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并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分析和归纳.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着眼于环境问题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强调主动性和前瞻性,解决了线网规模、线位优化、敷设方式、敏感目标避让及保护等规划层次上应处理和能处理的环境问题.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必须正确把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与城市轨道交通单条线路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与联系,抓准评价指导思想与评价目的,结合各城市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特点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和重点评价内容,着重从规划层面提出规划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用地控制建议等,以弥补后续建设项目环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线网规模、线位优化、敷设方式、敏感目标避让及保护等方面体现规划环评的价值,实现规划编制的及早参与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军  郝大举 《污染防治技术》2006,19(1):26-27,66
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作出了概述性的介绍,并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得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自然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资源利用指标、能源利用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5大体系。列举了当前适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依据 ,对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为评估和管理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风险问题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制度框架.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总结了中国将气候变化因素融入环评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在气候变化因素融人环评的尝试主要集中在战略环评层面.由于没有相关的技术导则指引,也缺乏实践经验,相关案例中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影响的角度和选择的...  相似文献   

5.
以规划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基础,以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确定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后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规划文本,实施规划,并对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不断修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将有效降低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损失,实现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生态影响,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改进与完善的方向必然是与决策体系的融合。以城乡规划为例,研究规划环评与城乡规划过程如何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实现融合。提出了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整合的实施框架,并识别出城乡规划的10个重要的决策阶段。进一步,针对其中的5个重要的决策阶段,阐明了规划环评如何参与规划过程,从而实现规划环评与决策过程全过程的融合。此外,要使规划环评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使决策者将规划环评作为一种内部程序,而非外部强加的对其行政权力的干预。只有决策者认同规划环评可以成为部门协商与公众参与的平台,可以帮助其实现本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可能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和采纳规划环评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比较研究,从评价对象、范围、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目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规划环评应实施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首先讨论了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涵义和作用,以及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对象、形式、时机,然后根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现状,提出了提高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既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参与宏观决策的有效途径.在对江苏、云南、重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重点研究了浙江省在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浙江省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关键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建立其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内容.提出了水产养殖规划显著环境影响识别的必要性和方法,引入了关键控制点的概念和识别方法,提出了建立关键指标体系的方法.同时,根据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提出了规划层次的评价指标和水环境状态反应层次指标的两级指标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1.
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建议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规划环评从决策、计划的源头来控制经济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具整体性和前瞻性。从规划环评的内涵分析入手,比较了其与建设项目环评的优势性,概述了目前规划环评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以及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重点对规划环评在中国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减少决策失误、保证科学发展的基本手段.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能有效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实施.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分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循环经济的关系,讨论了将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纳入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途径.结合天津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技术思路的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循环经济理念的落实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越来越多的区域规划涉及贸易活动内容,贸易活动在中国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压力,因此将区域贸易规划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是大势所趋。首先研究了贸易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机制,通过"自由贸易→经济活动→环境影响"的链式反应分析,从规模、结构、技术效应3个方面进行环境影响途径分解;探讨了区域贸易规划环评的工作流程;其次,根据贸易对环境影响效应理论,提出区域贸易规划的环评方法;最后,以《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德宏州贸易规划环评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可为中国未来区域贸易规划环评提供一定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战略环境评价的基本内涵.针对当前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选择替代方案不完善和评价结果不能有效执行这2个突出问题.并进行了产生原因的深层分析.随后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理论及现实需要,提出替代方案优化论证和评价结果有效执行的基本思路,以期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是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新阶段。中国至今尚无明确的、系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和规范,其评价理论仍在探索之中。分析了国内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和现状。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强调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探讨了该层次评价的介入时间、评价原则、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内容,提出从生态合理性、绿色化程度等方面考虑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与土地规划利用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特性,从程序、内容及方案论证上提出环评和规划整合的途径,克服了土地规划中的环境障碍,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合法权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响应综合的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影响评价(EIA)的要求,有必要进行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本文介绍了累积环境影响的概念模型、分类和特点,并探讨了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点源预测模型软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计算各种大气扩散模式下的地面污染浓度,然后据此结果作出评价.为方便气象资料的整理和大气扩散的计算,因此使用Matlab软件,编制这套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点源预测模型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5年多以来,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开展有效推进了中国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该领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回顾国内外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就中国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在层次性、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把握以及如何有效融入决策过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建议尽早开展利益相关方分析、推广"综合情景+定量模型"的技术方法、引入制度分析方法并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等,为完善中国的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清洁生产的内涵,清洁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重点列举了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指标,最后指出了环评中的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