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采自山东塔山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 树芯样本进行交叉定年后建立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序列(δ13C 序列)。将得到的树轮δ13C 序列进行校正以去除大气CO2的影响,提取其高频部分分析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发现黑松树轮δ13C 的高频序列与对应年份平均气温的响应比对降水量的响应显著。气温和降水对树轮δ13C 的影响均有滞后效应,即塔山地区树轮δ13C 能记录冬季气候变化。在相关分析基础上用回归方程重建了山东塔山地区近七十年冬春季节(即上年12 月— 当年5 月)的平均气温,分析发现重建序列有明显的冷暖交替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树轮图像分析法,获取了阿尔泰山较低海拔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的全轮、早材和晚材树轮宽度数据,并建立三种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对树轮宽度年表统计特征及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早材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更强,而晚材宽度中含有的气候信息相对较少。三种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较为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水分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其中,全轮和早材年表与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总降水量正相关性最高(p<0.01),晚材年表与当年4月至7月总降水量正相关性最高(p<0.01)。上年降水量的滞后效应对早材生长的影响比晚材更大。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降水量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河西走廊东大山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树轮样本提取纤维素并测定其稳定氧同位素比率(δ18O),建立过去205年来树轮δ18O年表序列。与观测数据相关分析发现树轮δ18O年表与周边7—8月平均水汽压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43,n=59,p<0.001),因此重建了河西走廊东大山周边过去205年的7—8月平均水汽压变化序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达41.4%,分段检验表明水汽压重建结果稳定可靠。在重建的205年中,水汽压力偏大阶段有6个,偏低阶段有7个。该重建序列与周边地区的水文气候重建的干湿阶段变化及西北地区极端干旱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并可代表大区域范围水汽压变化,进一步证明了本文重建序列的准确性。空间相关分析结果暗示研究区7—8月水汽主要受亚洲季风影响,同时伴有少量西风水汽传输。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油松年轮中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和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物中稳定碳同位素δ13C变化和环境关系密切,通过研究贺兰山油松(Pinus tabulacformis)植物纤维素中稳定碳同位素δ13C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该地区树轮纤维素中稳定碳同位素序列和大气中CO2的含量关系密切,据此可以推算大气中的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还发现植物纤维素中稳定碳同位素δ13C的变化和生长年1~7月的总降水量显著负相关(r=-0.515,a=0.05),而和当年6~8月的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r=0.427,α=0.05).通过对比树轮纤维素稳定同位素δ13C值和太阳黑子之间的关系,发现太阳黑子活动最强的年份往往对应较高的树轮纤维素δ13C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同位素的不同土地利用区域水体硝酸盐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所在流域内的水质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典型城市河流(京杭运河杭州段)和典型山林农业区河流(余英溪)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同位素技术(δD-H2O,δ18O-H2O,δ15N-NO3-δ18O-NO3-)结合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SIAR)模型,对运河和余英溪的硝酸盐来源进行了识别并计算了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运河和余英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氮污染,运河以NO3--N和NH4+-N为主,余英溪以NO3--N为主.运河和余英溪水的氢氧同位素(δD-H2O,δ18O-H2O)沿当地大气降水线分布,两者存在明显线性关系(R2=0.78),表明降水是这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源.运河和余英溪水体NO3-的氮同位素值(δ15N-NO3-)均小于15‰,说明这两条河流中主要存在硝化作用.部分运河水样NO3-δ15N-NO3-/δ18O-NO3-值介于1.3~2.1之间且伴随着低浓度的DO和NO2-,可见部分运河水体存在反硝化作用.运河水样δ15N-NO3-值(均值:6.1‰)明显高于余英溪水体δ15N-NO3-值(均值:2.3‰).各NO3-源对运河的贡献率:生活污水/粪肥(37.0%) > 土壤氮(35.7%) > 化学肥料(19.1%) > 降水(8.2%);对余英溪的贡献率:化学肥料(46.1%) > 土壤氮(22.8%) > 降水(17.3%) > 生活污水/粪肥(13.8%).在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城市区域的河流(运河)中由于生活污水的零星排放和城市降雨径流的汇入导致生活污水/粪肥类氮源的污染明显加剧.化学肥料不可避免地成为山林农业区河流(余英溪)的主要污染源,可见农业面源污染带给所在区域水体的氮污染已非常严重.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降水对于水体NO3-的贡献降低.反硝化作用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对利用SIAR模型计算各NO3-源的贡献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生活污水/粪肥和化学肥料的影响很大,对土壤氮的影响其次,对降水的影响最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川东北狮子洞石笋SI2高分辨率稳定氧同位素组成( δ18O),重建了该地区过去~2 ka降水变化历史。SI2的 δ18O记录显示川东北地区在~600 a前出现过一次干旱事件,该事件在SI2的生长发育和碳酸盐沉积中也有显示。在川东北地区这一事件表现为三幕结构。该事件在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些石笋记录中也有显示,也与历史文献记载一致;但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古水文记录中没有明显显示。这一事件的成因还有待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是河北南部城市(石家庄、邢台和邯郸)退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后10位的关键阶段.基于2020年4~10月南部城市的15个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臭氧(O3)逐时数据和3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监测站的逐时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时空演替、O3生成潜势(OFP)、后向轨迹模式和空间统计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南部城市4~10月O3变化呈倒"U"型分布,空间呈南高北低的格局,6月O3污染最重,其ρ(O3)依次为:邢台(233.8 μg ·m-3)>邯郸(225.2 μg ·m-3)>石家庄(224.8 μg ·m-3),O3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与湿度和VOCs呈反相关;②4~10月ρ(TVOC)依次为:邢台(274 μg ·m-3)>石家庄(266 μg ·m-3)>邯郸(218 μg ·m-3),烯烃和芳香烃的总OFP占比均超过一半;③南部城市O3污染轨迹具有空间方向性和关联性,经过石家庄到邢台的轨迹ρ(O3)均值(198.92 μg ·m-3)最高,经过邯郸到达邢台的O3污染轨迹频数最多;④南部城市传输贡献上,邢台对石家庄的O3传输贡献率最高(27.39%),邯郸对邢台的VOCs传输贡献率最高(32.76%).  相似文献   

8.
符传博  丹利  佟金鹤  徐文帅 《环境科学》2023,44(9):4799-4808
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了2015~2020年海南岛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O3生成敏感性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O3-8h (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表现为西部和北部偏高,中部、东部和南部偏低的分布特征,2015年O3-8h浓度最高,2019年O3-8h浓度超标占比最大.O3-8h浓度与平均气温(P<0.1)、日照时数(P<0.01)、太阳总辐射(P<0.01)、大气压和平均风速呈正相关关系,与降雨量(P<0.05)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卫星遥感数据显示,2015~2020年海南岛对流层NO2柱浓度(NO2-OMI)和HCHO柱浓度(HCHO-OMI)呈相反的变化趋势,2020年NO2-OMI较2015年上升了7.74%,HCHO-OMI下降了10.2%.海南岛属于NOx控制区,近6年FNR值(O3生成敏感性)呈波动式地下降趋势,其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14和-0.123 a-1.气象因子与海南岛FNR值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现有林地多为人为破坏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目前很难在该区找到适合树轮气候学研究的老龄针叶树种,在此背景下,寻找适合开展树轮气候学研究的替代树种尤为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中部桥山林区的老龄麻栎林为研究对象,为该区建立了近一百多年的标准年表(1891—2016)和差值年表(1884—2016),评估其树轮气候学研究潜力。相关计算表明,麻栎差值年表与当年3—7月降水量相关最高(r=0.58,p<0.001),几乎达到了可以重建的水平。该年表还与陕西中北部旱涝指数和黄土高原西部树轮降水重建序列显著相关,共同反映了区域降水变化历史。空间相关分析也进一步说明了桥山麻栎差值年表对区域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强代表性。本文首次利用黄土高原中部阔叶树种开展树轮气候学研究,发现了麻栎树轮宽度年表具有记录过去降水变化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黄晴  黄银芝  张珊  金丹  高松  修光利 《环境科学》2021,42(10):4621-4631
为研究上海某石化工业区臭氧来源特征,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对该工业区O3及其前体物和气象参数展开了为期3个月(2020年6~8月)的同步连续观测.采用TCEQ(Texas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方法研究工业区区域背景和本地生成O3浓度贡献,并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园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东风,平均温度为27.12℃.ρ(VOCs-36)日均值为32.05~240.51μg·m-3,烷烃浓度占比最大;ρ(NOx)日均值为10.15~47.51μg·m-3;ρ(O3)为31.81~144.43μg·m-3.②TCEQ法得出的区域背景O3浓度[ρR(O3)]为32.63~191.13μg·m-3,本地生成O3浓度[ρL(O3)]为16.08~134.25μg·m-3,区域背景占比ω(TCEQ)为32.6%~87.7%.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的区域背景[ρPCA-R(O3)]为66.38~219.83μg·m-3;③TCEQ法计算得出的本地生成O3浓度变化基本能够与该园区内臭氧生成潜势的变化对应,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吻合效果,经验证结果具有可靠性;④剔除由于站点浓度异常情况带来的计算误差,观测期间区域背景O3占比基本处于75%~95%范围内.综上,园区内O3浓度组成以区域输送为主,应重点关注工业区周边城市的O3污染治理,落实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当前国际化学危险品的各种分类体系,对比了GHS与TDG、EU_CLP、DOT、WHMIS等对化学危险品的具体分类。有助于GHS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推进GHS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刘绮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5):21-23,27
以某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实例,寻求值-排污-水质综合协调解方法,寻求净收益最大时的总体规划方案。建立目标参数规划模型,寻求不同生产规模条件下的产值-排污-水质协调解,又探讨了水环境标准约束下的某化工区废水治理费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34-135
介绍了滇池水质状况,对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毒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西部污灌区 .进行了污染物 (重金属和矿物油 )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OECD指南 ,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植物试验以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50h ,蚯蚓毒性试验以蚯蚓死亡率、体重增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28d .土壤中矿物油含量在145mg/kg~1121mg/kg ,重金属Cd为0.34mg/kg~1.81mg/kg .土壤对植物和蚯蚓显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土壤的蚕豆根尖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 .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0%至-35.1% ,蚯蚓死亡率为0%~40%.体重增长抑制率由14d的-2.3%~-19.4%在28d增加到-2.1%~10.7% ,蚕豆根尖微核率最高达6.62/100.研究表明 ,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较低 ,但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 .  相似文献   

15.
对乌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进行了划分,以乌海市2011年城区环境噪声监测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乌海市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城区面积分布状况和达标情况。  相似文献   

16.
后勤装备防腐涂层加速试验环境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后勤装备服役特点,综合考虑亚热带沿海地区湿热、紫外光照、盐雾等主要腐蚀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后勤装备表面涂层的加速试验环境谱,给出了各环境块的具体确定方法,并且提出了建立加速谱与装备实际使用环境的当量加速关系的方法。为后勤装备外露关键部位涂层使用寿命评定、涂层有效性检验和腐蚀修理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烟气脱硫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分析烟气脱硫石膏的性能 ,介绍了脱硫石膏的利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利用脱硫石膏生产建筑材料 ,如 β石膏和α石膏的工艺日臻成熟 ,利用脱硫石膏生产水泥辅料已进入工业化 ,而利用脱硫石膏生产充填尾砂胶结剂已经完成试验阶段 ,脱硫石膏在农业上也有很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区分类管理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管控制度,生态保护地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及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地之间的协同管控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地(即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生态空间、植被生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内容,基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省域”的管控梯度差异,评估分析了生态保护地的协同管控成效。结果表明:(1)从重要生态空间协同管控成效来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最高、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最低,这与生态保护管控严格程度呈现很好地正相关。但是1980—2015年间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与管控严格程度没有表现出正相关。(2)从植被生态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点,与东部分布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西部分布较多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特征一致。但是,由于湿地及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在吉林西部草原和平原区的面积比例较高,自然保护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植被覆盖稳定度低于重点生态功能区。(3)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出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与这两个区域主要分布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密切相关,也与分布着大面积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且年际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氯苯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经过2个月的驯化,从某染料厂和某毛纺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够生长于1,4-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的4种微生物.通过测定该混合菌降解氯苯类化合物过程中的累积好氧量、微生物生长曲线及降解产物Cl-的释放,证明在好氧条件下该混合菌能够以1,4二氯苯和1,2,4-三氯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降解产物Cl-浓度的变化与微生物生长周期有关.通过好氧振荡瓶培养法测得3种氯苯的生物降解顺序为:1,4-二氯苯[356.7μg/(L·d)]>1,2,4-三氯苯[110.4μg/(L·d)]>六氯苯[~6μg/(L·d)],说明氯取代数越多,氯苯类化合物越难被好氧降解.  相似文献   

20.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在实际应用中稳定性较差,通过对显色反应条件的试验,以及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测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