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路边坡草地建植技术及其护坡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公路边坡的狗牙根、百喜草护坡建植技术及护坡效果。它们耐旱耐瘠,根系发达,生长快,在建植过程中配合特殊的种植栽培技术,种后10d左右即可出苗,3个月之后能有效地减少土壤冲刷67.8%,坡面切割密度也由原来的71%下降到18%,不但绿化了公路环境,而且降低了公路建设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公路边坡的狗牙根、百喜草护坡建植技术及护坡效果。这两种草护坡效果较好,它们耐旱耐瘠,根系发达,生长快,在建植过程中配合特殊的种植栽培技术,种后10d左右即可出苗,3个月之后能有效地减少土壤冲刷678%,坡面切割密度也由原来的71%下降到18%,不但绿化了公路边坡,美化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公路建设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廊道时空分异特征及其生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遗产旅游地风景廊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在3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1986年、1997年和2009年风景区建设发展的3个关键时期风景廊道(包括游览步道与行车公路)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廊道干扰指数并结合廊道指数探讨廊道对风景区动物、植物及景观环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986年、1997年、2009年风景区风景廊道总长度分别为94.218 km、156.715 km、197.574 km;1986~1997年风景廊道增加以公路为主(增加了64.659 km),而1997~2009年公路增加程度放缓(增加了22.172 km),步道明显增加(增加了18.687 km);1986~2009年间风景区公路建设率从0.31增至0.60,廊道密度从1.34 km/km2增至2.81 km/km2,曲度从1.19增至1.56,不同时期各功能景区风景廊道特征指标各有特点;1986~2009年风景区线点率、连通度和环通度均呈现增加趋势,风景区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山北景区尤为明显,2009年山北景区的线点率(1.387)、连通度(0.494)及环通度(0.228)均为各景区最大;步道长度、曲度、密度、公路建设率与垃圾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植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植物均匀度指数(E2)、景观重要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网络结构指标与生态环境指标不相关.最后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廊道进行功能分区,并就各分区提出规划设计要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是一个以长江为骨干的水网地区,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6.67%.全市每年向环境排放废水9.7亿m~3.长江每日接纳城市废水的75%,汉江为6%,其余废水均就近排入湖泊.长江武汉段的污染带硝态氮1978年就超过了富营养化标准,1983年比1977年增加了1.7倍.工业港下游铵态氮和挥发酚超标.城区湖泊BOD比城郊湖泊高4倍,总氮高50倍左右,湖泊富营养化,东湖、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3月~ 6月对无锡鼋头渚的鹭鸟繁殖期的种群生态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栖息地共有鹭巢 3 64 0 0个 ,巢密度为 0 5 2个 /m2 ,平均每棵树有巢 3 3 6个 ;较早迁来的夜鹭首先占据了远离村庄及公路的相对较好的位置 ;鹭类筑巢对高大的马尾松利用率较高 ,且个体较大的鹭鸟多占据树的中上部 ,个体较小的鹭鸟则主要栖息于下部 ;夜鹭和牛背鹭平均窝卵数为 3个 /巢 ,白鹭和池鹭为 5个 /巢。  相似文献   

6.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氨基酸,常被作为特种畜禽养殖的鲜活饵料或蛋白质饲料添加剂,但是其饲喂原料要么成本较高,要么为了降低成本而导致其死亡率上升。利用城市污泥饲喂黄粉虫幼虫,以期达到既降低黄粉虫饲喂成本,又为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个新的解决途径的目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四因素多水平试验,研究不同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条件、污泥和麦麸配比比例、黄粉虫幼虫饲养密度及虫体规格大小)对黄粉虫幼虫生长速率、死亡率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试验饲养前后黄粉虫及虫粪和饲料剩余物混合物中营养成分、金属元素含量变化,探讨黄粉虫幼虫在城市污泥中生长的适宜条件,以及黄粉虫处理城市污泥的效果。利用城市污泥饲喂黄粉虫幼虫时,饲养温度在20~25℃,饲养密度为0.2 g·cm~(-2),污泥和麦麸配比为1∶1时黄粉虫幼虫生长快,死亡率低。利用城市污泥喂养后黄粉虫幼虫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磷、钾、钙、镁含量提高;提高;与城市污泥相比,黄粉虫幼虫虫粪的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氮、钾、钙、镁含量则降低。  相似文献   

7.
道路绿色种植抗污染植物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州市广花公路黄石路段建立了3个道路绿化抗污染模式进行研究,生长2年后测定各模式对NOx、CO和TSP等大气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若植物各类相同、配置方式基本相似,则种植密度与净化效果密切相关,密度适宜能适当通风的林带的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道路绿化种植抗污染植物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广州市广花公路黄石路段建立了 3个道路绿化抗污染模式进行研究 ,生长 2年后测定各模式对NOx、CO和TSP等大气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 ,若植物种类相同、配置方式基本相似 ,则种植密度与净化效果密切相关 ,密度适宜能适当通风的林带的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已成为全球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城市化及其引起的土地覆被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碳动态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深圳市为例,采用遥感影像解译与实地生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986—2015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土地覆被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的影响,旨在加深对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认知,为城市生态系统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林地、耕地、园地等在面积减少的同时,景观趋于破碎化。(2)研究区植被和土壤的碳密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时段内,植被和土壤的平均碳密度分别减少了约5.1 t?hm~(-2)、11.8 t?hm~(-2)。(3)研究区城市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城市化"初始期"以自然植被和农业用地为主的高碳储量期;城市化"加速期"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带来的城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急剧下降;城市化"稳定期"城市生态系统碳储量逐渐恢复。(4)研究时段内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研究区城市生态系统约16.8 t?hm~(-2)的碳损失,占城市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7.7%。虽然城市化总体上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的减少,但通过适当的城市植被与土壤的碳管理措施可以使城市生态系统碳库逐渐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估算的上海城市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在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碳储量的估算为中国城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基础。以上海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数据与Landsat OLI遥感影像,分别计算样地碳储量和遥感参数变量(波段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纹理数据),构建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普通克里格残差矫正相结合的估算模型,分析区域尺度城市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81个样地的碳储量范围为0.09—7.10 t,均值为2.14 t,数据有右偏分布和瘦尾特征,变异系数为0.75,样地类型多样;上海城市森林总碳储量为2.87 Mt,碳密度主要集中在13—40 t·hm~(-2)之间,均值为25.09 t·hm~(-2),整体呈现中部较低,东西部较高的态势,与土地利用强度及城市森林分布有关。(2)主城区碳储量为0.37 Mt,碳密度为1—69 t·hm~(-2),均值为21.77 t·hm~(-2);非主城区碳储量为2.50 Mt,占上海城市森林碳储量的87.11%,碳密度范围为0—89 t·hm~(-2),均值为25.66 t·hm~(-2)。(3)在选择波段反射率和遥感植被指数的同时,提取影像纹理特征并纳入模型,提高了影像的分类精度;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合残差矫正的方法估算城市森林碳储量,使估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0.29%,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5.5%,提高了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GIS查询统计与Voronoi图CV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地形、公路及河流等环境因素对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高,规模较大,密度较高;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低,规模相对较小,密度也较低.公路交通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91.19%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距离主要公路距离小于1 500 m的范围内;河流对农村居民点分布也有一定影响,距离河流越远,农村居民点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12.
探明城市三维景观格局对气象条件影响的规律性,可为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以北京为例,利用北京市2011年大比例尺测绘数据,构建能够在小区尺度上表达景观结构及空间特征、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局地能量、辐射或动力学差异的三维景观格局指数;利用北京市2011年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通过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开展三维景观格局指数与温度、湿度和风速3个表征局地气象条件的主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城市三维景观格局对局地气象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00、1 000和2 000 m范围内,景观容积密度(LVD)、景观高度密度(LHD)和天空开阔度(SVF)指数与区域大气环境温度和风速均显著相关;在1 000 m和2 000 m范围内,景观容积密度(LVD)、景观高度密度(LHD)和景观起伏度(LHR)与区域大气环境湿度显著相关。北京城市三维景观格局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效应非常显著。城市三维空间密度(LVD)越大、高度密度(LHD)越大、景观起伏度(LHR)越大的地方,区域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风速越低;天空开阔度越低的地方,区域温度越高、风速越低。利用三维景观格局指数评估景观格局对区域气象环境的影响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景观格局指数在空间尺度上的适用性。同时,本文构建的三维景观格局指数可作为地表统计参数来量化表达地表非均匀性特征,为大气数值模式中地表参数化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降雨稀少,水分供应不足,植物生长用水普遍受限。通过热扩散式探针(TDP)于2022年生长季(5-10月)对黄土高原龙滩流域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树干液流密度进行连续观测,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量。对该地区主要树种的蒸腾耗水特征及其环境响应机制进行分析,旨在解析不同植被的用水规律与干旱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侧柏液流密度日变化为单峰型,液流峰值分布在0.448-0.537 g·m-2·h-1。柠条液流密度日变化为双峰型,2个液流峰值分布在0.027 6-0.039 3 g·m-2·h-1和0.031 5-0.043 6 g·m-2·h-1。2)侧柏液流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r2=0.773,P=0.036),其次为饱和水汽压差(r2=0.320,P=0.041)。柠条液流密度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影响(r...  相似文献   

14.
以枝角类为饵料,分两阶段研究了饵料密度对2~30日龄(Days after-hatching,DAH)南方鲶仔稚鱼生长、成活、残食的影响.前期阶段:2~6DAH仔鱼,分为未投饵组和投饵组,投饵组的饵料密度设为250、500、1000、2000个/L;后期阶段:7~30DAH稚鱼,饵料密度设为250、500、1000、2000、4000个/L.结果表明:前期阶段,250个/L饵料密度组仔鱼生长最快,终体重为0.055g;未投饵组的仔鱼残食十分严重,残食率高达60%;500个/L饵料密度组的仔鱼成活率最高,达95.56%.后期阶段,2000个/L饵料密度组稚鱼生长最快,终体重为1.57g;250、500个/L饵料密度组稚鱼的残食较为严重,当饵料密度增加至2000个/L时,残食率下降至10.00%,成活率达到83.33%.随饵料密度的增加,两试验阶段仔稚鱼的特定生长率(Special growth rate,SGR)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全长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综合生长和成活两项指标,2~6DAH仔鱼的适宜饵料密度为500个/L,7~30DAH稚鱼的适宜饵料密度为2000个/L.饵料不足引发的严重残食,是南方鲶苗种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适宜的饵料密度能够有效地控制残食.图2表2参27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薇  张银龙  赵兵  王浩 《生态环境》2011,20(1):7-12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部分研究仅是单一的利用景观指数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往往只侧重于对景观斑块或格局的几何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忽略了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研究城市扩张与城乡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揭示城市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江苏省昆山市(县)范围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市1985—2008年间多期TM影像图,在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获取昆山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景观生态学指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扩张对城乡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23年间自然景观类型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景观面积显著增涨了4倍。斑块密度、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度指数受人工景观类型影响基本呈上升趋势;斑块密度、景观破碎度、最大斑块、边缘密度等指数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表明城市扩张是城乡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两侧土壤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采用一系列的实验室质量保证措施,利用统计学原理,研究了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以102国道长春至四平段远离城市且周围无工业点源为例)两侧土壤污染的程度,并分析了其分布水平。结果表明公路两侧土壤铅的污染在公路两侧30-35m范围内较为严重,说明土壤主要受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影响,而距公路75m以外,汽车尾气中的铅对土壤基本无影响。对土壤铅含量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铅含量迅速减少,距地面10cm以下时,即达到土壤背景值的下限。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南四湖摇蚊幼虫群落结构及其对富营养化过程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对南四湖摇蚊幼虫群落结构进行了季度调查.共采集到12种摇蚊幼虫,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61±701)ind/m2和(6.39±5.12)g/m2.优势种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i akamusi)和羽摇蚊(Chironomusplumosus)的密度以及生物量分别占总密度和总生物量的97.1%和99.1%,但红裸须摇蚊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羽摇蚊,分别是羽摇蚊的18.5倍和10.7倍.从水平分布看,红裸须摇蚊在上级湖的密度明显高于下级湖,羽摇蚊则呈全湖性分布,但密度较低.与历史资料相比,南四湖摇蚊幼虫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摇蚊幼虫的平均密度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88 ind/m2增加到目前的861 ind/m2,优势种由20世纪80年代的羽摇蚊演变为当前的红裸须摇蚊,并且红裸须摇蚊的密度显著升高,这表明南四湖的富营养化趋势加剧.  相似文献   

18.
以山地长寿沙田柚成年果树为对象,研究不同生境和季节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侵染以及根围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菌根侵染率和AM真菌孢子密度都是以梯田最高,坡地次之,洼地最低;在坡地和洼地生境下,生草区均高于清耕区.两块试验地AM真菌的菌丝侵染率均为夏季最高(16.8%±1.9%和16.0%±1.8%),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丛枝和泡囊的形成也是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而根围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则是秋季最高[(159±19)个/100 g和(167±17)个/100 g],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总之,对于长寿沙田柚成年果树,AM真菌的菌根侵染率在夏季梯田最高,根围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密度在秋季梯田最高;在坡地和洼地生境中,生草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和AM真菌孢子密度.图4参27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四种绣球属植物柔毛绣球、腊莲绣球、圆锥绣球和八仙花的叶表面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四种绣球属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性状均不相同,圆锥绣球、腊莲绣球和八仙花的气孔为长椭圆形,而柔毛绣球的气孔为卵圆形;柔毛绣球的气孔密度最大,达到819.43个/mm2,圆锥绣球的气孔密度最小,仅为286.05个/mm2;表皮毛的长度、宽度、密度、形状和附属部件的特征也各不相同,腊莲绣球的表皮毛为线状,表面有许多丘状突起,柔毛绣球表皮毛呈薄片状,表面密布乳突状突起,圆锥绣球的圆锥状表皮毛上有很多星状附件,八仙花没有明显的表皮毛,但是其表面有颗粒状的附属物.由以上四种绣球属植物表皮微观形态的比较结果可知,表皮特征可作为植物分类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5至2004年广州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驱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应用景观生态学、统计学基本原理,以及3S技术、手段,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TM和SPOT影像数据,运用ERDAS、ARC/INFO、FRAGSTATS和SAS等GIS和统计学工具平台,分析了广州市1995到2004景观格局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间,广州市的耕地、林地和水域等自然、半自然景观面积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的最多,而居民工矿用地和交通路网用地等人文景观面积都在增加,园地和湿地等半自然景观面积也在增加;斑块数量和边缘密度呈增加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升高;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升高和景观聚集度的下降,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形状指数增加,景观形状复杂化;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建筑密度、道路密度、人口密度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从保护农地、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城市景观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