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金良 《环境工程》1990,8(2):60-60,63
<正> 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和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了1988~1989年世界资源报告,根据全球资源状况的继续恶化阐述了当今人类面临的6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现综述如下。 1 人口暴增和人体健康恶化从1950年到1987年间,全球人口翻一番到50亿,1989年全球人口达到51.62亿,1998年有可能增至60亿。据联合国预测,2025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2亿。90%的人口增长发生  相似文献   

2.
据《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报告还指出,中国面临着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挑战,缺乏系统监测.(据《第一财经日报》1月15日报道)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于1997年4月22日发表关于环境问题的第一个年度报告。报告包括气候变化、有毒化合物、物种灭绝、森林消失和海洋退化等5个方面。所列举的数字包括:70%的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全世界每年向大气排放230亿吨二氧化碳,使地球温度升高;每天估计有70种生物物种永远消失。美首次发表环境年度报告  相似文献   

4.
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个森林之国,环境优美,空气新鲜。1998年该国出售“环境服务”在美国芝加哥股市首次抛出减少温室效应气作证券而得到200万挪威元的收入,引起了全球的注意。去年个月23日,由瑞士一家公司进行一笔交易—一号斯达黎加总统菲格雷斯和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出席了交易仪式。这个举动,意味着世界环境服务新市场已经形成。这是1997年11月在东京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之后实施世界气候变化公约的第一件事。在东京各国首脑会议上通过一项规定:允许发展中国家向富国“出售”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能力,这将成为发达国家减少温…  相似文献   

5.
这份报告题为《重要迹象1999:决定我们未来的环境趋势》,报告指出1998年是100多年来最热的一年,地球表面大气层平均温度为14.57℃。高温导致降雨量增加,形成破坏性的暴风雨,暴风雨和洪灾使3亿多人受害,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发生多年不遇的大洪水,强大的飓风几乎将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洗劫一空。1998年全世界由于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达920亿美元,比1996年创纪录的600亿美元增加了53%。气候异常现象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相关,使大气层的CO2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全球气温上升,灾害增加的同时,1998年世界经济发展明显放慢了速度。由…  相似文献   

6.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一份全面详实的科学报告指出,北极地区升温现象已十分严峻。目前,北极地区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升温速度的两倍。  相似文献   

7.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亚洲发展银行在刚刚举行的年度会议开幕式上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环境状况报告,指出亚洲国家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报告说,世界上15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3个在亚洲,每三个亚洲人中就有一个人没有干净的饮水,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没有卫生设施。报告指出,金属铅的高含量造成儿童的智力水平下降,空气污染导致了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亚洲国家的环境恶化带来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7亿美元,占巴基斯坦国民生产』总值的3.3%,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非经济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世界资源报告》调查证实,我国城市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和二氧化碳含量是世界上最高的,一些城市如太原和兰州二氧化碳浓度几乎是世界卫生组织指标的10倍。据  相似文献   

9.
防止全球变暖必须依靠世界各城市的长期努力据设在多伦多的一家国际地方环境倡导委员会(各地方政府和国际机构)的一项历时两年的研究指出,在决定能源使用结构和世界未来气候方面,城市起重要的作用。《城市CO2削减计划的结论和政策意义》报告中指出,如果对城市能源...  相似文献   

10.
粮食危机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危机”在2008年成为所有人和所有国家的关注点。今年4月.一份由世界银行发起、受到60多个国家和400多位科学家支持的报告——“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评估(IAASTD)”指出:现在全世界有33个国家正因为食品价格上涨而经历政局动荡和国内冲突。报告同时说,虽然现在全世界的粮食产量理论上足够养活世界上所有的人。但是全球仍有8亿人面临饥饿的威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世界人口达58亿城市人口大增造成资源紧张据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9日发表年度报告说,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为58亿。报告在分析人口发展趋势时指出,尽管绝对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全球人口基数大,现在平均每年新增人口都在8600万以上.这...  相似文献   

12.
世界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1800年,仅有2%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中,200年后的今天,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7%,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变为60%。虽然,世界城市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2%,却消耗着65%的全球生活用水和75%的能源,排放了占全球总排放量78%的二氧化碳。从这个角度看,城市活动强烈地影响着世界的气候。  相似文献   

13.
据世界观察所最近发布的消息,全球矿物燃料燃烧排放的碳物质的总量,自 1993年以来第一次下降了。碳排放量下降0.5%,降到60.2亿吨,尽管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2.8%。 世界观察所指出,碳排放下降的原因是能源利用效能的提高,此外,因为新的效能标准及能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1998年初发表报告中指出1997年是在观测史记录上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署和世界银行在不久前发表的报告指出,全球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地球环境的恶化。 这份名为“世界资源1996—97”的报告指出,到2025年世界总人口将比现在增加50%,达到83亿,其  相似文献   

16.
大气污染超标 人类在最近一个世纪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20%。全球每年使用的矿物燃料排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达55亿吨。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约9亿人)生活在二氧化碳超过标准的大气环境中,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早亡,另有10亿多人生活在烟尘和灰尘等颗粒物超过标准的环境中。 温室效应上升 从1950年到1985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氯氟烃等物质增加20倍。据美国科学家计算,世界6个工业化大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占45%。过去100年中气候最暖的6年都在80年代。气候专家预计2025年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摄氏一度,到下世纪中叶将上升摄氏1.5—4.5度。在过去100年内,世界海平面上升10—15厘米。预计在未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缔约方通过了《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变暖温度控制在2℃以下。然而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成为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年,全球平均温度增加了1.2℃。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指出,2020年海洋热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全球超过80%的海洋经历了海洋热浪,使本已因吸收二氧化碳而遭受酸性水影响的海洋生态系统雪上加霜。近年来,野火、  相似文献   

18.
根据设在伦敦的世界能源委员会最近的统计数字,全世界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在1996年继续增加.其中,亚太地区——包括印度、中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中东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比例最大.这项统计数字将加强美国一项呼吁力度,这项呼吁要求把正在实行工业化的国家纳入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提出的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范围之内.有关国家将于今年12月在日本京都就这项条约进行谈判.条约的目的是减少人为因素对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这份报告说,1996年全球二氧碳排放量达到65亿吨——比1990年的排放量高出6.4%,比  相似文献   

19.
国外点滴     
欧洲将建环境数据库据报道,欧洲最大的3家航空航天公司于1997年12月11日签署了建立欧洲环境数据库的意向书。这3家公司是:俄罗斯国家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德国航空航天公司和法国的马特拉航空航天公司。数据库的航天部分将由一组重0.5至1.5吨的卫星和成72度角的多功能轨道站组成,能够覆盖整个欧洲。数据库特向用户提供卫星收到的生态信息。用户只要一按电扭,即可马上取得所需的有关环境信息。克林顿提出巨资环保计划据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1月31日提出一项鼓励保护环境和增加全球变暖研究经费的一揽子计划。这项计划总投资63…  相似文献   

20.
<正>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报道,在今年的8月、9月和10月连续3个月创下自188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同期最热月后,全球11月的气温略微"止烧";但美国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2014年仍在迈向地球最热的一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5日发布的月度报告说,今年11月,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综合平均气温比20世纪同期的平均值高出0.65℃,与2008年11月并列为有气温记录以来第七热.但该报告也指出,无论是今年秋季(9月至11月),还是今年前11个月,全球平均气温依然是有气温记录以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