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弄清某型引信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失效模式,研究高温高湿环境对引信薄弱部件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类比热扩散仿真,建立湿扩散仿真方法。以某型引信为研究对象,开展湿仿真、热仿真、湿-热-机械耦合仿真,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找出薄弱部件,分析其老化失效模式。结果 在环境温度为85℃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仿真时长设定为1 h,结果显示,引信内部温度传递基本达到饱和,湿度分布梯度明显,产生的应力集中和变形量最大在涡轮电机外壳,达0.19 mm,并产生了约17 MPa的应力集中,与真实样品出现的失效部位与失效模式高度一致。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下,湿-热耦合应力将导致引信出现缺陷,缺陷集中在电机外壳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厘清某型引信在贮存14 a后的失效模式,研究温度周期性交变对引信及其薄弱零件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基于时间硬化的蠕变仿真方法。以某型引信为研究对象,开展周期性温度交变的蠕变仿真,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和实物的对比分析,找出薄弱零件,分析其老化失效模式。结果 在每个周期内环境温度循环条件下,仿真时长设定为14 a,结果显示,引信整体蠕变应变率超过1%,平均压紧应力下降21%,松弛稳定性变弱,密封性在一定程度上变差。其中,引信电机外壳、电机扇叶、底部线路对接板为薄弱零件,容易发生失效行为。结论 引信贮存在典型西南湿热环境14 a后,周期性温度交变应力将导致引信出现缺陷,缺陷集中在电机外壳、电机扇叶、底部线路对接板处,应重点对这些部位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3.
基于ANSYS仿真的引信振动强化试验夹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引信振动强化试验中,对夹具的性能具有很高的要求。利用夹具设计理论对夹具所用材料、结构进行分析,并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对所设计的引信夹具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了夹具的固有频率,使之能够满足引信强化振动试验的要求。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从而为引信夹具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液氨属于低沸点化学物质,为了储存和运输方便通常以高压、低温储存于高压设备中,当设备失效时,液氨有毒有害物质将会泄漏至大气中,导致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利用挪威船级社(DNV)的PHAST软件对某化工厂某区域内所有设备和管线在各种场景下液氨发生泄漏事故的后果进行了模拟,并对典型场景下液氨泄漏事故的致死率、扩散浓度范围进行了分析。通过PHAST软件将各种场景下的液氨泄漏事故后果与其对应的事故发生频率综合之后,得出了该化工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的社会风险曲线和个人风险等值线,可直观地看出该化工厂对周围人口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可定量得出对周边环境的具体个人风险值。该研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事故条件下的应急救援具有指导意义,其定量风险评估结果将是解决事故和处理污染危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某电子时间引信在?60~140 ℃下电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失效机理。方法 利用高低温试验机开展步进应力强化试验,增加和细化引信检测参数,在被试引信工作状态下全程记录电参数的变化,开展失效机理分析。结果 得到了引信基准频率、电能损耗率等电参数的温度特性规律和参数变化范围,发现了?60 ℃低温掉电、130 ℃高温短路等故障模式和机理,并提出改进建议。结论 验证了极端温度应力叠加电应力的强化试验方法,获得了引信电性能参数变化规律,发现了极端温度条件下新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6.
某型电子时间引信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装配于某型多管火箭弹的电子时间引信和我军现已装备的传统的电子时间引信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是未来电子时间引信的发展趋势.电子时间引信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军品,为了保证高的可靠性,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其关键性能进行检测,现有国军标中关于电子时间引信检测的项目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在分析这一电子时间引信可靠性失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生产过程中的检测项目,为以后深入研究检测的手段和方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铝矾土的运输是从几内亚博凯港至我国滨州港的国际(海陆)运输,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运输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风险源,需要识别其中潜在的风险,并对该铝矾土国际运输过程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和风险矩阵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我国铝矾土国际(海陆)运输过程进行风险评估。首先,采用FMEA法分析了铝矾土国际(海陆)运输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将其转化为风险因素;其次,综合考虑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后果的影响程度,采用风险矩阵法对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等级进行了划分,并绘制了风险矩阵图谱;最后,对风险程度处于合理控制和严格控制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以实现对铝矾土国际(海陆)运输风险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丙烯球罐可能发生的事故原因,以某化工企业丙烯球罐区为例,运用挪威DNV公司的PHAST软件模拟了不同孔径条件下,泄漏扩散浓度定量分析的结果,通过下风向距离、云团宽度来分析火灾爆炸区域,为提高丙烯球罐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ALOHA软件考查泄漏孔径、风速、泄漏位置对氯乙烯储罐泄漏造成的有毒气体扩散及火灾爆炸事故后果的影响情况,定量给出事故影响范围,并分析不同事故场景对储罐下风向1km处敏感点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氯乙烯储罐泄漏导致的有毒气体扩散和BLEVE事故可能会对该处人员造成伤害。针对氯乙烯储罐泄漏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一步使用鱼刺图对储罐泄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确定外界电磁能量究竟如何进入到引信电路内部,针对无线电引信的电磁能量耦合路径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多种引信进行不同形式的连续波、强电磁脉冲电磁辐照效应试验,对比引信天线、孔缝、弹体、电源模块等部位的能量耦合可能性。分析连续波、强电磁脉冲电磁环境对无线电引信作用的耦合规律。结果确定了电磁信号类型和引信接地结构是影响电磁能量耦合通道的关键因素,揭示了前门耦合是连续波电磁辐射环境的最主要方式。结论弹体或引信前端与电路共地的金属部件是强电磁脉冲辐射环境的主要能量路径,从而为无线电引信抗电磁性能加固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在靶场中应用的屏蔽技术、接地技术、滤波技术、静电放电保护措施、机动车辆干扰控制等硬件抗干扰技术以及常用的软件抗干扰技术,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靶场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12.
可靠性鉴定试验受试样品的软硬件联合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一种可靠性鉴定试验中受试样品的软硬件联合测试方法,首先总结了软硬件联合测试的目的、对象、实施时机及传统测试需要的改进之处和可借鉴之处,进一步研究了软硬件联合测试与传统可靠性试验的关系。然后在考查软件与硬件测试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层结构立体测试运行剖面的方法,即利用子剖面与环境剖面的对应关系建立软件测试与硬件测试的联系,将两种测试统一在同一时间轴上,得出了软硬件联合测试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信息钮巡检管理系统在油库的应用.介绍了信息钮巡检管理系统的硬件构成、线路及岗位的位置、管理软件、系统特点.信息钮安全巡检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巡检人员科学、准确的考核与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采集航空地面电源在高原环境下的运行状态参数,给出了一种基于S3C2440的高原型地面电源数据采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系统通过应用S3C2440处理器控制多路模拟开关,利用分时复用技术将地面电源多路传感器数据送入数据采集卡。将所获得的数据存储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为了方便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还提供了生成报表、存档、打印输出等功能。系统分析软件能够直观地观察特征参数的详细情况,通过编程实现对实验结果数据的复现,运行曲线显示、数据表格显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EC61508和IEC61511工程应用要求为依据,集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仪表功能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分配、安全要求规范(SRS)制定、SIL验证、可靠性数据管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安全仪表系统可靠性专用评估软件。  相似文献   

16.
较详细地分析了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的技术特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体系结构,以及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SPSS软件对饮用水水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饮用水水质评价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利用SPSS软件对某市多个水厂供水管网监测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指标权重选取方面能尽量减少主观误差,且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一套基于中频信号基带数字信号处理的软件无线电平台。方法通过选择芯片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出合适的PCB板。结果主要依据软件无线电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A/D+FPGA+D/A的硬件设计方案,该系统包括了前端的A/D数据采集和后端的D/A模拟数据恢复的详细收发电路原理设计。结论构建了一个从前端数据接收到后端模拟发送的高速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平台。  相似文献   

19.
大连湾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信息系统概念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原理和沿海地区地方政府的经济条件,以大连湾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了排放入海湾的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涉及系统建设的原则,数据类型,软件,硬件,用户界面和功能。为我国海湾污染物控制工作提供经济实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