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晔  陈刚  陈亮  黄满红 《环境化学》2011,30(4):838-842
采用一种具有广谱性的高效脱色菌Enterobactor sp.S8对16种不同结构的偶氮染料进行厌氧脱色研究,并将菌株对偶氮染料的吸附脱色和降解脱色两种作用分离开来研究,考察偶氮染料分子中与偶氮键直接相连的芳环上取代基种类对染料降解脱色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菌株Enterobactor sp.S8对活性染料的脱色作...  相似文献   

2.
偶氮染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前期构建的嗜热偶氮染料降解复合菌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初始p H、培养温度、染料浓度及不同结构偶氮染料的脱色特性,并对不同浓度下染料的降解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光扫描、红外光谱扫描及酶活性变化等分析偶氮染料的生物降解情况.此外,还将通过植物毒理性实验来验证偶氮染料降解后的脱毒情况.研究发现,该复合菌群在初始p H为8、温度为55℃的条件下脱色效果最佳,在含400 mg/L直接黑G的脱色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8 h后,脱色率高达100%;且对直接黑G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在3 000 mg/L的条件下脱色率仍高达70%;对不同结构的偶氮染料均表现出较好的脱色性能;动力学分析发现其最佳脱色速率与浓度分别为40.597 3 mg g~(-1) h~(-1)、484.337 6 mg/L.通过紫外-可见光扫描及红外光谱扫描分析发现偶氮染料直接黑G在降解前后化学键及表面官能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酶活性分析发现偶氮染料降解酶在降解后显著提高.此外,植物毒理性实验证明经复合菌群降解后的染料代谢产物对植物的毒性大幅度降低,可能被降解为其他低毒性物质.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具有较好的染料脱色降解性能,这将为偶氮染料的无污染化处理奠定理论基础.(图6表4参43)  相似文献   

3.
有机废水的复合光合细菌法处理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光合细菌法与活性污泥法结合组成的复合光合细菌微生物菌群,对不同有机废水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光合菌群具有单一方法处理有机废水的优点,复合菌群比普通活性污泥的比降解效果高出18 %~39 % ,在复合菌群的微生物组成中,多样性指数高于普通活性污泥,且光合细菌的优势度明显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条件下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生物降解性能,采用已驯化的混合菌群作为接种液进行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脱色试验。结果表明,微氧条件下(静置敞口培养),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脱色效果最佳,染料脱色主要发生在菌体的对数生长期。混合菌群对pH、温度适应范围较广,pH为3.32~9.18,温度在20℃~37℃范围内均可以获得较好脱色效果,脱色率均在80%以上。微氧条件下酸性大红GR降解历程表明,偶氮基整个共轭系统被破坏,生成了一种新的结构,使原有的某些精细结构在二阶导数光谱中得以表现,由此探讨其生物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兔眼蓝莓叶片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MY51进行鉴定和产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检测,探讨该菌株对染料的脱色能力.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法对菌株MY51进行鉴定;对菌株MY51所产3种木质素降解酶酶活曲线进行测定;利用菌株MY51对固体条件下8种染料进行脱色能力的检测,筛选出较易脱色的染料后,以脱色效果较好的染料模拟污水染料,研究菌株MY51在静态条件下对不同浓度固体染料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菌株MY51为白腐真菌——槭射脉革菌(Phlebia acerina),该菌株可以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等木质素降解酶;且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在培养第8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05、1.21 U/L;漆酶活性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18.52U/L;菌株MY51对不同的染料均有脱色效果,对活性红和活性黑的脱色效果最显著;但染料浓度较高时会对菌株MY51的脱色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脱色15 d后,MY51对质量浓度为10、50、100、250和500 mg/L活性红脱色率分别为98.2%、94.5%、87.8%、88.3%和85.6%;对质量浓度为10、50、100、250和500mg/L的活性黑脱色率分别为98%、93%、83.3%、74.5%和65.5%.本研究表明菌株MY51对活性染料具有较好脱色能力,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图10参31)  相似文献   

6.
脱色酶和优势菌混合固定化降解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对分离到的脱色优势菌DN1的脱色酶特性进行了研究,将脱色酶与苯胺降解菌混合固定化处理染料废水,结果表明,脱色酶在厌氧条件下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好,最适条件为37℃,pH7.0;固定化酶相比粗酶液有更高的活性,对温度、pH、氧的要求范围较宽;混合固定化降解染料,脱色率及苯胺降解率分别大于80%和90%。  相似文献   

7.
真菌对染料的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料废水的任意排放不仅会造成自然水体的污染、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生态系统的失衡,还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真菌对染料脱色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是目前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主要从真菌染料脱色的多样性、真菌染料脱色机理以及真菌染料脱色的应用条件等3方面对真菌染料的脱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不同种类真菌包括白腐真菌、霉菌、酵母菌等对染料的脱色作用,阐明了真菌吸附脱色、降解脱色的机理,介绍了真菌在染料脱色应用中的优势,并对未来真菌染料脱色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图1参42  相似文献   

8.
纳米级Fe0与普通Fe0还原降解偶氮染料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e0 对偶氮染料进行催化还原处理是染料废水脱色的一种重要方法 .经过Fe0 降解 ,偶氮染料的N =N双键断裂 ,还原生成芳香胺 ,增加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有利于后续处理 .因此 ,提高Fe0的催化还原效率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996年 ,Johnson等人在研究了一系列氯代脂肪烃的Fe0 脱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一株链霉菌对偶氮染料AR30的降解脱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继前  郭亚平  谢练武  吴晓芙 《环境化学》2012,31(10):1604-1610
以一株对偶氮染料红30(AR30)具有较强降解脱色作用的菌株Streptomyces sp.FX649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染料初始浓度、培养时间、pH与培养温度为主要因素,采用Box-Benhnken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降解条件进行了精确优化.经实验修正,获得了最佳降解脱色条件,即在染料浓度110 mg.L-1、培养时间36 h、pH 7.3与培养温度31.3℃时该菌对染料AR30的降解脱色率为95.1%.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撕裂蜡孔菌P2处理橙黄G染料废水的应用潜力,采用批次实验在开敞系统中研究静置与摇动、染料初始浓度、pH、温度、盐度、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因子对该菌降解橙黄G染料废水的影响,同时利用植物萌发与微生物抑菌试验进行染料与脱色溶液的毒性测试.结果表明,与摇动培养相比,静置培养更适合于撕裂蜡孔菌的脱色,最适脱色pH与温度分别为9和25℃.盐度测试结果显示撕裂蜡孔菌能在浓度为128 g L-1的盐溶液中能进行高效脱色,可达70%以上.在上述参数体系的优化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碳源、氮源与金属离子的添加优化实验,结果显示碳源、氮源与金属离子的最适浓度分别为4 g L-1葡萄糖、0.15 g L-1硝酸铵和0.1 mmol L-1 Zn2+.菌丝吸附在整个脱色过程中作用较小,撕裂蜡孔菌对橙黄G的脱色过程以酶的降解为主,未发现该菌分泌漆酶,只分泌锰过氧化物酶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其最高活性分别为230 U mL-1和158 U mL-1.植物与微生物毒性分析显示撕裂蜡孔菌脱色后的产物对植物与微生物的毒性大大降低.因此,撕裂蜡孔菌对于处理橙黄G染料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Fe^o对偶氮染料进行催化还原处理是染料废水脱色的一种重要方法.经过Fe^o降解.偶氮染料的N=N双键断裂.还原生成芳香胺,增加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处理.因此,提高Fe^o的催化还原效率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996年,Johnson等人在研究了一系列氯代脂肪烃的Fe^o脱氯速  相似文献   

12.
白腐真菌是一类降解木质素使木材形成白色腐朽的担子菌,往往具有高产胞外漆酶的活性.从北京农学院校园内分离到一株高温型、高产漆酶白腐真菌菌株,编号为BUA-01.结合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学地位;进一步研究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碳氮比(C/N)、生长因子、最适温度和最适p H值;利用不同浓度Cu~(2+)(Cu SO4)的诱导,探讨液体发酵条件下对胞外漆酶产量的影响;通过向发酵液中加入3种偶氮染料(依文思蓝、甲基橙和铬黑T),研究菌株对染料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的同源性最高,为100%,遗传距离为0,确定BUA-01菌株为栓菌属(Trametes)真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酵母浸粉,最适C/N值为40/1和10/1,最适温度为37℃,最适p H为6.0-7.0,供试生长因子对菌丝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0.25m mol/L的Cu~(2+)对胞外漆酶产量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在96 h时,发酵液的活性达到最高,为1081.33±6.3 U/m L,是对照组的26倍.BUA-01菌株对偶氮染料降解效果显著,12 h对依文思蓝、甲基橙和铬黑T的脱色率分别为93.31%±0.16%、92.37%±0.42%和79.25%±0.64%.本研究表明菌株BUA-01在产胞外漆酶和染料降解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细菌偶氮还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细菌偶氮还原是在细菌偶氮还原酶作用下偶氮复合物分解为芳香氨的过程,多种细菌都具有偶氮还原功能.有氧条件下细菌的偶氮还原是在特异性的偶氮还原酶作用下完成的,对氧气不敏感.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偶氮还原是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下由一些氧化还原中间体作为电子穿梭体与偶氮复合物作用的非特性的还原过程.电子穿梭体与偶氮复合物作用是一个纯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其中偶氮复合物作为电子受体接受电子.厌氧偶氮还原是细菌偶氮还原的主要形式.偶氮还原在厌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系统和偶氮水溶胶聚合物作为结肠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图2表1参45  相似文献   

14.
从刚果红染料中分离到一株刚果红高效脱色菌,经16S r RNA基因序列(NCBI accession No.KY655213)鉴定,该菌株属于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将该菌株命名为Paenibacillus dendritiformis GGJ7(简写为GGJ7).将其运用于偶氮染料脱色,并研究不同营养条件、不同培养条件(温度、pH、溶解氧)和不同染料下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GGJ7对刚果红脱色效果远高于以前工作中分离到的YRJ1、YRJ2等8株同样具有脱色功能的细菌;该菌株脱色的最佳条件为30℃、pH 7、25 g/L LB培养基厌氧培养;其脱色机理以生物降解为主,且脱色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ln(A_t/A_0)=0.6058t-0.1082.经测试,GGJ7对多种偶氮染料的脱色率高达95%,其中50 mg/L甲基橙、25 mg/L藏花猩红和25 mg/L甲基红仅需1 h,50 mg/L橙黄G和50 mg/L橙黄G6仅需3 h,50 mg/L刚果红仅需4 h.可见GGJ7是一株高效偶氮染料脱色菌,具有处理印染废水的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5.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染料和印染废水的降解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限碳培养条件下,可以降解酶性、直接、活性、阳离子等多种类型的印染工业染料、在培养的d5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最高时,分别加入酸性染料卡布龙红和弱酸大红,质量浓度(ρ/mgL^-1)分别为25、50、100和12.5、25.50,48h后培养液基本脱色,较高浓度下菌膜上有残余染料吸附,5d后染料质量降解率分别是100%、88%、92%和58%、58%、65%、38%。以含有上述两种染料的印染废水置换培养液,并加入葡萄糖1g/L,黄孢原毛平革菌可以直接使废水脱色,菌丝可以重复培养脱色废水至少5批,每批废水的脱色率均大于90%,5批废水总的染料质量降解率约为80%,在重复培养脱色废水的过程中,测不到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力,说明废水中的染料分子是在细胞表面或进入胞内被降解的,若加入的葡萄糖浓度降低一半以上,菌丝脱色废水的效果将有所下降,图5表5参11  相似文献   

16.
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作为生态毒理指标,通过模拟试验,比较分析多环芳烃菲和重金属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脱氢酶均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而对磷酸酶和微生物的数量具有拮抗抑制作用.菲和镉复合污染及菲单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放线菌>真菌>细菌;镉单一污染则为:真菌>细菌>放线菌.  相似文献   

17.
氯乙酰胺类除草剂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几种氯乙酰胺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和相关降解酶.目前没有一种纯菌培养物或混合菌群能完全矿化异丙甲草胺和甲草胺,它们只能被细菌和真菌共代谢.毒草胺能被纯菌或混合菌群完全矿化,且有几种不同的矿化途径.乙草胺是我国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三大除草剂之一,然而关于其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报道的非常少,因此关于乙草胺被微生物降解和矿化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参45  相似文献   

18.
徐文英  高浩阳 《环境化学》2022,41(3):1011-1021
采用NaClO催化氧化法对活性黄X-R废水进行了脱色降解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染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染料的脱色率不到50%,脱色率随着染料和有效氯浓度的增加而略微增大,随着初始pH的上升而减小,催化剂的投加对脱色率的影响甚微.NaClO氧化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NaClO的直接氧...  相似文献   

19.
废水反硝化生物反应器中喹啉降解细菌的分离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环化合物喹啉是焦化等工业废水中的一种难降解化合物.有关喹啉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还很有限,分离筛选多样的喹啉降解细菌,对认识喹啉的降解机制和强化废水中喹啉的降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富集和多种分离条件的培养,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及唪啉驯化的生物膜样品中分离获得56株与喹啉降解相关的菌株,以16S rDNA双酶切方法进行ARDRA分型,将这些菌株分为12个OTU.选取部分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分离所获得的菌株主要是Ochrobactrum、Bacillus、Pseudomonas和Rhodococcus属的微生物.通过对部分菌株测定其喹啉降解能力.发现大部分菌株都能以喹啉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并高效降解喹啉,极少数菌株不能单独降解喹啉.降解喹啉的Ochrobactrum属菌株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以处理实际废水中的还原性硫化物以及染料废水中的偶氮染料为目的,构建了一个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阳极室接种硫氧化菌,阴极室以甲基橙(MO)作为电子受体,同时进行还原性硫化物生物氧化偶联偶氮染料降解.阳极接入硫氧化菌的MFC在外电阻为1 000Ω,甲基橙溶液浓度为50 mg L-1时,以4 d为一个反应周期,通过采集电池电压(V)、光谱扫描和循环伏安(CV)扫描来考察实验MFC的效率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来观察阳极生物膜.结果表明,阳极接种MFC的内阻为400Ω,最大电流密度和最大功率密度可分别达到656.25 mA m-2和120.76 mW m-2,而阳极未接种的空白MFC仅能达到259.38 mA m-2和34.81mW m-2.一个周期结束时,还原性硫化物完全被氧化,偶氮染料颜色由红色变为透明.SEM显示阳极碳毡上细菌的形态为杆状.综合以上结果,可说明可以通过MFC将还原性硫化物氧化并将偶氮染料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