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三年的灾后重建,汶川地震灾区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然而在国家大规模重建资金及社会无偿捐赠的拉动效应基本结束的后重建时期,汶川地震灾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资金来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时期融资和后重建时期融资进行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后重建时期汶川地震灾区满足融资需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玉树地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地震不仅造成当地百姓重大人身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给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8月I2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对外全文公布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重建规划”),向国内外征求意见和建议。“重建规划”指出,灾区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经测算约为1万亿元。  相似文献   

4.
芦山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是地形条件极其复杂的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更加严重。由于地震而引发的次生灾害对于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约束因素,震后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面临威胁。因此,修复生态系统,实施生态补偿是震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文章分析了芦山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及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提出了震后生态补偿的思路、重难点和对策建议,以供雅安灾后生态重建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态功能区划是中国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其内涵、主要功能及要求决定了其成果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环评对生态功能区划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为中国规划环评技术的发展完善和开拓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环评为例,简要论证生态功能区划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恰地震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地震是成功迁址重建的启示例。20世纪这里已发生里氏4.7级以上地震百余次。6级~7级地震10多次。乌恰老县城地基是粉细砂层,抗震性能较差。1986年按国务院决定开始新址搬迁,1989年完成了全部搬迁,1990年4月17日乌恰西南6.4级地震、1993年12月1日发生6.2级地震、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发生6.9级地震,所有这些均未对乌恰新城有影响,这是一个成功的搬迁的典例。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灾后重建需充分考虑规划环评地震可能严重损坏灾区生态系统,目前至少可以看到4类生态问题的存在:地震导致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环境灾害;防疫过程中使用的大量消毒剂、灭菌剂以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腐烂动物尸体等,威胁到河流水环境和群众饮用水的安全;地震将改变部分珍稀动物的食物结构和生活习性,并直接导致其数量的减少,造成了生态功能的下降;地震还造成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8.
由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举办的地震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国际经验交流会7月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经验交流会旨在借鉴国际上地震灾后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技术,指导中国地震灾区解决环境问题,将地震对灾区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9.
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由国务院30多个部门和四川省政府组成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将用5个月的时间拿出震区的重建规划。潘岳表示,灾区重建不能是简单的恢复,规划环评应该作为重建规划的基础依据,为长期减灾防灾机制的建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中国遭受了里氏8.0级地震的袭击,500多万人的生活被永远改变.地震对人们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应对.政府和民间社会力量都被紧急动员起来支持和帮助所有受灾民众.在这样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受灾民众的需求无疑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不过我们也应考虑更长远的自然需求.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给我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今,灾后重建是我们最大最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从国内外灾区重建经验和教训的实例出发,探讨灾后重建问题,为我国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后生态系统重建中的植被恢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震对震区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出发,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重建中植被恢复的技术和做法.大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毁坏了植被生存的土壤环境,致使土壤遭受重金属、有机物以及核辐射的污染,而植被可以修复退化的土壤生态系统.对于森林,草地.江河等自然生态系统,植被选择应以原生种类为主,以促进生态系统进行原生演替;而农田、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应以生产生活、景观营造、生物修复为目的,宜选择当地主要优势农作物、观赏性好、抗污染的植物,以控制生态系统次生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在各类生态系统重建中,应防止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多元化资金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背景,针对灾后重建资金需求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提出灾后重建资金来源应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走多元化的道路;并分别从财政资金支持、信贷资金支持、社会资金支持、国外资金支持、保险资金支持、证券市场资金支持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财政资金引导下,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资金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环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环境影响篇章>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从规划环评的特征、技术路线、主要评价内容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对灾区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环评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国城镇体系规划及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环保部:指导灾区开展污染防治 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环境保护部紧急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指南》、《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固体废物安全处置技术指南》和《灾后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清理指南——现场操作手册》,并已送往地震灾区一线,指导灾区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7日晚,舟曲县城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章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气象和水系水文条件等五方面阐述了舟曲县自然环境整体背景,并分析了此次“8.7”泥石流形成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总结了“8.7”泥石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为舟曲灾后重建提出了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8月7日晚,舟曲县城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章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气象和水系水文条件等五方面阐述了舟曲县自然环境整体背景,并分析了此次"8.7"泥石流形成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总结了"8.7"泥石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为舟曲灾后重建提出了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视公园避难功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在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抗震救灾的重点也已经从生命的抢救和伤员的救治中,逐渐转向了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半定量的方法,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规划实施强度两个方面分别研究,选取12个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对地震灾后住房重建规划实施活动的生态影响进行预测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灾区重建活动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09,(3):83-85
本期讨论话题: 时光荏苒,转眼已至汶川地震的“周年祭”:伤痕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难以抹平,然而逝者需安息,生者要前行。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接下来的几年。这里还将接受上万亿的投资,大量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房屋需要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