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CaCl_2和纳米SiO_2-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对含氟废水进行两步除氟。实验结果表明:ρ(F-)为420.0 mg/L、pH为8.5的含氟废水经CaCl_2处理后ρ(F-)降至26.5 mg/L;在二级除氟pH为11.5、复合混凝剂加入量(复合混凝剂与废水体积比)为0.50%的最佳条件下处理60 min后废水中ρ(F-)降至5.7 mg/L,而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二级除氟时,ρ(F-)可降至8.7 mg/L,表明复合混凝剂比PAC的除氟效果更佳。复合混凝剂中自由离子和单体羟基配合物形态Al和Fe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76.5%和92.5%,而低聚合度的多核羟基配合物及高聚物形态Al和Fe的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铜、纳米γ-Fe2O3和硫脲为原材料,乙二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磁性CuS/γ-Fe2O3复合光催化剂。考察了该光催化剂对刚果红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在m(CuS):m(γ-Fe2O3)=2:1、刚果红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光催化剂投加量为0.6 g/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刚果红去除率达96.51%。阴离子Cl-、NO3- 及SO42-对该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其中SO42–的促进作用最显著。该光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重复使用6次后刚果红去除率仍高达90.50 %。  相似文献   

3.
对Mn/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头孢合成废水的催化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Mn(NO32溶液为浸渍液,Mn/γ-Al2O3催化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0.10 mol/L、浸渍时间9 h、焙烧温度400 ℃、焙烧时间2 h;在反应时间为30 min、废水pH为9.0、臭氧通量为4.6 mg/min、催化剂加入量为5 g/L的条件下,当进水COD、BOD5、ρ(氨氮)和色度分别为220~250 mg/L,8~10 mg/L,10~12 mg/L和60~70倍时,出水COD、BOD5、ρ(氨氮)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30%,33%和93%,出水水质满足GB 21904—2008《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γ-Al2O3作为载体,先后负载CeO2,MnC2O4,Fe(NO33,CrO3,Ni(NO32,NH4VO3等多种金属组分制备γ-Al2O3负载多金属复合催化剂,并用于模拟烟气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通过SEM和XR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Fe,Mn,Cr的添加能增加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提高催化剂的N2选择性;γ-Al2O3对活性金属氧化物的负载效果良好。实验结果表明:各金属化合物的最佳加入量为 w(MnC2O4·2H2O)=20%,w(Fe(NO33·9H2O)=15%,w(CrO3)=10%,w(Ni(NO32·6H2O)=5%,w(NH4VO3)=10%,w(CeO2)=5%,w(γ-Al2O3)=35%;以在最佳正交实验条件下制得的γ-Al2O3负载多金属复合物为催化剂,在脱硝反应温度为205 ℃的条件下,NO转化率为96.7%;γ-Al2O3负载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经5次重复使用,NO转化率仍可稳定在94%左右。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解法产生活性氯,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考察了活性氯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并对Ti/RuO2-IrO2-TiO2电极电解实际含氯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Cl-浓度和电流密度、减少SO42-浓度和极板间距、降低电解温度的方法能够提高活性氯产生量,从而提高电极降解有机物的效果;对于Cl-浓度为0.005 mol/L、COD为49 mg/L的废水,使用Ti/RuO2-IrO2-TiO2电极,在极板间距为0.5 cm、电解温度为20 ℃、电流密度为20 mA/cm2、初始pH为8.0的条件下电解处理60 min,废水BOD5/COD值由0.04提高到0.25,COD降至24 mg/L,达到DB 11/307—2013《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中排入地表水体污染物B类排放限值(COD≤30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陈东  曾玉彬  李源  汪勉  李嘉晨 《化工环保》2015,35(5):481-486
以纳米γ-Fe2O3为磁性介质制备了磁性纳米γ-Fe2O3/SiO2,并将其用于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γ-Fe2O3/SiO2呈不规则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38 nm,比表面积为74.35 m2/g,比饱和磁化强度为55 A·m2/kg。实验结果表明:γ-Fe2O3/SiO2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适宜在中碱性条件下进行,4 h即可达吸附平衡;在初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180 mg/L、γ-Fe2O3/SiO2加入量为2 g/L、初始溶液pH为7.0、吸附温度为298 K的条件下,吸附量最高为25.4 mg/g;共存金属离子会降低吸附效率,而少量的腐殖酸则会促进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控速步骤;等温吸附满足Langmuir模型,该吸附是一个物理吸附过程;用乙醇洗涤的γ-Fe2O3/SiO2重复使用4次时仍能保持约80%的原吸附量。  相似文献   

7.
徐正超  刘阳  王世琦  马聪  方峰 《化工环保》2019,39(4):408-412
以季铵盐改性硅藻土为吸油剂,采用吸附—电化学组合工艺处理拉丝废乳化液,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液pH为5.0、吸油剂加入量为20 g/L、反应温度为25 ℃的最优条件下吸附除油15 min,然后在清液pH为8.5、阳极电流密度为4 A/dm2的最优条件下电化学反应4 h后,废水无色无味,COD为43 mg/L,ρ(NH3-N)=0,ρ(Cu)= 1.6 mg/L,ρ(Zn)= 3.7 mg/L,浊度为1.1 NTU,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何北奇 《化工环保》2012,40(5):555-559
针对IGCC电站烟气排放ρ(NOx)不达标的问题,分别采用燃气轮机注氮脱硝和余热锅炉(余热蒸汽发生器,HRSG )SCR脱硝技术降低烟气的NOx排放量。介绍了两种技术的原理,比较了两种技术的脱硝效果、运行成本及技术特点。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安装了注氮设备的燃气轮机可以控制排气的ρ(NOx)小于90 mg/m3,但每年的运行成本较高(达2 250万元);在余热锅炉中安装SCR脱硝设备,性能测试数据符合设计要求,SCR出口ρ(NOx)小于50 mg/m3,且每年的运行成本较低,仅为422万元。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改性SiO2气凝胶,考察了经不同类型、不同配比的改性剂改性的SiO2气凝胶对模拟含Fe3+废水的吸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性SiO2气凝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三甲基氯硅烷(TMCS)作改性剂,V(TMCS)#x02236;V(正己烷)=1#x02236;5;当改性SiO2气凝胶加入量为75g/L、吸附时间为4h、Fe3+质量浓度为10mg/L时,模拟含Fe3+废水的Fe3+去除率为98.32%,剩余Fe3+质量浓度为0.168mg/L;采用改性SiO2气凝胶动态吸附处理流量为420mL/h、Fe3+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模拟含Fe3+废水,吸附后废水中剩余Fe3+质量浓度仅为0.196mg/L。  相似文献   

10.
高会杰  孙丹凤 《化工环保》2014,34(4):336-339
采用氨化—硝化—反硝化三段联合生物工艺处理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氨化过程中,当进水COD稳定为1 200~1 600 mg/L时,出水COD低于300 mg/L,COD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当进水ρ(有机氮)为100~160 mg/L时,出水ρ(有机氮)均低于30 mg/L,有机氮去除率大于80%,在整个氨化过程中,出水ρ(氨氮)较进水ρ(氨氮)提高了35~200 mg/L;硝化过程中,当进水ρ(氨氮)小于等于300 mg/L时,出水ρ(氨氮)最终稳定在15 mg/L以内,氨氮去除率大于90%;在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最终出水COD低于80 mg/L,出水ρ(总氮)低于25 mg/L。  相似文献   

11.
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处理锌冶炼含镉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厚华  朱挺健  刘泽  陈曼  王檑 《化工环保》2015,35(3):293-296
以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福美钠)作为脱镉螯合剂,以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脱除含镉废水中的Cd2+。在考察福美钠加入量、搅拌时间、聚合氯化铝加入量、沉淀时间等工艺条件对Cd2+脱除效果影响的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福美钠加入量为1.0 g/L、搅拌时间为20 min、聚合氯化铝加入量为0.2 g/L、沉淀时间为5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福美钠处理初始Cd2+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锌冶炼含镉废水,剩余Cd2+质量浓度降至0.008 mg/L,Cd2+去除率为99.99%,处理后的废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巯基乙酰聚乙烯亚胺处理含Hg2+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Hg2+的质量浓度100 mg/L、絮凝剂的加入量3.7 mg/L、废水pH=5.0、浊度为0时,Hg2+的去除率达到88%;Hg2+和悬浮物在废水中共存时,当Hg2+的质量浓度100 mg/L、浊度127 NTU时,Hg2+和悬浮物可相互促进彼此的去除,浊度的去除率由40%左右增至95%以上;用该絮凝剂处理实际废水(Hg2+的质量浓度 20~25 mg/L、浊度126 NTU、pH=3.5),当絮凝剂加入量为4.2 mg/L时,Hg2+的去除率为84%,浊度的去除率为97%,且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涂覆—热分解法与电沉积法制备了β-PbO_2/α-PbO_2/SnO_2-Sb2O3/Ti复合电极(PbO_2复合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线性极化法(LSV)和加速寿命试验对电极进行表征。将PbO_2复合电极用于处理甲苯二胺(TDA)废水,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对TDA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PbO_2呈梭状,β-PbO_2呈花菜状,多层结构的PbO_2电极利于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和活性;PbO_2复合电极的析氧电位(1.9 V)明显高于TDA的氧化电位(1.28 V),其使用寿命长达486 d;在电流密度为60 m A/cm2、Na2SO4质量浓度为10 g/L、电解时间为240 min的条件下,对COD为4 791.74 mg/L、TDA质量浓度为486.4mg/L的废水进行处理,TDA去除率高达97.3%,COD去除率可达88.1%。  相似文献   

14.
刘天禄  杨琦 《化工环保》2019,39(6):641-645
采用混凝—A/O生物膜法处理乳液聚合ABS树脂生产废水,确定了混凝预处理工序PAC和PAM的投加量,考察了混合液回流比(R)和A/O段总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废水中COD,NH_4~+-N,SS,TN等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RT为18~24 h、R为2~3的工艺条件下,A/O生物膜法好氧段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小于60.0 mg/L,ρ(NH_4~+-N)小于5.0 mg/L,TN小于15.0 mg/L,达到了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宵颖  赵毅 《化工环保》2018,38(4):425-430
采用有机合成法制备了类过氧化物酶(Fe-TAML)催化剂。利用制备的Fe-TAML催化H_2O_2脱除烟气中的Hg~0,考察了影响Hg~0去除率的多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Fe-TAML催化剂用量为0.08 g/L、H_2O_2浓度为0.035mol/L、溶液pH为9、反应温度为40℃、烟气中Hg~0质量浓度为101.00μg/m3的条件下,反应30 min的平均Hg~0去除率可达71.50%。以甲醇作为HO·的淬灭剂开展了淬灭实验,结合产物分析,推测了Hg~0的去除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Na BH4还原法将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镀铜废液中的Cu~(2+)制备成纳米铜粉,并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对还原反应后的废液进行絮凝处理。研究了n(Cu~(2+))∶n(Na BH4)、还原反应温度、还原反应时间及PAM添加量对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对回收的纳米铜粉进行了XRD和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Cu~(2+))∶n(Na BH4)=4∶6、还原反应温度为50℃、还原反应时间为2 h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低至1.1 mg/L,Cu~(2+)还原率达99.99%;可获得粒径为20~45 nm的近球型、高纯度、由多晶组成的纳米铜粉;当PAM添加量为10 mg/L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至0.35 mg/L以下,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小于0.5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零价铁(ZVI)活化过硫酸钠(PS)产生·SO_4~-,以·SO_4~-为氧化剂深度处理电镀添加剂生产废水。考察了废水p H、n(ZVI)∶n(PS)、c(S_2O_8~(2-))和反应温度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得出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废水p H为5.0,n(ZVI)∶n(PS)=1.00,c(S_2O_8~(2-))=15 mmol/L,反应温度为5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60 min,COD去除率达到76.8%,出水COD约为42 mg/L,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肖利萍  刘晓丹  刘喆 《化工环保》2012,40(4):411-417
研究了膨润土-钢渣复合吸附剂对模拟酸性矿山废水中Fe2+的吸附去除效果、Fe2+在吸附剂表面的赋存形态及其吸附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在处理含Fe2+模拟酸性矿山废水时,不仅能释放碱性物质中和酸,且发生了吸附-聚沉协同作用;Fe2+可与膨润土发生晶格置换,还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形成硅酸盐类矿物相,还有一部分通过配合作用生成多金属氧化物,最后一类是通过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 Fe(OH)2或Fe(OH)3受热分解而形成Fe2O3;被吸附的Fe2+中98.62%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于复合吸附剂中;复合吸附剂对Fe2+的吸附行为符合BET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4种纳滤膜处理某炼化公司的反渗透浓水。在初始COD为57.8 mg/L、TOC为23.94 mg/L、ρ(Ca2+)为289.0 mg/L、ρ(Mg2+)为54.6 mg/L、ρ(SO42-)为327.7 mg/L、ρ(Cl-)为1 106.8 mg/L的条件下,经纳滤处理后COD去除率达60%以上,污水COD降至30 mg/L以下,TOC去除率为31.9%~85.5%,阳离子的去除率为33.9%~97.0%,SO42-的去除率为63.3%~97.6%,Cl-的去除率较低。膜A的膜孔分布密集,具有很高的通量,对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截留效果较差;膜B和膜C对有机物和二价离子的截留效果较好;膜D的膜孔分布稀松,膜通量最低,对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截留能力均较强,但随出水体积的增加,对无机盐的截留能力下降较为明显。4种纳滤膜的性能各异,可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