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伟利 《环境》2005,(12):66-69
大石,广州番禺西北部一座紧临珠江的小镇.地近广州市中心,发达的水陆交通,让大石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2.
伊水 《环境》2007,(10):68-69
9月6日,第二届中国广州环保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博览会(2007CEPEE)暨固废处理市容环卫设施展在广州举行,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广州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和广州环卫行业协会为主办单位的此次展会,共吸引了近200家企业参展.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地区大气中HCFC-22的浓度观测和变化趋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罐采样和预浓缩-色谱/质谱方法,对珠三角地区广州城区和鼎湖山大气中HCFC-22进行了初步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广州城区HCFC-22年平均体积分数达到(479.5±241.4)×10-12,鼎湖山仅为(244.4±51.3)×10-12.广州城区大气HCFC-22日变化幅度夏秋季节相对较大,而鼎湖山日变化不明显;广州城区大气HCFC-22的体积分数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鼎湖山则相反.与城区HCFC-22排放的季节性有关,夏秋季节广州城区与鼎湖山HCFC-22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冬春季节则比较接近.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区和鼎湖山大气HCFC-22的体积分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57%和7.28%,约为一些全球基准观测站(NOAA/CMDL)的1.9~2.8倍.  相似文献   

4.
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广州选择不同的区研究了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浓度在城区不同的采样地点,不同的采样时间变化不大;浓度水平与世界上其他污染比较严重的几个城市相当。利用文献中羰基化合物与.OH的反应常数,计算出在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对.OH消除贡献。  相似文献   

5.
掌握珠江河水中污染物变化规律,对其进行预测研究,对于整治珠江广州河段,更好地为环境管理部门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珠江广州河段近5年的一项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预测方法,阐述了模型原理,建立了珠江广州河段高锰酸盐指数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用该模型对珠江广州河段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高锰酸盐指数进行了预测,其结果分别是4.82,4.92和5.03.  相似文献   

6.
杨伟利 《环境》2007,(3):56-58
广州有河涌231条,全长达913公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往日作为城市景观的河涌成为公用排污口,大小河涌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挑战.像所有大城市一样,为了改变河涌命运,从20世纪90年代起,广州就开始了河涌整治,与当初河涌整治以灌溉为主不同,现在河涌整治主要解决河涌污染问题.最近五年,广州市政部门通过截污、清淤和引水等工程,与河涌污染速度赛跑.2006横渡珠江,给广州河涌整治提供了一个展示阶段性成果的机会,河涌整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杨伟利 《环境》2007,(4):50-52
2007年3月7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给排水、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暨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泵、阀门、管道展览会在广州琶洲展馆举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重要,城市环境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环境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简明的城市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包括广州在内的12个国内大城市的2 011年的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对比广州环境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广州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亚运时段广州大气污染物来源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System,NAQPMS)研究2006年亚运时段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结合污染源追踪方法,分析珠三角各城市的源排放对广州全市、广州二环以内市区、广州6个亚运加强观测站的污染物浓度贡献.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广州各污染物(NO2、SO2、PM10)浓度的变化;广州全市、广州市区、6个亚运加强观测站的污染物最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而周边城市以东莞的贡献最大.3个源受体中,广州市区受本地排放的影响最显著,来自本地的NO2、SO2、PM10的月均贡献率分别为89.5%、75.4%、86.7%;东莞则对6个亚运加强观测站的影响最为突出,其NO2、SO2、PM10的月均贡献率达9.3%、23.8%、21.7%,而日最大贡献率高达19.3%、40.2%、48.7%.因此在大力削减广州本地污染排放的同时,对周边城市特别是东莞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将能有效改善亚运场馆附近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董文茂 《环境》2007,(4):84-85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位于佛山市东北部,东与广州接壤,西距佛山仅10多公里,广佛高速公路横贯而过,镇内的西江支流与广州直接通航,水陆交通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1.
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收集了2006~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以及SO2、NO2和PM10等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上述4个超大城市霾天气频率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霾天气频率季节最高值分别为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北京和广州霾天气频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上海和成都呈现逐渐上升趋势.PM10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或霾天气频率关键因子.北京能见度变化对相对湿度比较敏感,而上海和广州对PM10浓度变化比较敏感,成都对相对湿度和PM10浓度敏感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9年11月1日—2020年4月30日广州主城区和广州塔121 m、454 m O3浓度同步监测数据,分析了广州市O3垂直污染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①近地面O3浓度变化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而高空O3浓度主要取决于天气过程,如辐射造成光学反应加剧和区域传输.②地面的O3浓度高于垂直观测站点,其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表现为日出后太阳辐射增强O3浓度升高,在午后14:00—15:00达到一日中的最高值.③广州塔454 m的O3浓度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特征,第1个峰值出现早上7:00后,O3浓度随着日出后边界层混合抬升而升高,第2个峰值持续出现在午后,因高温、辐射导致的光化学反应剧烈生成.相对广州其他站点的第2峰值滞后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近地面臭氧生成后垂直传输到塔顶出现的垂直混合的时间差,受到边界层抬升强度不同的影响.④广州塔121 m站点,O3浓度与风速的关系非常明显,广州南部地区臭氧贡献度达到了45%.在广州的冬季和春季,其中尤以冬季12—1月,广州臭氧污染贡献源广州塔中可能 来自于南部,广州塔顶454 m来自于东南部.  相似文献   

13.
刘正旭 《环境》2008,(3):36-39
"到了,停,快下车!"伴随着吆喝声.一辆漆着"广州环卫"的货车在广州体育西路一个垃圾桶边突然停下,下来两个拿着铁棍的大汉.三下五除二就把垃圾桶从地上撬开了,丢上车去.  相似文献   

14.
应用遥感方法提取了广州城市上空的大气气溶胶分布信息和城市建筑容积率信息 ;从大气气溶胶与城市建筑容积率空间相关性和大气气溶胶与建筑容积率分级关系两个方面 ,分析了广州城市建筑对大气气溶胶扩散的阻碍作用 ,证明广州城市建筑容积率为 5 6是影响气溶胶扩散作用的阈值 .  相似文献   

15.
潘苏红  林田  李军  张干  刘向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8):1021-1025
为探讨广州和香港市区玻璃表面薄膜上有机质和PAHs的分布特征,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利用低尘擦拭纸采集广州和香港室内外相对应的15对玻璃表面薄膜样品.结果表明,广州室内外有机质占表面薄膜重量的1.8%和1.1%,香港则分别为3.9%和1.6%.玻璃表面薄膜上Σ15PAHs浓度的最高值达到1430ng/m2,以菲,芴,荧蒽,芘等为主.室内外对比结果显示,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的5~6环化合物室内外差别较大,广州室外比室内大约高1倍,而香港由于中央通风系统的过滤作用,其室外比室内高约5~10倍.根据有机质和PAHs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认为室内外存在不同源强的有机质和PAHs来源,玻璃表面可能更有利于PAHs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灰霾天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使用广州地区气象资料,重点研究了 2010 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灰霾天气特征. 结果发现,2010 年 11 月广州出现灰霾天气 5 d,较近年平均水平明显偏少,但 2008—2010 年的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表明,2010 年的扩散条件较 2008 和 2009 年均较差,说明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前期的各项减排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对照,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广州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并导致灰霾天数增加,每年 10 月至次年 4 月的旱季灰霾天数较多,改革开放以来,每年 11 月份的灰霾天气大幅增加,并于 1994 和1999 年分别出现了最多的17 d. 2000 年以后,11 月份灰霾天气最多为 12 d,出现在 2005 年; 最少为 3 d,分别出现在 2002 和 2003 年. 广州市空气质量逐年恶化的趋势不容乐观,珠江三角洲复合型新型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态势非常严峻; 且区域性特征明显,治理难度加大; 广州周边的佛山、清远、东莞、江门的灰霾天气都比广州多,对广州治理灰霾天气形成了压力. 因而 2010 年 11 月灰霾天气的明显减少,更说明区域联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工业污染源调控、严控垃圾秸秆焚烧等减排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珠江三角洲河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氯污染.从有机氯农药来看,其分布为澳门内港>澳门南环湾>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多氯联苯的分布为广州芳村>澳门内港>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  相似文献   

18.
史韵 《环境》2012,(9):9-11
2012年8月27日上午9时,广州市经过45分钟的摇号,首批摇号指标陆续产生.几乎与这个时间同时发生的,是国家环保部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该文件显示,2012年上半年广州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降反升.相比北京、上海来说,广州的空气质量远远好于这些城市,但其他城市2012年上半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呈现下降.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河流沉积物中的壬基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珠江三角洲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壬基酚(NP)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P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其含量范围在110~7808ng/g之间.其中,珠江广州河段污染水平最高,狮子洋水道明显低于上游珠江广州河段,东江位居其后,西江最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的分布特征与NP相似,相关分析显示TOC与NP之间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李娟 《环境》2008,(4):42-43
进入2008年以来,从广东省"两会"到广州"两会",再到全国"两会",广州南沙石化项目环保问题一再掀起波澜,成为媒体、公众、专家、官员关注的热点,在一些知名网络论坛上更是引起激烈论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