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案情简介 小瞿今年高中毕业,不久之前刚刚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苦于家境贫寒而为上大学后的学费发愁,于是利用开学前的暑假到外地打工,谋职于某建设工地。上班没几天,他就从两层楱高的工地脚手架上摔下导致多处外伤和左小腿骨折。小瞿希望通过申请工伤来获得法律救助。但其身份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资格引起了争议。  相似文献   

2.
父亲死于一场意外的车祸。本以为是件普通肇事案,可谁能想到,一封遗书道出了惊天秘密,这场意外竟是这名绝症父亲蓄意制造的!目的就是为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留笔学费。17岁的儿子知道真相后内心十分矛盾:他明白父亲此举是一种无私的爱,又是一种卑鄙自私的手段,如果说出去,他从此就没钱上大学;如果不说,虽然没任何人知道,但内心深处的负罪感像大山一样压得他抬不起头做人。最终,他选择了  相似文献   

3.
日本水户市铁路局,一名年近六旬的铁路守道工扎尔枝子像往常一样巡夜,这是他坚守了近40年的岗位,他的父亲当年将这个岗位郑重地交到他的手中,一本正经地告诫他:这个岗位关系到无数人的生命,希望你能够有始有终。扎尔枝子秉承父亲的遗愿,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勤恳恳。但在他40岁那年的冬天,问题还是出现了,不是他的失职,却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常把父亲比作山,大概是因为山太厚重了,你穷尽一生都难以发现其全部内涵的原因吧。我对父亲的记忆是从7岁以后开始的。父亲幼年丧母,国高没读完,一场瘟疫夺走了家里十几口人的生命。带着心灵的剧痛,他撇下家小,毅然投奔了八路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从东北转战到海南,接着又经历了3年抗美援朝。60年代初转业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那时,一年能与父亲见上一面就不错了。所以,父亲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几乎是空白的。1966年春,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去洛阳看望父亲,刚到不久,文革的风暴就席卷了整个洛阳城。一天夜里,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家,每年都要召开几次安全会。主持会议的自然是父亲。父亲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他常说的一句话:"安全生产无小事,上到一个单位,下到一个家庭,疏忽了安全生产,那就是拿生命当儿戏!"父亲退休后,闲暇之余,会到儿女们的家里或厂子里转转,发现哪里出现安全隐患,立马就要召开家庭安全会议,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24日上午11时许,站在西安市搪瓷厂善后办的门口,小郑一脸无助。自从1995年父亲检查出得了矽肺病后,她和哥哥不断往返于河南和陕西之间。十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手拿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粉尘作业工人体检表等各种证明文件,但父亲却没拿到过一分钱。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24日上午11时许,站在西安市搪瓷厂善后办的门口,小郑一脸无助。自从1995年父亲检查出得了矽肺病后,她和哥哥不断往返于河南和陕西之间。十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手拿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粉尘作业工人体检表等各种证明文件,但父亲却没拿到过一分钱。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一连串的爆破声从掌子面传来,一股呛人的炮烟从巷道里滚滚而出,采矿队长小胡要往里冲,却被身后一只有力的大手给拉住了。"炮还没响完,你不要命了?!"小胡扭头一看,是当班的安全员老王,心中的火就往脑门上窜。老王是他父亲的徒弟,那年父亲工伤死亡后,是老王跑前忙后为他办理的接班手续,他感激老王。可后来,他发现,这老王到井下就六亲不认,处处跟他过不去,经常  相似文献   

9.
田建超:子承父业再出发在奔赴四川地震灾区的平煤救援队伍中,有一位肩背生命探测仪和人体搜寻仪的队员,他就是田建超。凑巧的是,田建超的父亲也曾是救护大队的一名队员,在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曾前去参加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到福建师范大学读书和毕业后到军垦农场“锻炼”的期间,父亲不能像往常那样随时给我耳提面命的教示和关怀了,而只能给我写信。父亲那时已经年老多病,可以想象他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伏案写信的艰难。也许父亲就只给我一人写信,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不在他的身边他不放心。现在,父亲给我的这几十封岁月带不走的信,  相似文献   

11.
我不愿这样的“刚强”张滋17岁的儿子冬冬考上了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像小兔子一样围在我身边蹦来蹦去,一个劲儿地问我:“妈妈,你高兴吗?高兴吗?”小小的录取通知书,红色的封面,那上面印着“吉林工业大学”。手捧着它,我无法形容自己的喜悦,我和孩子都...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画像     
<正>他从没见过自己的母亲。母亲生他时难产,送到医院已昏迷不醒。这时医生摇着头告诉父亲,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个。当父亲呼天抢地,最后艰难地从口中挤出"保大人"三个字时,昏迷中的母亲突然醒了,用尽全身力气乞求医生和丈夫,"保孩子",这是母亲最后说的话。  相似文献   

13.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8,(7):12-12
“我们在走过悲痛走向未来的同时,我们要记住那些画面,那一双双从废墟中伸出的手,母亲发出的短信,父亲的焦虑以及我们的脆弱和坚强……我们要记住这个灾难对生命的启迪,我们要记住它让我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二年,家里就没有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 他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因中风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15.
车行三十年     
郭鹰 《安全与健康》2011,(18):48-49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终于用省吃俭用多年积攒的私房钱,买下那辆梦寐以求的仙女牌26寸女式自行车。母亲对她的爱惜程度远远超过对我们兄妹三人。能不爱惜吗?父亲还远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月的工资才26元,要供一家老小吃喝,要交三个孩子的学费,还要赡养  相似文献   

16.
怀化铁路分局管辖铁路正线999.12公里。由于点多线长、流动分散、昼夜作业的特点,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运输安全工作难度很大。我们运用“红黄通知书”(《事故隐患限令解决通知书》简称《红色通知书》和《事故隐患处理通知书》简称《黄色通知书》),强化监督检查运行机制,推动了工作的深入发展。 基本做法 1988年4月,我们把实施红黄通知书的工作布署下去后,在工会干部和行政干部中都产生了一些思想顾虑。在工会干部中产生了“三怕”:一怕影响与行政的关系;二怕问题抓不准造成失误;三怕工作量大顾不过来。在行政干部中产生了“三忧”:一忧影响单位…  相似文献   

17.
不生气     
闲暇时读书,读到了两个关于不生气的小故事,顿觉眼前豁然开朗: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父亲教他五岁的儿子使用剪草机,父子俩正剪得高兴,电话响了,父亲进屋去接电话。五岁的孩子把剪草机推上了他爸爸心爱的郁金香花圃,可怜的幼苗应声而断,孩子的父亲出来一看,脸都气青了,眼看他的拳头高高举起,这时候,他的太太温柔地对丈夫说:“喂,我们现在人  相似文献   

18.
不生气     
闲暇时读书,读到了两个关于不生气的小故事,顿觉眼前豁然开朗: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父亲教他五岁的儿子使用剪草机,父子俩正剪得高兴,电话响了,父亲进屋去接电话。五岁的孩子把剪草机推上了他爸爸心爱的郁金香花圃,可怜的幼苗应声而断,孩子的父亲出来一看,脸都气青了,眼看他的拳头高高举起,这时候,他的太太温柔地对丈夫说:"喂,我们现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养孩子,而不是在养郁金香。"三秒钟后,做父亲的不再生气,一切归于平静。还有个故事有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花费了  相似文献   

19.
七岁那年,无情的病魔差点夺走他幼小的生命。从死亡边缘逃过劫难的男孩由此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相似文献   

20.
一辆崭新的时风牌农用车在山路上急速行驶,驾驶员刘山神气地操着方向盘,两眼注视着前方。他要到高家营汽车站去接从沈阳探亲归来的父亲。此时,他看了看手机,又加快了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