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FCASM3建立了杭州市某污水厂A+A~2/O工艺模型.首先测定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组分,以及不同阶段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动力学参数;然后,利用该厂2017年上半年的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校核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系统中各物质的转化情况.最后,利用校核完成的工艺模型对该污水厂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溶解氧、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进行多因素正交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的最佳运行工况为:当A+A~2/O系统的好氧池氧传输速率(Oxygen Transfer Coefficient,KLa)、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分别控制在2 h-1、75%及250%时,好氧池TN出水浓度下降1.28 mg·L~(-1),脱氮效率提高了15.91%,同时该厂污水处理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镇污水厂1级A稳定达标,优化了AAO工艺强化脱氮的运行参数,通过生产性实验研究了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溶解氧对出水NH3-N、TN和COD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优参数为:混合液回流比200%、污泥回流比80%,DO为3mg/L。  相似文献   

3.
将回流指数引入珠三角污染气象条件的研究中,尝试使用回流指数判别形成区域大气污染的机理.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得到珠三角精细化的回流指数时空分布,同时与边界层外场观测试验结果进行比对从而验证模式对边界层内风场的模拟效果.最后,分别对干湿季冷高压影响下的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湿季选取2013年4月13—16日的珠三角重污染过程,干季选取同年12月8—10日的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两次过程中,使用回流指数Rcritical=0.6作为阈值能较好地区分局地污染物回流堆积与上风向污染物输送两种因素在冷高压型污染过程中何者占主导,当区域中回流指数普遍低于0.6则是污染物局地回流堆积作用更明显,若普遍高于0.6则是受上风向污染物的输送影响更明显;在局地回流堆积为主要形成机理的污染过程中,地面污染物浓度与边界层整体回流系数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地面污染物浓度峰值对应边界层回流系数谷值;在污染物输送为主要形成因素的污染过程中,边界层中低层回流系数达到峰值时代表该区域此时受上风向风场输送作用最显著,地面污染物浓度同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效沉淀池,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考察了不同污泥回流比对SS,TP和COD的去除效果及污泥的沉降特性,同时对最优工况进行了运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泥回流比对污染物的去除和污泥沉降性有影响作用,当回流比为50%时,出水SS,TP,COD质量浓度分别为10,0.48,49 mg/L,出水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且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高密度沉淀池对悬浮颗粒的去除效果明显,可有效去除3μm以上粒径的悬浮物,完全去除12 μm以上粒径的颗粒.实验表明高密度沉淀池对污水中SS,TP,COD有的处理效果,最优工况的实验参数能为市政污水处理厂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改进工艺的运行效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水平,在大庆乘风庄污水厂,通过调整曝气池第一廊道曝气量,造成缺氧,形成无内回流A/O工艺,考察了曝气池经简易改造后的污染物,尤其是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并对曝气池中的污泥特性,特别是冬季发生污泥膨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明显地提高其氮磷去除水平.冬季发生的污泥膨胀除与低氧低负荷有关外,低温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某县污水厂规模1.8万m3/d,采用CASS工艺进行城市污水处理,通过对污水曝气时间、污泥回流比、DO浓度、MLSS等条件进行控制,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要求,工艺对该污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其他CASS工艺运行情况相比,该厂CASS工艺设定曝气时间长,能耗高,宜根据水质水量的变化,调节设备运行台数及曝气时间,实现能耗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回流对陈垃圾反应器处理老年渗滤液污染物的影响,构建了回流的陈垃圾生物反应器,试验了不同温度、负荷和回流比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力负荷12.8~25.5 L/(d.m2)的情况下,陈垃圾反应器对NH3-N、BOD5和COD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和70%以上。在不同温度下提高水力负荷,回流会抑制氨氮和COD的去除,但可显著提高TN的去除率,表明回流可作为提高老年渗滤液TN去除率的途径之一。利用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发现反应器中有Anammox脱氮途径存在。但是可利用碳源的缺乏仍是提高老年渗滤液脱氮效率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利用剩余活性污泥的生物吸附降低城市污水污泥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香港沙田和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作了初步的生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少量活性的污泥能够显著降低污水中Cu、Zn、Ni的浓度,污泥浓度为0。.06g/L时,广州污水上述3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分别为82%,69%和51%,因此回流活性污泥到一沉池可有效降低上述金属进入生物反应池。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6—2019年广州增城风廓线雷达资料、地面气象站资料及附近广州九龙镇污染物浓度数据,研究了广州边界层局地回流指数R廓线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造成污染日或污染过程的R廓线及其阈值.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变化与局地回流指数R呈负相关及负滞后相关,负相关系数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污染物NO2浓度变化与局地回流指数R的负相关性最高,污染物O3浓度变化与局地回流指数R的负相关性最低.不同季节、不同污染物浓度与局地回流指数R的负相关性有差异.当局地回流指数R(平均)<0.3的厚度大于400 m或至少3个高度层(每层高度差60 m)R<0.28时,发生复合型污染过程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可能出现超过7 d的长时间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村镇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量和进水浓度偏低的问题,导致村镇污水厂运行稳定性差。为防止低负荷运行影响污水处理厂处理效能的发挥,以临太湖村镇污水厂多点进水倒置AAO工艺为研究对象,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污水厂水质水量动态响应模型。以数学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试验作为补充方法,通过模型诊断发现,该厂夏季曝气过剩,活性污泥ρ(MLVSS)/ρ(MLSS)=0.37。试验结果表明:该厂进水ρ(ISS)=57~92 mg/L,ρ(ISS)/ρ(SS)为0.71~0.82,ρ(ISS)/ρ(COD)为0.50~0.84。进入AAO系统的ISS粒径为36~52 μm,而小粒径的ISS组分是导致活性污泥MLVSS/MLSS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进水ISS/COD、泥龄、污泥回流比、曝气量,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污泥活性提高到0.7,全年曝气成本可节省约10%。  相似文献   

11.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HRT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与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中以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原污水为试验原水,研究了HRT对生物复合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RT的延长,系统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都有提高,综合实验结果考虑,HRT为6小时既能保证良好去除效果,又可节省反应器容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制革废水处理工艺难以使氨氮达标排放的问题,引入多段A/O工艺(MAOP)作为制革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单元,探讨分段进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以及污泥回流比(R)对其COD和氨氮同步去除的影响.结果证明,无论是否分段进水,四段MAOP对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均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当污泥停留时间(SRT)为18d、HRT不小于24h时,其出水浓度都可保持在300mg/L以下,满足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在各段进水比为4:3:2:1、R 100%、HRT 48h、SRT 18d条件下,MAOP对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的氨氮去除率高达97.7%,出水浓度3.6mg/L左右,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MAOP同时具备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等多种脱氮机制,是一种颇具前景的制革废水生物脱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制革废水处理工艺难以使氨氮达标排放的问题,引入多段A/O工艺(MAOP)作为制革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单元,探讨分段进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以及污泥回流比(R)对其COD和氨氮同步去除的影响.结果证明,无论是否分段进水,四段MAOP对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均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当污泥停留时间(SRT)为18d、HRT不小于24h时,其出水浓度都可保持在300mg/L以下,满足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在各段进水比为4:3:2:1、R 100%、HRT 48h、SRT 18d条件下,MAOP对制革废水一级生化出水的氨氮去除率高达97.7%,出水浓度3.6mg/L左右,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MAOP同时具备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等多种脱氮机制,是一种颇具前景的制革废水生物脱氮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乳品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去污脱氮能力,以新型螺旋状纤维填料作为载体,采用多级氧化槽内不同种类微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系统(food chain reactor),详细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COD、TN、NH4-N、TP等的去除率及其去除机理,并对污泥减量化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42~1 843  mg/L、TN为36.3~92.2  mg/L、NH4-N为30.1~52.1  mg/L,HRT=6 h时,系统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3.3%;TN和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3.3%和80.7%,出水COD、TN、NH+4-N平均值分别为79.4 mg/L、9.6  mg/L、6.1 mg/L,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的一级标准.该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去污脱氮效果,而且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极少,其污泥产率的平均值为7.7%.该系统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长期运行稳定,可应用于城市污水、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如餐厅污水、食品工业废水)等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复级电催化电氧化法处理含乌洛托品废水,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电极间距离、极板电压等因素对乌洛托品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当进水pH值为5~6、反应时间120 m in、槽电压为15V、极板间距为5 cm时,COD去除率达80%以上,复级电催化氧化技术可用于处理乌洛托品废水,有效降低后续的生化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16.
微电解-生化工艺在硝基苯废水处理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蔡天明 《环境工程》2001,19(6):28-29
采用微电解与生化工艺结合处理硝基苯废水。通过微电解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使废水的BOD5 CODCr由 0 11提高至 0 2 6 ;利用H O工艺进行后续处理 ,在H柱水力停留时间为 2 0h ,O柱水力停留时间为 10h的条件下 ,废水的总CODCr去除率为 86 % ,硝基苯的去除率为 99%  相似文献   

17.
张千  吉芳英  徐璇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7):1138-1144
为预测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的脱氮效果,优化工艺运行参数,以黏土陶粒反硝化生物滤池作为反应器,以人工合成污水模拟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反应器NO3--N去除率与HRT(水力停留时间)、进水中ρ(CODCr)和ρ(NO3--N)之间的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NO3--N去除模型极显著(P<0.000 1),并且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能很好地吻合.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HRT及其与进水中ρ(NO3--N)和ρ(CODCr)的交互作用对反硝化滤池NO3--N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P>0.05),而进水中ρ(NO3--N)和ρ(CODCr)及其交互作用对反硝化滤池NO3--N的去除具有显著影响(P<0.05). 3个因素对NO3--N去除率影响强弱的顺序为进水ρ(CODCr)>进水ρ(NO3--N)>HRT. 在HRT为2.50 h的条件下,当进水中ρ(NO3--N)<11.00 mg/L及ρ(CODCr)>43.00 mg/L时,反硝化滤池NO3--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1.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对A2N连续流工艺进行改进,在后曝气池中填加生物膜填料,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后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后曝气池内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以及对改进后的A2N工艺除磷脱氮性能的影响.后曝气池HRT为1.3h时,总磷(TP)平均去除率为90%,总氮(TN)平均去除率为75%,但平均出水氨氮浓度较高(为8.6 mg.L-1),后曝气池内基本未发现SND现象.后曝气池HRT为2.3h时,TN平均去除率达到80%,TP平均去除率高达95%,出水平均氨氮浓度较低(2.2 mg.L-1),后曝气池内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TN量为2.42 mg.L-1.后曝气池HRT为4h、6h时,工艺TP平均去除率逐渐下降至60%,由于可利用的COD值较低,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TN并未随HRT延长而有明显增长,TN去除率也逐渐降至接近60%.试验证明在后曝气池内填加生物膜并合理调控HRT,可强化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9.
Using total suspended solid (TSS) removal efficiency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as design parameters a design guideline of a settling basin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CW) was suggested; as well as management of sediment and particle in the settling basin. The CW was desiEned to treat the piggery wastewater effluent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uring dry days and stonnwater runoff from the surrounding paved area during wet days. The first settling basin (FSB) in the CVV was theoretically designed with a total storage volume (TSV) of 453 ms and HRT of 5.5 hr. The amount of sediment and particles settled at the FSB was high due to the sedimentation and interception of plants in the CVV. Dredging of sediments was performed when the retention rate at the FSB decreased to approximately 80%.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mean flow rate was 21.8 m3/hr less than the designed flow rate of 82.8 m3/hr indicating that the FSB was oversize and operated with longer HRT (20.7 hr) compared to the design HRT. An empirical model to estimate the length of the settling basin in the CW was developed as a function of HRT and desired TSS removal efficiency. Using the minimum tolerable TSS removal efficiency of 30%, the length of the FSB was estimated to be 31.2 m with 11.8 hr HRT.  相似文献   

20.
碳量偏低对城市污水进行脱氮除磷来说比较困难.研究采用化学磷回收辅助A2O工艺处理低碳城市污圹水,考察生物除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磷的出水浓度可以达到0.5 mg/L以下,且可以实现磷的回收;HRT、SRT和DO是影响除磷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