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热带地区大部分树木缺乏清晰的年轮,因此树木年轮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树轮稳定同位素较树轮宽度能更好地记录环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研究年内稳定同位素可以提供气候变化的季节动态信息。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地区的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on)为研究材料,建立了1985—2018年的思茅松年轮宽度、早材和晚材稳定氧同位素( δ18OEW δ18OLW)年表,分析了树轮宽度、 δ18OEW δ18OLW年表与温度、降水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等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并研究了思茅松 δ18OEW δ18OLW记录的降水、SPEI变化以及与大尺度季风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思茅松树轮 δ18OEW δ18OLW的均值接近,并且均呈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可能与西双版纳地区的雾日减少有关。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响应不敏感,仅与上一年7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上一年7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δ18OEW主要记录了生长季早期(4月和5月)的降水和SPEI信号,而 δ18OLW主要记录了生长季末期(8月)的降水和SPEI信号。 δ18OEW δ18OLW分别能很好地代表区域5月和8月的干湿变化。树轮 δ18O也受到了ENSO的影响,其中树轮 δ18OEW与3—12月厄尔尼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树轮 δ18OLW与9—12月厄尔尼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该研究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思茅松树轮早晚材 δ18O具有重建区域干湿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粤西云浮市大气降水δ18O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05-04-05~2006-04-01期间在粤西云浮市采集了59次具有显著天气过程的大气降水样品, 并进行了稳定氧同位素测试, 结果显示此期间云浮市大气降水中δ18O值波动于-12.47‰~-0.18‰之间, 平均值为-4.91‰; 夏秋季(5~9月)的δ18O值相对偏低, 多数在-10.00‰~-5.00‰, 平均-6.30‰; 冬春季(11月~次年4月)的δ18O值相对偏高, 多数在-3.00‰~-1.00‰, 平均-2.20‰. 这些δ18O值与它们相应的气温、水汽压(e)呈较为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R)均达-0.60, 而与降水量的负相关性较差, 相关系数(R)为-0.33. 与大致同时期的广州降水中δ18O月平均值相比, 云浮降水中δ18O呈相对低值, 可能与云浮市受到了较强的西南季风叠加影响有关. 后推气流轨迹的结果表明, 这些大气降水δ18O值在前汛期(4~6月)、后汛期(7~9月)和非汛期(10月~次年4月)中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不同水汽来源决定, 表明降水δ18O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示水汽来源的作用: δ18O值偏高的大气降水其水汽可能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海区(包括我国南海海域)的变性热带太平洋暖气团; 而δ18O值偏低的大气降水其水汽则来源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变性热带海洋气团.  相似文献   

3.
大气降水δ18O值的空间分布可以为理解现代大气中的水分输送提供空间信息,也可以为解释古气候代用指标的环境意义提供基础。本文整理了黄土高原44个站点的实测降水δ18O数据,基于纬度和海拔构建回归模型并得到了黄土高原降水δ18O的同位素景观图谱,结合实测资料和图谱结果分析了降水δ18O的年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了两种全球降水同位素景观图谱产品的适用性,得出以下结论:(1)黄土高原降水δ18具有明显的年内变化特征,春夏季相对富集,秋冬季较为贫化。(2)黄土高原降水δ18O高值区多出现在南部的渭河谷地一带,低值区则主要出现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北部边缘。(3)黄土高原北部与西部降水δ18温度效应更为明显,向南和向东延伸,温度效应逐渐弱化。(4)两种全球降水同位素景观图谱产品对δ18值的最佳模拟结果均出现在夏季,冬季模拟较差。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氧化亚氮(N2O)的释放量占全球N2O释放总量的60%.其中,稻田土壤是N2O最主要的释放源.反硝化过程是稻田土壤N2O生成的主要微生物过程之一.本研究选取广东韶关稻田垂向土壤(0~10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乙炔抑制剂法测定了N2O产生潜势和反硝化潜势,并利用针对特异性功能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分析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0~1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N2O产生潜势最高,可达(0.020±0.0035)μg·g-1·h-1.反硝化功能基因中,nirK基因的丰度峰值((1.51±0.0015)×108 copies·g-1)出现在0~10 cm深度,而nosZ和nirS基因的丰度峰值((4.29±0.0015)×107 copies·g-1和(8.86±0.0010)×107 copies·g-1)均出现在10~20 cm深度.稻田垂向土壤中N2O产生潜势和相关的反硝化功能基因(nosZ、nirK和nirS)丰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在所有深度的土壤样品中nirK基因的丰度均高于nirS.基于nirK基因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最高(44.06%±6.14%,n=6).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土壤中N2O产生潜势与环境因子(TN、TC和含水率)、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以及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和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环境因子和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影响了N2O产生潜势的垂向分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上海地区2016年9月~2017年8月期间采集的大气降水样品,测定并分析了雨水中δD、δ18O和δ17O特征,进一步探索氘盈余(d值)和17O盈余的环境意义。结果显示:(1)降水同位素年内变化明显,δD、δ18O和δ17O同位素比值冬春偏重、夏秋偏轻,单次降水过程中同位素呈不断贫化的趋势;(2)δ18O存在降雨量效应和反温度效应:大气降水线方程、d值显示上海地区气候整体温和湿润,蒸发作用相对较小;冬春季降水较少,相对湿度较小,同位素较富集;夏秋季降水较多,相对湿度较高,同位素较为贫化;(3)综合分析17O盈余,发现上海地区大汽降水的水汽处于从海洋向陆地转移的过程当中,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沿途陆表蒸发,且雨季的大气降水来源主要为海洋气团,干季主要来源于内陆,以本地蒸发为主。  相似文献   

6.
任坤  潘晓东  梁嘉鹏  彭聪  曾洁 《环境科学》2021,42(5):2268-2275
利用多同位素(C、N和O)和水化学方法解析贵州八步地下河流域水体中硝酸盐(NO3-)来源与转化过程,利用SIAR模型定量计算NO3-不同输入端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NO3-污染严重,近38%的地下水样品NO3-超过饮用水限值.地下水的δ15N-NO3值介于2.3‰~30.33‰,均值9.68‰,δ18O-NO3值介于2.65‰~13.73‰,均值6.64‰,δ18O-H2O值介于-8.83‰~-7.37‰,均值-8.18‰.同位素组成(δ15N-NO3δ18O-NO3δ18O-H2O)指示硝化作用主导着流域内氮素循环.硝化作用产生的硝酸加速了碳酸盐岩溶解,导致地下水中δ13CDICδ15N-NO3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01),说明δ13CDICδ15N-NO3相结合是判断岩溶水中NO3-转化的有效手段.地下水和地表水中NO3-主要来源于土壤氮、粪肥污水和铵态氮肥料,其对地下水中NO3-贡献率分别为36.19%、33.71%和30.1%,对地表水贡献率分别为39.15%、36.08%和24.77%.岩溶流域内污水处理应同时去除污水中的NO3-和NH4+,农业区应科学施肥,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中NO3-的补给通量.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河西走廊东大山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树轮样本提取纤维素并测定其稳定氧同位素比率(δ18O),建立过去205年来树轮δ18O年表序列。与观测数据相关分析发现树轮δ18O年表与周边7—8月平均水汽压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43,n=59,p<0.001),因此重建了河西走廊东大山周边过去205年的7—8月平均水汽压变化序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达41.4%,分段检验表明水汽压重建结果稳定可靠。在重建的205年中,水汽压力偏大阶段有6个,偏低阶段有7个。该重建序列与周边地区的水文气候重建的干湿阶段变化及西北地区极端干旱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并可代表大区域范围水汽压变化,进一步证明了本文重建序列的准确性。空间相关分析结果暗示研究区7—8月水汽主要受亚洲季风影响,同时伴有少量西风水汽传输。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典型岩溶槽谷龙凤槽谷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集大气干、湿沉降和两条地下河(凤凰河、龙车河)水样,利用水化学、δ15 N(NO3-)、δ18 O(NO3-)、δ18 O(H2O)和δ13C(DIC)同位素等数据来探讨岩溶地下河水NO3-来源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两条地下河水化学类型均属于HCO3-Ca型,NO3-浓度变化范围在17.58~32.58 mg·L-1之间,平均值为24.02 mg·L-1,雨季略高于旱季,存在明显污染迹象;②两条地下河水δ15 N(NO3-)、δ18 O(NO3-)值变化于-3.14‰~12.67‰和-0.77‰~12.05‰之间,均值分别为7.45‰和2.90‰,表现为旱季偏正、雨季偏负的特点,且两条地下河水NO3-来源无明显差异,动物排泄物和生活污水是全年稳定来源,降雨、化肥和土壤氮是雨季地下河水NO3-的主要来源,硝化过程是地下河系统氮的主要转化过程;③两条地下河水(Ca2++Mg2+)/HCO3-的量比介于0.65~0.82之间,凤凰河均值为0.75,龙车河均值为0.70,δ13C(DIC)在-12.46‰~-9.20‰之间,凤凰河均值为-10.72‰,龙车河均值为-11.10‰,说明各个来源的HNO3和NH4+硝化形成的HNO3参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④地下河水中8%的DIC来源于HNO3溶蚀碳酸盐岩,凤凰河、龙车河分别为9%和7%.  相似文献   

9.
王雨旸  杨平恒  张洁茹 《环境科学》2022,43(10):4470-4479
为明确城市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硝酸盐污染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采集了重庆市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内的污水、井水和地下河水,测定其水化学和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值(δ15 N-NO3-δ18 O-NO3-).结果表明:①污水的δ15 N-NO3-δ18 O-NO3-分别介于-3.3‰~14.6‰和-5.2‰~20.6‰之间,说明污水中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排放及化肥渗漏;井水的δ15 N-NO3-δ18 O-NO3-分别介于3.1‰~12.6‰和2.9‰~8.9‰之间,说明井水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于粪肥及土壤有机氮矿化分解;地下河水中的δ15 N-NO3-δ18 O-NO3-分别介于5.6‰~28.6‰和-2.0‰~15.7‰之间,说明市政污水以及农田中施用的粪肥是地下河水中主要的硝酸盐来源.②基于MixSIAR模型计算得出,粪肥污水是地下河水中硝酸盐的主要贡献源,贡献占比为89.1%,土壤有机氮、化肥和大气降水贡献率分别为4.4%、3.4%和3.1%.③流域内的COD :ρ(NO3-)由低到高依次为:井水(0.14~5.15)、地下河水(0.50~9.36)和污水(4.08~89.50).仅有50%井水样品的COD :ρ(NO3-)略高于反硝化发生的化学计量比最低限(0.65),说明COD可能不足以支撑井水中发生反硝化,井水中的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未发生明显富集,验证了井水中未发生反硝化作用;90%地下河水样品的COD :ρ(NO3-)高于0.65,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同步富集,δ15 N :δ18 O为1.8,介于反硝化发生时的1.3~2.1,说明地下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发生了反硝化作用;所有污水样品的COD :ρ(NO3-)远高于0.65,其中25%污水样品的COD :ρ(NO3-)高于发生异化还原为铵(DNRA)的优势化学计量比(29.34),δ15 N-NO3-ρ(NH4+):ρ(NO3-)同步升高,表明污水中可能发生了DNRA.  相似文献   

10.
青岛春节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及烟花燃放一、二次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天歌  姚小红  孟赫  陈春强 《环境科学》2020,41(10):4345-4354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事件频发,期间硝酸盐成为促进PM2.5增加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烟花燃放期间,硫酸盐的累积却强于硝酸盐,形成不同的污染特征.对春节期间(2019年2月2~10日)青岛近郊在线离子色谱观测数据,结合国控自动监测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观测到大气颗粒物累积事件、沙尘过境事件和烟花燃放事件.烟花燃放高峰期,其对PM2.5和PM10的一次贡献率分别为69.8%和63.8%.相比颗粒物累积期间硝酸盐有更明显的累积,硫酸盐在烟花燃放期间先于硝酸盐生成,并存在更强的累积.分离得到烟花燃放的一次贡献因子n(SO42-)/n(K+)和n(NO3-)/n(K+)特征摩尔比分别为1.2和1.3;利用该比值估算得到对SO42-和NO3-二次贡献因子,在较稳定的气象条件下分别为一次贡献因子的2.1倍和1.6倍;但在强的干冷空气过境时,二次贡献因子大幅降低,与一次贡献因子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