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编写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为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已经结束了第一轮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第二轮全国污染源普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即将展开,利用污染源普查可以掌握丰富的污染源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保证环境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污染源治理质量。本文研究了如何应用污染源普查信息推动环境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档案管理:污染源普查的基础性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中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而普查中所形成的污染源数据是直观反映中国环境状况的重要基础数据,是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结晶.本文从污染源普查管理工作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加强,完善普查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是认真开展污染源普查。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有关要求,对我市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单位进行全面普查,特别是对重点流域水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核查,摸清排污底数,科学监测数据,建立核查档案,将普查工作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二是全面加强日常巡查监测。对滹沱河流域企业,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督促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进行联网,建立监测档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开展污染源普查的职责分工,宣传形式,培训方法,清查和普查的组织,污染排放量的核算,质量控制,普查工作管理及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可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移动源普查应结合本次普查工作之机,建立云南省移动源普查基础信息库,精准掌握移动源分布情况、污染防治措施情况、各类别移动源成分和构成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全过程做好移动源普查数据质量审核和质量控制工作。介绍了云南省移动源普查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查数据审核要点。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普查,就提高普查质量,把握普查工作难点,合理应用产、排污系数手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普查,就提高普查质量,把握普查工作难点,合理应用产、排污系数手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阐述了污染源及污染源监测的作用和一般工作程序,并对开展污染源现场监测及采样工作的质量控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污染源普查普查员和指导员选聘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与管理是搞好普查工作的基础.本文结合污染源普查工作实际.提出加强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与管理,拓展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来源,科学合理配置普查员和普查指导贞,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作用等四个方面的建议,有利于积累经验,做好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市重点污染源锅炉使用情况,通过对全市重点污染源锅炉的普查,分析了哈尔滨市重点污染源锅炉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物排放特征,为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了解和掌握哈尔滨市区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污染物排放,改善与保护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地方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做法,阐述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制定、数据比对和审核、普查成果后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环保局污染源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办的统一要求,开展普查工作.主要工作流程有领导重视、大力宣传、统一思想、培训队伍、做好拉网清查,认真核实汇总,严格审查等工作流程.从而保证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科学有序、高效优质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4.
大力防控 应对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2009,427(17)
国家重视:加强污染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污染源普查为契机,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重点产业源增长对北部湾地区气态污染物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污染源普查资料制作北部湾地区2007年人为排放源清单,以及中期/远期参比情景(REF15/REF20)和远期调控情景(SCEi20)下的排放源清单.采用WRF-Chem模拟北部湾地区空气质量现状及未来变化.2007年SO2和NO2月平均质量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比较吻合.广东、广西(海南)地区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低)....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08,(1):63-63
2008年1月4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强调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调查,科学普查,依法普查,保证质量,把普查污染源与健全环境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结合起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翔实、全面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部门关于污染源的两项重要调查制度分别为生态环境统计调查和污染源普查。二者在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重叠性,并行开展会带来重复调查、生态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数据衔接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修订《环境统计管理办法》,明确生态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关系定位,避免重复调查;在污染源普查前做好调查制度、核算方法以及产排污系数等技术层面衔接,用污染源普查代替生态环境统计;在污染源普查后做好相关数据衔接,实现生态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8.
建立污染源普查与GIS相结合的污染源普查GIS系统,不仅是对污染源普查成果的重要开发,也是对环保信息化进程的极大推动。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面宽量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各地在国家、各省普查办的指导下,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和相关制度,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没有经验可寻而且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本文从完善技术规范和改进数据处理方法上探讨提高污染源普查工作效率的措施,希望能对下次污染源普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普查基层工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业污染源普查的基层工作经历,分析污染源普查特点和要求,对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清查、普查环节提出了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改进,总结出一套工业源普查基层工作方式,为今后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