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玉溪文化底蕴、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教科文卫事业及环保工作等方面进行分析,玉溪建设生态市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步骤、目标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全球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2014年,东莞经济在艰难增长中继续努力推进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较缓,全年GDP同比预计增长7.6%;但经济结构正在优化,沿着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全市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先进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14.6%,提前完成了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中定的2017年的目标。攻难关、闯险滩——步入转型  相似文献   

3.
萧学谦 《环境》2009,(1):54-54
日前,中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接受记者专访,指出“惠民的最高标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优美的宜居环境,而创建全国生态市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李启红认为中山创建全国生态市工作是“有基础和有条件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山市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生态文明硬实力,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推动生态人居建设:  相似文献   

4.
詹根祥 《环境》2006,(12):66-67
中山古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四季飘香得名。今日中山作为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如何破解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地政策和当地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生态市建设是探索区域生态文明的准备阶段,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阶段。成功的生态市创建策略是在充分认识本区域发展现状及创建差距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任务作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佛山市提出了在2015年建成国家生态市的奋斗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重点分析佛山市目前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等方面与生态市考核指标要求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识别佛山市创建生态市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研究相应的配套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生态市创建以来,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和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本文主要从基本现状、主要做法经验、未达到创建标准的指标分析、对策建议等四方面与各地区环保局交流经验,寻求突破,更好的完成好生态市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郑嘉豪 《福建环境》2003,20(3):40-42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分析三明市建设生态市的紧迫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对策,为三明市建设生态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永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等涉及环境保护的关键词出现多达三十余处。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党代会报告中还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近日,在刚刚结束的省委三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张云川再次强调,环境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9.
顾春铵 《环境保护》2012,(Z1):74-75
江苏省海门市立足改善民生,通过建设生态基础工程、构筑生态宣传工程、推进生态特色工程,"声"、"形"、"色"俱备,建成苏中、苏北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市。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阜宁创建生态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创建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以及阜宁的环境压力和生态县建设的差距,得出创建的难点与重点;结合对阜宁生态环境基本情况的分析和把握,提出阜宁的生态经济发展方向,并对阜宁县境进行生态经济区的划分,详细介绍了每个生态经济区的基本情况、生态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跨入了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列.  相似文献   

12.
绍兴生态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高效和谐与持续发展。笔者立足绍兴市生态兴市的指导思想,从绍兴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预测了绍兴市水资源供需的趋势,并根据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规划,提出了绍兴市水资源调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它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政府力量等向社区的渗透,我国农村社区中经济正面临流失的危险,这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经济流失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它可以在现代农村社区中得以重构与再生,这种重构与再生,沿袭的是一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建设的目标,淮南具有煤炭资源丰富和区位交通优势,但长期以来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的破坏以及高的生态足迹需求已成为现在制约建设生态淮南步伐的主要因素.对淮南生态环境的深刻剖析并提出合理而且行之有效的建议,已成为淮南生态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徐州市在建设生态城市中所面临的问题,从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循环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城市绿化系统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伟利 《环境》2007,(9):58-61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也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为了取得该项荣誉,东莞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在今天,在东莞"创模"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之际,凝聚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每一位建设者辛勤汗水和东莞人的关心和支持的"创模"工作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从本期起,我们将视角转向东莞,聚焦东莞"创模"历程,以实录的精神记载东莞的创模工作,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7,(6):50-53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已成为国家、各省、市在"十一五"时期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为此,中山市委、市政府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中山"、 "平安中山"为着力点,巩固环保模范城市成果,采取多项措施,有效控制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力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莞宣 《环境》2009,(12):32-33
东莞创模?当许多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以加工制造业闻名的经济强市时,2002年勇于创新的东莞人却大步踏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道路,在发展经济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打造宜居生态新城。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对于行为具有指引作用,关于生态文明村之建设,应以价值观构建为理论先导,方可促生态文明之兴盛。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已遭唾弃,而生态中心主义显得缥缈不实;经济理性必将失范.生态理性不切实际。故应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经济理性。注重自然道德、社会伦理价值等。以全面促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规划建设生态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洪喜 《环境导报》2003,(22):36-36
2003年8月26日,《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在北京通过国家级论证,成为指导全市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市的核心。扬州市在工作中注重始终围绕这个核心,以规划为龙头、生态示范区为基础,大胆吸引国际合作先进经验,推进生态市建设的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