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铝酸钙粉,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氟离子的条件研究,并进行了pH值、温度等多项条件的系列实验。实验得出,当氟离子浓度为215mg/L,反应溶液为200mL,反应温度是影响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去除主要发生在前15min,除氟主要依靠沉淀、络合等作用。pH为11,40℃时,投加量50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5.7%以上,出水可直接达标。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混凝剂除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壳聚糖和丙烯酰胺改性壳聚糖两种高分子混凝剂,并以NaF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壳聚糖混凝剂投加量、pH值、接触时间及温度对除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酰胺改性壳聚糖的除氟效果优于未改性的壳聚糖;随着两种混凝剂投量的增加,除氟效率增大,当剂量分别大于50 mg/L和60 mg/L时,除氟效率趋于稳定;壳聚糖与改性壳聚糖混凝剂分别在pH值为6.2和5.4时,获得了最佳的除氟效果;接触时间小于12 min时,随着接触时间延长,除氟效率快速增加,大于20 min时,除氟率趋于稳定;混凝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除氟率,两种混凝剂在25℃即达到最大除氟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净化蓝藻水体,利用聚铝和FeCl3 2种絮凝剂对蓝藻水样进行了絮凝研究,主要通过浊度的去除效果来评价聚铝和FeCl3对蓝藻水样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聚铝和FeCl3对蓝藻水样进行絮凝时,搅拌是关键因素之一;粉煤灰和FeCl3的联合作用时蓝藻水样浊度的去除效果没有FeCl3单独作用效果好;在蓝藻水样浊度为71 NTU时,FeCl3的最适处理质量浓度为50 mg/L,聚铝的最适处理质量浓度为50 mg/L和100mg/L;此时,聚铝可将蓝藻水样的浊度从71 NTU降至2.5 NTU,FeCl3可将蓝藻水样的浊度从71 NTU降至3.4 NTU.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去除水中的PFOS,在0.6MPa操作压力条件下过滤12h,研究PFOS浓度、离子种类、总离子强度以及海藻酸对PFOS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FOS浓度增大其截留率也随之升高;溶液总离子强度越大,PFOS截留率越高,当过滤进行到12h时,溶液总离子强度为150mmol/L时,PFOS的截留率比溶液总离子强度为10mmol/L时仍高2.1%;溶液中加入1mmol/L Ca2+时PFOS的截留效果优于加入1mmol/L Na+时的效果;并且随着二价离子浓度的增加,截留率上升,过滤结束时,Ca2+浓度为3mmol/L的条件下PFOS的截留率约为97.5%,高于1mmol/L Ca2+存在时PFOS的截留率(95%);海藻酸存在时PFOS的截留率显著增高,尤其在1mmol/L钙离子存在条件下,过滤12h后PFOS的截留率仍可达到95%以上,但海藻酸会导致膜污染的发生从而引起膜通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生态聚磷石对低浓度景观水的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填料水化硅酸钙对景观水中低浓度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磷浓度、投加量对除磷率的影响,同时采用以水化硅酸钙为填料的滤床,研究其实际低浓度景观水中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初始磷浓度为0.3mg/L的低浓度模拟水,在投加量为1500mg/L、反应时间为24h时,水化硅酸钙对模拟水中除磷率达到60%以上,针对浓度为0.50mg/L的实际景观水,投加量为800mg/L时,除磷率达到65.0%;动态试验中,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初始磷浓度为0.15~0.3mg/L,运行8d后,过滤床除磷率保持在44%以上。  相似文献   

6.
新型除氟剂竹炭的优选和改性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产地的竹炭进行除氟研究,分别进行了直接除氟和改性后除氟的效果比较。在水浴恒温振荡箱,振荡速度100 r/min,温度30件下,保持固液比0.03,反应1.5 h,处理初始氟浓度10 mg/L的溶液,浙江丽水的机械竹炭的直接除氟效果比其它地方的竹炭都好,其对氟去除率为47.8%。通过该竹炭的直接除氟工艺参数优化结果可知,pH是影响竹炭除氟的关键因素,最佳值为4;随着竹炭量的增大,氟离子的去除率明显上升;氟离子的初始浓度增大,竹炭的单位吸附量也逐渐上升;反应时间为90 min时,反应逐渐趋于平衡。选用Al2(SO4)3对竹炭进行改性后,浙江丽水的机械竹炭的除氟率有很大的上升;采用MgSO4改性后各类竹炭除氟效果均有所下降。采用Fe2(SO4)3改性后,氟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1.8%,剩余浓度为0.82 mg/L,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由于炼铝、磷肥、钢铁等工业持续发展,水体氟污染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吸附法因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吸附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是一种相对成熟的除氟方法。煤系高岭土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可以通过柱撑改性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用于吸附去除氟离子。对经预处理的煤系高岭土进行锆柱撑改性,制得柱撑煤系高岭土复合物,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表征,以分析其改性原理。此外,为了研究该柱撑煤系高岭土复合物的除氟性能,文章考察了吸附剂投土比、反应pH、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吸附去除氟离子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锆进入了煤系高岭土的层间结构,使其层间距增大,形成了具有特殊官能团的锆柱撑高岭土复合物,利于吸附去除氟离子。在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反应pH=4、氟溶液初始浓度为50 mg/g、吸附时间为3 h、温度为25℃的条件下,柱撑煤系高岭土复合物对氟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8.2%。该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属于单分子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榆树皮提取液的絮凝性能,其结果表明Fe3+可以显著地提高榆树皮提取液对硅藻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当质量浓度10 g/L的榆树皮提取液用量为0.3 mL,质量浓度16 g/L的FeCl3溶液(溶质以FeCl3.6H2O计)加入量为0.7 mL,沉降时间为3 min,pH值为5~11时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对模拟废水的絮凝率可达97.2%,低浓度河水86.4%。当榆树皮提取液用量为0.6 mL,FeCl3溶液加入量为1.4 mL时,对高浊度生活污水絮凝率可达92.7%。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地下水中阴离子对载镁活化天然沸石除氟效果的影响,考察了4种主要阴离子——Cl-,HCO3-,SO42-,PO43-的影响,并分析了吸附剂的除氟机理及表面结构和成分。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氟浓度不同的水样,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剂对氟的去除效率逐渐降低。Cl-对吸附剂除氟效果影响较小,氟去除率降低较慢;随着HCO3-浓度的增大(由100 mg/L到1 000 mg/L),水样pH缓慢由7.48增大到9.44,而氟去除率则由63.78%缓慢下降到52.70%(2 mg/L);SO42-及PO43-对改性沸石除氟效果影响较大,氟去除率降低较快,且SO42-的影响大于PO43-。所以,镁改性天然沸石对该4种阴离子的吸附顺序是:SO42->PO43->HCO3->Cl-。  相似文献   

10.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着pH的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杀藻量随着藻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以拟柱孢藻为优势藻的某饮用供水水库原水,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0.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在此条件下,除藻率为98.90%,余浊为1.59NTU.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说明影响除藻率的因素依次为: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石灰石对某粉煤灰堆放场灰水及某铝厂赤泥废水中的氟离子进行模拟吸附试验.分别从石灰石对氟离子的吸附量、F-浓度、pH及总硬度四个方面,分析石灰石对可溶性氟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石灰石对中性水质中可溶性氟有较强吸附能力,而对强碱性水质中的可溶性氟的吸附能力微弱.这一结论可为地下水氛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球化学表明 ,第三系泉水及直接被第三系覆盖的灰岩泉水的SIC在雨季小于 0 ,在旱季大于 0。在祭白龙洞 ,地表被第三系覆盖洞段滴水的暂时硬度比地表无此覆盖层的滴水小 1 .6~ 3mmol/L ,pH值也较低。第三系盖层中空气CO2 浓度为 1 0 0 0 0~ 1 4 0 0 0mg/m3,随深度下降。第三系的裂隙最大渗透张量为 0 .0 2~ 0 .0 5m/d,高于石灰岩。野外溶蚀试验结果 ,第三系盖层中石灰岩的溶蚀速率为 1 .5mg/ 1 0 0d,且垂直溶蚀速率与水平溶蚀速率相当。上述特征表明 ,较高的裂隙渗透张量及随裂隙下渗的富侵蚀性的水是石芽、石林发育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发育好的石林常常伴随残留的小面积第三系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天然沸石对氟的吸附能力,采用活化天然沸石负载壳聚糖改性处理,研究了除氟剂的性能,确定了除氟剂的最佳改性条件:2.0%冰醋酸溶液,壳聚糖浓度为0.05 g/mL,壳聚糖:沸石(质量比)=0.07,室温下改性5 min。最适除氟条件:pH=6.0,粒径1~2 mm,100 r/min的速度搅拌反应50 min,静置0 min。吸附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对氟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63 mg/g。  相似文献   

14.
The chemical degradation of porous limestone due to its reaction with sulphur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by determining amou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sulphur-containing corrosion products i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historic buildings. Water vapour adsorption equilibria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limestones of varying petrology, and correlated with sulphur dioxide uptakes measured in artificial weathering experiments. Out of several possible routes of the corrosive reaction, dissolution of sulphur dioxide in bulk water present in the stone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evailing mechanism leading to stone deterioration. The bulk water may appear in the limestone as water condensed in the capillaries, or absorbed by hygroscopic salts.  相似文献   

15.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广西来宾铁桥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 ,结合栖霞组沉积学和古生态学特征 ,对栖霞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岩石微量元素含量、黄铁矿矿化程度 (DOP值 )、痕量元素V/Cr、Ni/Co、U/Th、V/(V +Ni)等比值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区具有缺氧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目前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燃煤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特点、操作参数和适用范围。这些技术包括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炉内喷钙后部烟气增湿脱硫法、海水洗涤法、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石灰石和黄铁矿-石灰石人工湿地净化河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菁  李睿华  李杰  胡俊松  孙茜茜 《环境科学》2013,34(9):3445-3450
利用石灰石和黄铁矿-石灰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受到污染的河水,了解它们对河水中污染物,尤其是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并分析这些矿物的作用,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变化对2种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最佳停留时间出现在3 d左右,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1%、70%和95%.在相同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运行条件下,石灰石和黄铁矿-石灰石这2种人工湿地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93%和51.66%,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13%和77.43%,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和72.06%,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9%和97.35%.2种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差距不大,黄铁矿-石灰石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优于石灰石湿地,对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不受温度影响且净化效果稳定,适宜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A clean technology in thermal power station by adding of limestone into coal for getting the co-melted compounds was studied. Comparing with conventional technology, the quantity of ash discharged is decreased from 85% to 15%, the water consumption is 80% less than traditional method. The slag discharged could be used as raw materials for cement and bricks. In addition, the SO2 content is decreas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9.
石灰石和菱镁矿对酸化森林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以重庆铁山坪马尾松林下典型的酸化土壤为修复介质,将土壤溶液pH值和主要阴阳离子浓度作为测试指标,对石灰石和菱镁矿这2种化学修复剂的修复效果进行了为期1a的野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投加修复剂的土壤相比,投加石灰石和菱镁矿后土壤溶液的pH值和相应阳离子(Ca2+或Mg2+)浓度显著上升,而且无机单体铝(Ali)浓度明显下降,从而起到了缓解土壤酸化并降低其对植被危害的效果.但是,修复剂的投加导致NO3-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