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波提取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提取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以EPS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衡量细胞破损程度.结果表明:超声波的最佳作用频率为21kHz,最佳作用功率范围为32W-40W,提取时间不宜超过3min.低泥龄污泥的EPS易被提取,并且超声波法容易引起低泥龄污泥中细菌细胞的破损.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RF1是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得到的一株核黄素高产菌,为了进一步提高核黄素的产量,需要对该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基因工程改造.本研究首先将编码的链丝菌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sat克隆到p MA5质粒上,构建具有诺瓦丝菌素Norseothricin(NTC)抗性的重组质粒p MA5-sat,实验证实该重组质粒能够用于B.subtilis RF1的抗性筛选.随后将核黄素合成相关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编码基因zwf克隆到重组质粒p MA5-sat上,获得重组质粒p MA5-sat-zwf,并成功构建重组菌B.subtilis RF1/p MA5-sat-zwf.结果显示,重组菌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力比原始菌提高了近50倍,说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重组菌中成功过量表达;根据发酵特性分析,重组菌B.subtilis RF1/p MA5-sat-zwf最终核黄素产量达到12.01 g/L,比原始菌B.subtilis RF1提高了30.3%.综上,本研究构建的新型抗性质粒能够成功运用于核黄素生产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工程改造.  相似文献   

3.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影响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NADPH的产生.为揭示草菇菌丝生长的分子基础,通过克隆草菇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编码基因(6gpdh)的可变剪接体,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表达谱和qPCR测定了它们在同核体和异核体菌株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草菇6gpdh序列全长2 315bp,含10个内含子,第6个内含子存在内含子保留的可变剪接.在同核体和异核体菌株中,内含子保留的可变剪接体表达量低,且菌株间没显著差异,而内含子被剪接的剪接体表达量高,且异核体菌株高于同核体菌株.两种可变剪接体具有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保守结构域和相似的三维结构.因此,初步分析两个可变剪切体是同工酶,内含子保留是组成型表达,表达量与菌丝生长快慢无关,内含子剪接是主效剪接方式,菌丝生长快的菌株表达量高,生长慢的菌株表达量低.图6表1参26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衰减机理,以指导甘油合成及菌株改造,对补料发酵后甘油的生成情况、葡萄糖的消耗情况、细胞内的代谢流量变化以及代谢途径关键酶活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补料发酵后葡萄糖的代谢流量分布发生变化,流向HMP途径和甘油合成途径的流量分别降低48%和33%,更多的碳流通过EMP途径形成副产物;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ctGPD)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的活力下降,而丙酮酸激酶(PYK)活力上升.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关键酶ctGPD酶活力低下,流向甘油合成途径的碳流减小,还原力供给受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了补料发酵后甘油合成的衰减.  相似文献   

5.
磷酸果糖激酶(PFK)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分别是糖酵解途径(EMP)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HMP)途径的关键酶,控制着流入两种途径的葡萄糖流量,对耐高渗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高效合成甘油、抵抗渗透压胁迫非常重要.为考察渗透压对产甘油假丝酵母这两个关键酶的影响,首先克隆得到编码产甘油假丝酵母G6PDH的Cgzwf基因及编码PFK亚基的Cgpfk1和Cgpfk2,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酶活检测及基因互补实验验证它们的功能.渗透压胁迫发酵(添加50 g/L NaCl)结果显示,菌株生物量未受渗透压影响,但甘油积累量增加了2倍.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激活PFK但弱化了G6PDH活性.此外,盐胁迫下PFK活性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G6PDH活性的变化则与对照基本相似,表明盐胁迫下碳流可能存在EMP-HMP-EMP形式的不同程度偏转.转录水平检测发现,在发酵中的甘油积累过程盐胁迫对上述酶基因转录的影响并不明显,表明细胞可能通过酶活性调节而不是主要依赖于转录调节来调控两种关键酶以适应耐渗长期胁迫和甘油合成的需要.综上,产甘油假丝酵母以调节关键代谢酶活性的方式来实现碳硫偏转,高产甘油,从而适应外界渗透压力,这一结果可为阐明产甘油假丝酵母耐高渗和高产甘油机制提供新的信息,为未来代谢改造该菌株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聚花野丁香(Leptodermis glomerata)的生物活性,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该植物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共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比对,将其分别鉴定为杨梅素(1)、(2R,3R)-二氢杨梅素(2)、槲皮素(3)、pinostrobin(4)、1,3-二甲氧基-2-羟基蒽醌(5)、2-甲氧基-1,3-二羟基蒽醌(6)、1,3,4-三甲氧基-2-羟基蒽醌(7)、1,2,3,4-四甲氧基蒽醌(8)、1,2,3-三甲氧基蒽醌(9)、5,7-二羟基色原酮(10)、3S-faramol(11)、(2R,4S)-catalponol(12)、(2S,4S)-catalponol(13)、3β-乙酰基齐墩果酸(14)、齐墩果酸(15).采用DPPH、ABTS、NO三种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模型,对上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2R,3R)-二氢杨梅素(2)、pinostrobin(4)和5,7-二羟基色原酮(10)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当浓度为1 mg/mL时,化合物2对DPPH、NO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2%、67.8%;当浓度为2 mg/mL时,化合物4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02.8%;当浓度为1mg/mL时,化合物10对ABTS、NO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104.7%、95.7%.本研究表明聚花野丁香富含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图1表1参23)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掘核桃粕潜在的利用价值,提取核桃粕的化学成分,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和糖苷酶抑制活性并进行活性跟踪.结果显示,95%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抗氧化能力用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来表示,测得IC_(50)为1.482 8 mg/m L,抑制糖苷酶的能力用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表示,测得IC_(50)分别为6.679 8 mg/m L和0.3572 mg/m L.为了得到活性物质的最大提取效率,分别选用95%乙醇、纯水、70%乙醇、60%丙酮4种溶剂提取样品,并从提取得率、抗氧化活性、糖苷酶抑制活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选用70%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对70%乙醇粗提物进一步分相萃取,结合柱色谱、薄层色谱结晶等分离方式,从乙酸乙酯相中得到化合物Y-10-1,其清除自由基IC_(50)为0.0372 mg/m L,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IC_(50)分别为0.017 9 mg/m L和0.617 3 mg/m L.抗氧化活性和糖苷酶抑制活性分别以维生素C和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测得阳性对照的抗氧化IC_(50)为0.100 2 mg/m L,α-淀粉酶抑制IC_(50)为1.462 mg/m L,α-葡萄糖苷酶抑制IC_(50)为0.165 1 mg/m L.经比较,Y-10-1的抗氧化活性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均优于阳性对照.经液相和质谱鉴定,基本确定Y-10-1为没食子酸.本研究说明Y-10-1具有潜在的使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麦铝抗性和敏感品系对铝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冬小麦Triticum aestivvum L.铝抗性品系T202和铝敏感品系T105幼苗经0,50μmol L^-1,75μmol L^-1,100μmol L^-1和150μmol L^-1铝处理后根部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小麦根生长被严重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磷代谢激活;硝酸还原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对铝浓度极其敏感;葡萄糖含量下降;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升高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下降.证实:铝胁迫造成了氧化伤害,激活了植物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分析还表明,T202耐铝的各项指标优于T105,前者的代谢酶活性对铝胁迫的反应更为迅捷,并有良好的能量储备和调动机制来抵御铝胁迫及由此产生的胁迫.图8参14  相似文献   

9.
二年残孔菌(Abortiporus biennis)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功效的药用白腐真菌,可降解木质素、造成木材白色腐朽.以分离自江苏无锡的二年残孔菌WX-02菌株为材料,开展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液体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及Cu2+诱导产漆酶活性研究.基于单因子试验的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是WX-02菌株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牛肉膏和黄豆粉为最适氮源,C/N比为40/1时长势最佳,玉米粉和VC为最适生长因子,而菌丝生长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0和32℃10%(V/V)接种量、28℃、150 r/min培养72 h条件下,PD培养基发酵液的总抗氧化活性为2.76±0.31mmol/L(FeSO4)和0.40±0.01 mmol/L(Trolox),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00.00%±0.00%,总SOD活力为15.75±0.25 U/mL;最适培养条件液体培养基发酵液的总抗氧化活性为0.20±0.03mmol/L(FeSO4)和0.16±0.01 mmol/L(Trolox),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9.06%±0.61%,总SOD活力为15.65±0.62 U/mL. 0.25 mmol/L Cu2+对胞外漆酶诱导效果最佳,PD培养基、0.25 mmol/L Cu2+、28℃、150 r/min培养96 h,胞外漆酶活性最高,为(1.82±0.02)×105 U/mL,是对照组的1.72倍.本研究表明WX-02菌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产漆酶活性,具有药用和环境治理开发应用潜能.(图4表4参34)  相似文献   

10.
营养和环境条件对光滑球拟酵母葡萄糖代谢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培养基中Mg2 浓度,使磷酸果糖激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提高22.2%和23.4%,葡萄糖消耗速率从1.94g L-1h-1提高到2.43g L-1h-1,提高了25%.较低kLa(200h-1)导致胞内ATP处于较低的水平,变构激活糖酵解关键酶活性,与高kLa(450h-1)比较,葡萄糖消耗速率(2.31g L-1h-1)提高了35%,低kLa虽能加快葡萄糖消耗,但不利于丙酮酸产量的提高.烟酸(NA)是细胞合成NAD 的前体,培养基中缺乏NA导致细胞生长微弱,葡萄糖消耗缓慢;NA质量浓度从4mg/L增加到8mg/L时,葡萄糖消耗速度(2.01g L-1h-1)和丙酮酸产量(46.4g/L)分别提高了48.4%和29%,高NA浓度有利于高葡萄糖消耗速度的提高,但降低了丙酮酸对葡萄糖的产率.一定浓度的(0~10mg/L)的外源电子受体乙醛提高了光滑球拟酵母中醇脱氢酶活性(提高8.6%),加速NAD 再生,降低NADH/NAD 比率,从而促进细胞生长和提高葡萄糖消耗速度.以上结果表明,营养和环境条件通过改变细胞胞内辅因子水平,影响糖酵解关键酶活性而改变葡萄糖代谢速度.图3表4参18  相似文献   

11.
多孔菌是一类子实体呈孔状且质地为革质至木质的大型担子菌,其中一部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一株野生多孔菌子实体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BJ菌株,并对其分类、最适培养条件和液体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形态学和ITS分类学鉴定菌株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等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研究菌丝最适培养条件;使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测定菌株发酵液总抗氧化活性;使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法、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菌株发酵液菌体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显示:经鉴定BJ菌株为石榴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punicata).菌丝体最适培养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C/N比为10/1,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7.0.发酵液总抗氧化活性为0.517 mmol/L(维生素E),菌体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为770.37 U/g,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IC_(50)为2.14 mg/mL.本研究从野外获取了一株高抗氧化活性的药用多孔菌资源,可为野生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采集自俄罗斯的野生白桦茸菌核为原料,经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菌株(编号F1501),进一步进行分类鉴定、最适生长条件、液体发酵产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与人工驯化研究.依据内转录间隔区ITS鉴定,确定F1501菌株属于锈革菌科纤孔菌属(Inonotus)真菌,其与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的相似性为99%;结合菌核、菌丝形态学特征,确定F1501菌株为桦褐孔菌.最适培养条件研究实验表明,F1501菌株的最适碳源、氮源、C/N、生长因子、温度、pH值分别为麦芽糖、牛肉浸膏、10/1、VB2、28℃、8.0;以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10%接种量、28℃、150 r/min培养10 d,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为476.32 mg/L,总抗氧化活性为0.19 mmol/L(Trolox),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72.7%.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基质进行人工驯化试验,可以形成类子实体结构.本研究获得野生桦褐孔菌菌株,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可为野生桦褐孔菌的人工驯化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两株芽孢杆菌降解羽毛比较及抗氧化肽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草芽孢杆菌UMU4和短小芽孢杆菌SCU11是四川省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分离的野生菌株经诱变获得的胞外蛋白酶高产菌株,其分泌的蛋白酶在蛋白废弃物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从这两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高效利用羽毛的最优菌株,将UMU4和SCU11分别接种到羽毛培养基中并持续发酵6 d,通过每天测试羽毛降解率、可溶性多肽含量、氨基酸含量、蛋白酶活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来评价这两株菌对羽毛的降解能力.结果发现SCU11能更高效地利用羽毛,其羽毛降解率是UMU4的1.2倍,第5天时约有65%的羽毛转化为可溶性肽和氨基酸;SCU11发酵液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UMU4羽毛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SCU11在第5天所产角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活性分别是UMU4的1.6和1.2倍.在此基础上,将来自于SCU11的羽毛降解产物经HCl沉淀和疏水层析获得了4个抗氧化肽组分,其中组分F3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本研究表明芽孢杆菌SCU11较之UMU4具有更高的产酶活性及更强的羽毛降解能力,结果可为家禽羽毛的资源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野生大肠杆菌厌氧发酵产物中琥珀酸含量低,且有大量副产物.为构建高产琥珀酸的重组大肠杆菌,阻断代谢旁路,利用Xer/dif重组酶系统对Escherichia coli CICIM B0013进行代谢途径的调控研究.结果显示,敲除了包括乙酸激酶和磷酸乙酰转移酶基因(ackA-pta)、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基因(pflB)、乙醇脱氢酶基因(adhE)等琥珀酸合成竞争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菌株E.coli CICIM B0013-1040,其发酵液中琥珀酸成为主要产物得到积累;进一步对其PTS系统进行修饰并适当增强PEP羧化酶基因(ppc)表达剂量,成功获得一株具备较强琥珀酸生产能力的菌株E.coli CICIM B0013-1050(pTH-ppc),该菌株厌氧转化葡萄糖36 h,琥珀酸产量达到36.2 g/L,生产强度为1.01 g L-1 h-1,葡萄糖-琥珀酸转化率为64.3%,发酵液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无乳酸、乙酸、甲酸、乙醇生成.  相似文献   

15.
运动及不同浓度PM2.5滴注对大鼠糖代谢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石辉 《生态毒理学报》2014,9(1):121-126
为了探讨一次性递增负荷运动及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2.5)暴露对大鼠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kinase,PK)及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dehydrogenase,IDH)活性影响的机制,将30只雄性Wistar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大鼠随机分为安静(QC)、运动对照组(EC)、低剂量PM2.5+运动组(LPE)、中剂量PM2.5+运动组(MPE)、高剂量PM2.5+运动组(HPE),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染毒后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并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HK,PK,IDH活性。结果表明,与安静组相比,运动对照组HK,PK酶活性下降,IDH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EC组相比,LPE,MPE,HPE组各组织中HK,PK,IDH活性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表明,运动可以降低大鼠的HK,PK活性而增强IDH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HK,PK,IDH活性与PM2.5暴露剂量具有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低毒高效的新型杀藻剂,研究了β-环糊精包合(β-CD)的叶绿酸铜和β-CD叶绿酸铜铵盐对蓝藻集胞藻(Synechocystissp.PCC6803)的抑杀作用。结果表明,β-CD叶绿酸铜和β-CD叶绿酸铜铵盐对集胞藻的抑杀作用显著高于CuSO4,2种包合物在c(Cu2+)分别为2.5和1.5μmol.L-1时可完全抑制藻生长。β-CD叶绿酸铜和β-CD叶绿酸铜铵盐使集胞藻细胞叶绿素a荧光强度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诱导碱性磷酸酶活性、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以及膜透性升高(P0.05)。认为β-CD叶绿酸铜和β-CD叶绿酸铜铵盐与无机Cu2+对集胞藻的毒害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17.
受全球暖化及光辐射增强的双重胁迫,珊瑚礁主成分刺胞动物-微藻共生体白化(共生藻数量减少)日趋严重.在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对异常环境因子的响应前期研究中筛选到一个“高温(33℃)-强光(6 000 lx)”双胁迫参数组合能诱发绿水螅白化,进一步在其基础上探讨高温单胁迫、强光单胁迫及高温-强光双胁迫诱发中国绿水螅白化进程中其共生藻的数量动态、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丙二醛两个指标)的积累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高温单胁迫和强光单胁迫相比,高温-强光双胁迫下绿水螅共生藻数量下降幅度最高(双胁迫处理21 d后共生藻数量下降幅度接近90%);强光单胁迫下绿水螅仅在胁迫的起始阶段共生藻数量下降幅度略高于高温单胁迫,而其余时段均明显低于高温单胁迫;无论是单胁迫、还是双胁迫均导致绿水螅活性氧水平上调,但在强光单胁迫下绿水螅活性氧水平上调的起始时间明显早于高温单胁迫;在所有胁迫处理的中、后期绿水螅3种抗氧化酶活性动态总体趋势为上调,而在大部分时间段双胁迫条件下每种抗氧化酶活性高于单胁迫,并且强光单胁迫下绿水螅每种抗氧化酶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18.
硫化物胁迫对日本沼虾呼吸代谢和能量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化物暴露后日本沼虾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延胡索酸还原酶(FRD)和乳酸脱氢酶(LDH)4种呼吸代谢酶及能量代谢酶-精氨酸激酶(AK)活性的变化规律.将日本沼虾暴露于0.6 mg·L~(-1)、2mg·L~(-1)的2个硫化物质量浓度组和不含硫化物的对照组水体中,暴露后0、2、12、24、48 h和解除暴露后48 h取肝胰腺和肌肉组织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肝胰腺和肌肉组织SDH和CCO活性随硫化物质量浓度升高或暴露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FRD、LDH和AK活性随硫化物质量浓度升高或暴露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解除硫化物暴露后48 h,各质量浓度组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述酶活性还存在组织差异,肝胰腺呼吸代谢酶活性高于肌肉中相应酶活性,而AK活性与此相反.结果表明,硫化物胁迫导致日本沼虾有氧呼吸代谢减弱,无氧呼吸代谢增强,并动用其能量贮存物质磷酸精氨酸,产生更多ATP以适应外界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李峰 《生态毒理学报》2018,13(2):112-119
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建立损伤模型,按照低、中、高3种剂量细颗粒物(PM_(2.5))进行染毒,以研究不同浓度PM_(2.5)对运动大鼠行为学及部分无氧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取32只雄性Wistar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大鼠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EC)、高剂量运动组(30 mg·kg~(-1))(HPE)、中剂量运动组(15 mg·kg~(-1))(MPE)、低剂量运动组(7.5 mg·kg~(-1))(LPE),利用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评价,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以及股四头肌组织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1)的活性。结果表明,与EC相比,3个剂量暴露组中,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PE、MPE、HPE组各组织中HK、PK、PFK-1活性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综上所述,急性PM_(2.5)暴露可对大鼠行为学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大鼠部分组织的无氧代谢酶酶活性降低,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天然保健品.为阐明其抗氧化活性成分,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荷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荷叶碱(1),东莨菪内酯(2),黑麦草内酯(3),对甲氧基苯甲酸(4),(+)-梣皮树脂醇(5),阿魏酸(6),槲皮素(7),木犀草素(8),N-甲基阿西米诺宾(9),3,4-二羟基苯甲酸(10),4-羟基苯甲酸(11),(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aol(12),儿茶素(13),腺嘌呤(1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5),异槲皮苷(16),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1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18),其中化合物2、4、5、8、10、11、14为首次从荷叶中分离得到.对其中的17个化合物进行了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测试,化合物5-8,10,13,15-18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荷叶抗氧化活性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