大家苑社区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市环保局起草了“绿色社区”创建指导意见,确…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08,(10):25-25
连日来,江苏省各市、县环境宣教工作注重寻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并从点滴小事引导青少年践行环境保护,效果良好。9月16日晚,苏州市某社区空地上挂起电影幕布,“点滴小事行动起来,我离环保近一点”的环保宣传片引来了众多社区居民的观看,这是苏州市环保局和市广电总台联合举办的“我离环保近—一点,千场数字电影进社区”活动的喜人场景。新学期开始,徐州市各中小学发出号召,  相似文献   

17.
西湖区区级以上绿色社区50%的覆盖率与城镇化趋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目标还不相适应。与省市绿色社区指标相比,区级指标倾向于公众参与和居民自治,建议从区域环境质量、节能减排、生态文化、"三产"等方面进行补充,并提出量化指标、设置否决指标、动态管理和复查退出机制、绿色示范工程、环境认证管理及碳汇林试点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江苏绿色社区创建之路 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2年,当年10月,为加强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号召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组织了"万人进社区"活动,经过详细摸底,掌握了社区的规模、居民对环境的需求、社区污染现状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探索解决办法,为社区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3月底的北国春城,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远远望去,坐落在长春市高新开发区的融创社区,典雅俊秀、静寂悠然。但一进到社区会馆内却是人群涌动、春意盎然:100多位社区干部、居民、企业家和大学生志愿者代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对泸沽湖地区居民在旅游发展前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旅游发展对泸沽湖地区居民的生活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当地居民原有的生产方式,更多的居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②旅游发展对该地区居民物质生活方面的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服饰、饮食、出行、家用物品、收入等方面的变化;精神生活方面,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生活、社会交往生活、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变化。③为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摩梭文化保护的双赢,在内,需要社区精英群策群力,传承和发扬摩梭文化;在外,政府要加强制度关怀和政策引导,为摩梭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