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国家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的建设要求。根据发改委《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公里,到2025,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目前正有序推进海上油气田开发、可燃冰的开采、国家骨干油气管网、储气库、LNG接收站规划布局。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原油与成品油库、油气接卸码头、LNG接收站、储气库、海洋平台以及油气管网等大量油气储运设施,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地质状况、自然环境等复杂多变,都对储运设施  相似文献   

2.
地下储气库系统易受到地质灾害、腐蚀、设备故障等风险因素的不良影响,降低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地下储气库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并针对地下储气库泄漏风险进行定量研究十分必要。针对国内某地下储气库泄漏问题,首先辨识出地下储气库泄漏风险因子,并采用事故树分析定性确定了各个风险因子的结构重要度,然后采用层次分析定量确定了地下储气库泄漏事故的风险水平,以为地下储气库风险评估及安全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Aliso Canyon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泄漏事故的背景及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事故发生后,事发企业、政府部门和第三方辅助机构3个层级的应急响应过程。分析了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现状,结合美国应对该事故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天然气储存设施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大港油田板中北储气库为例,利用多种资料,从盖层、断层和水体三方面论述断块型储气库运行前后的封闭性。首先利用静态、动态资料,对储气库建库前的封闭性进行评价,然后利用现场监测资料,对储气库运行后的封闭性进行论述。钻井显示板中北储气库为板1油组和板0油组泥岩形成的双盖层,全区分布;泥岩排替压力大于储气库剩余压力,封闭性好;定性评价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定量分析泥岩涂抹、压力、气体组分等断层封闭性判断要素,结果表明板桥断层建库前后封闭性好,板816断层建库前封闭,注采气后断层活化;原始油水界面距圈闭溢出点15~65 m,边水密封性好,经过周期性注采后,注采压降、注采比变化平稳,水体推进均匀,水体封闭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储气库封堵井地层气体泄漏风险,以W储气库为例,采用故障树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完成了对该储气库封堵井泄漏风险的主控因素识别和量化考核评价,并依据评价分级结果,对封堵井日常管理制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储气库注采井特殊的服役环境,以某储气库X注采井为例,基于腐蚀监测数据,采用灰色预测法预测得到该井2017年腐蚀速率为0.0308 mm/a,属中度腐蚀,建议采取增加剩余壁厚测试、加注缓蚀剂等措施减缓管柱腐蚀,该方法对于同类储气库管柱腐蚀防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地下储气库已经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手段,为了研究潜江凹陷地下储气库,分别从地质特征、盐层特征、建库层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王58井区盐矿源丰富,潜二段具有盐层厚度大、夹层厚度薄、含矿率高的特点;通过开展王4-2井盐岩溶解实验及王储3井夹层垮塌实验,优选出潜二段第10~16韵律层为建腔目的层;开展了正常循环注采气条件下的模拟计算,优选出单腔直径为85 m近似梨形的腔体形态;建立了两个相邻溶腔三维地质力学模型,优选出三角形井网300 m井距布井方式。预计王58井区可部署40个盐腔,总库容量为48.09×10~8m~3,有效工作气量为28.04×10~8 m~3。  相似文献   

8.
<正> 伊凡-弗兰科夫石油和天然气研究所从事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地下储气库盖层的密封性·检查井的密封性和构造断层;圈定“游离”气的运移道路和聚集区;定量测定地下储气库地区天然气的漏失;检查地下储气库及其附近的居民区的环境状况。灵敏度高的气体生物化学方法能够确定岩石和水中的烃气含量,其精确度可达到百万分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工程为例,针对地下储气库项目验收的一般流程及内容,按照环境保护技术方法、标准要求对验收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地下储气库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为促进同类工程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顺利通过环境保护专项验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作为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中的储气设施,一般是用于对下游用户不均衡用气进行调峰.坚持石油开采的经济性,坚持节能降耗,已经成为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石油开采中,应当积极进行优化工艺设计和配套设备,实现绿色生产.文章以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的地面设施为例,对节能减耗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上油气田工程油气泄漏事故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渤海某工程项目为例研究海上油气田工程油气泄漏的事故及其风险.文章指出井喷、平台火灾事故和海底管道泄漏是海上油气田工程油气泄漏的主要事故源,并通过类比性分析得到三种事故的发生概率.油气泄漏的最严重后果是溢油事故,文章对各种事故的溢油规模进行分析,并根据井喷、平台火灾和海底管道泄漏三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开发过程是化石能源系统重要的排放源之一. 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油气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也无统一的计算方法. 为研究我国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四川盆地某较大规模(年产气量约16×108 m3)的天然气气矿为研究对象. 利用甲烷泄漏浓度检测仪对该气矿井口、集气站、配气站等场站的所有元件的潜在泄漏点进行了逐一检测,同时采集油田水和天然气样品,在实验室对油田水露天放置过程和天然气火炬燃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了该矿2011年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 结果表明:2011年研究气矿CH4和CO2排放量分别为1 033.32和1 295.56 t,折合CO2当量为27 128.56 t. 与采用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一层次方法计算的结果对比发现,IPCC方法计算结果(CH4和CO2排放量分别为20 287.39、12 479.74 t,折合CO2当量为519 664.74 t)远高于实测法计算结果,因此,IPCC方法总体上严重高估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气相缓蚀技术在军事装备野外封存中的防护效果和勤务适应性,为军事装备野外封存防护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利用气相缓蚀防锈包装技术原理及特点,依据部队装备露天存放或野外驻训的防护需求,设计了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并选择6个典型气候环境区的部队,组织了为期1 a的野外实装封存试验.结果 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物理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但水蒸气透过率较大,影响了野外防护效果.结论 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适合在在少雨、低湿度地区使用,在多雨、潮湿地区应选用阻隔性封套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聚乙烯燃气管道漏气的薄弱部位及原因,为建立聚乙烯燃气管道安全服役评价方法可行性分析提供实际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归纳某城市聚乙烯燃气管道实际应用中的290例漏气案例,从失效薄弱部位、服役年限、月份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聚乙烯燃气管道发生漏气的主要原因。结果 PE燃气管道安全服役的钢塑转换、套袖、焊接位置等连接位置是聚乙烯燃气管道服役的薄弱部位,服役年限与漏气案例比例成正比,且各部位的敏感月份相差较大。影响管道服役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应力长期耦合作用和外力突发作用。结论 土壤环境中存在的有机酸介质会加速管道老化,特别是对于施工等带来的固有薄弱缺陷、外界因素带来的表面损伤、应力集中等,在土壤服役环境中化学介质、温度、运行压力的耦合作用下,管道性能大大下降,产生漏气事故,给安全运行带来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加油站清罐作业的常见流程,以及清罐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探讨了加油站清罐作业过程的HSE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实际情况,对石油天然气生产、储存、集输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油库泵站内存在可燃气体经常泄漏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解决可燃气体泄漏监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上流式反应器,通过实验室气提模拟试验研究了pH,硫化物浓度,进水速率、气提流速,污泥存在等因素对制革脱毛废液中硫化物气提脱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H主要控制液相中硫化物向H2S的转化,对污泥吸附的硫化物无影响。厌氧酸化可使废液pH降到6以下,此时气提脱硫率可达80%以上。污泥对硫化物的吸附随进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吸附量约占硫化物总量的10% ̄15%。降低上升流速Vup和提高气提流速可使脱硫率迅速增加,但后者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烟气干法脱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丽君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2):50-52,58
SO2是我国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SO2对人体、植物、大气环境等都会产生很大危害;烟气脱硫技术是控制SO2污染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介绍高能电子活化氧化法等几种烟气干法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现状,给出烟气干法脱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石油、天然气地下盐穴存储的特点,分析了石油、天然气地下盐穴存储的典型事故:井喷和泄漏事故,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