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法两国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由中国国家海洋局二所和海洋环保所与法国科研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法长江口合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杭州举行。米自法旧、美国、联邦德国、荷兰、泰国等国家的科学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问海洋学委员会、法国驻华使馆的代表共18人,中方科学家80人出席了讨论会。 一九八六年一月和七月2个航次中,中法两国科学家乘我国“向阳红09”和“海监42”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法国长江口及其毗连近岸水域污染物和营养物生物地球化学合作研究于一九八六年一月进行了第一航次的现场调查。 参加这次调查的有中国科学家四十余名和法国科学家十五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法长江口及其毗邻水域污染物和营养生物地球化学联合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评述,并以此为例阐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对象及其内容以及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多学科性、终合性和应用性。同时、也指出了该项联合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异养细菌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5月对长江口海域调查资料,对表层水体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营养盐、叶绿素a等其他相关环境因子对异养细菌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了一定地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水体异养细菌丰度在(1.35~9.40)×105/mL,并在长江口外上升流附近海域形成两个高值区.在空间分布上,异养细菌数量与磷酸盐、硝酸盐、叶绿素a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同时长江冲淡水、长江口上升流和悬浮物也对其数量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排污对长江口水环境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均排入长江口水域,对长江口环境有明显影响。本文通过现场调查,获得长江口夏季水体pH值、溶解氧、营养盐等化学组分在排污口及邻近区域的分布情况。认为排污口分布、水动力条件、排放方式及河口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等是排污影响长江水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竹园排放口位于长江口南岸,川沙县竹园江段的潮下带。为了研究其对周围环境生态的影响,我们在1985~1987年间,对长江口南岸潮间带进行了生态调查,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可行性分析。一、测点布设及试样采集 (一)断面与测站的布设从浏河口至朝阳农场,共布设23条断面。主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底栖生物分布及与低氧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夏季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40个站位进行了底栖生物的分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的研究.底栖生物共监测到86种,其中以长江口底栖生物种类最多(62种);全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平均9.55 g/m2,其中以舟山海区最高(12.45 g/m2),最低为杭州湾(0.53 g/m2);栖息密度平均为86个/m2,其中以长江口最高(138个/m2),舟山海区次之(33个/m2),杭州湾最少(4个/m2);各海区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以舟山海区最高(1.28),长江口和杭州湾多样性指数均小于1,尤其是杭州湾仅为0.33;底栖生物的沙漠化程度较重,长江口、杭州湾及舟山海区生物量为零的站位分别占了31.2%、33.3%、13.3%.将以上结果与近十年来的积累调查资料比较显示,底栖生物生存环境仍较恶劣,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仍有三分之一的区域无底栖生物,但这种趋势近年来已有所缓解.在长江口季节性低氧区内的站位,底栖生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都远远高于调查海域的平均值,特别是多毛类和棘皮动物,这说明长江口季节性低氧区的存在并不会完全破坏低氧区底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法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应法国国家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研究院邀请,中国国际科学中心水中心拟于1996年5月组团赴法考察法国的机动车尾气控制、环境治理及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同时开展有关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洽谈。考察目的 实施中法科技合作计划,加强中法两国汽车制造和环境保护界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企业家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法国机动车尾气控制及环保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了解法国在机动车尾气控制、环保技术开发及应用方面的措施和成就,掌握法国相关领域科技及产业发展趋势,了解合资合作意向,寻求发展机遇,促进我国相关科技及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法两国专家,着手对广州大亚湾核电站的环境进行全面调查,以便为该站投产后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广东核电合营公司投资近百万元,委任南方集团承担放射性环境本底调查。这项调查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20年春季(5月)和秋季(11月)2次长江口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分析了长江全面禁渔前夕,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模型共包括龙头鱼、凤鲚、刀鲚、舌鳎、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游泳生物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等17个功能组,基本覆盖了长江口生态系...  相似文献   

11.
东海黑潮流域的放射性~(90)S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黑潮流域的放射性90Sr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90Sr含量在长江口东南方和闽江口外有一高值区,并呈舌状向远岸递减。调查区内90Sr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2—5.2mBq/L,平均含量为3.4mBq/L。  相似文献   

12.
对长江口水质进行合理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根据长江口2012年5月和8月的监测数据,在长江口5个不同区域,选择6个污染因子为参数,采用模糊概率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水质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属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模糊概率由大到小排序为南港北槽南槽北港口外,概率为86.2%,8月长江口水质要略好于5月,长江口内水质好于口外。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海监40”和“中国海监45”两船协同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执行的,长江口重点污染区监测监视第一航次的调查,从1989年5月16日起,历时1周,于5月23日顺利完成。长江口重点污染区的监测监视调查,是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集中力量,做好重点海区执法管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工程一期蓄水自2003-06-01开始,到2003-06-10结束.为了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在2003-06-15~2003-06-25进行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综合调查.根据此次调查所取得的实测数据资料,计算了各站各层位的悬浮物浓度,结合相应水体的盐度值和温度值,分析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的分布特征以及蓄水前后悬浮物浓度与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自海水表面向海底逐渐增高,悬浮物主要分布在123°E以西的口门地区和近岸的狭长海区.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与蓄水前长江口多年平均含沙量相比,长江航道和南支地区悬浮物浓度明显下降,长江航道徐六泾附近地区悬浮物浓度从蓄水前的400~500 mg/L下降到蓄水后的60.2 mg/L,南支地区悬浮物浓度从蓄水前的445 mg/L下降到蓄水后的148 mg/L;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变化不明显,蓄水前后均为表层悬浮物浓度小于10mg/L,底层悬浮物浓度小于100 mg/L.蓄水前后整个研究区悬浮物浓度分布的总体格局相似.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4~2006年的调查资料,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态无机氮(DIN)与磷酸盐(PO4-P)浓度及其比值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3 a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中的DIN与磷酸盐浓度呈现增长趋势,氮磷比(N/P)呈现降低趋势.长江口的DIN、PO4-P、N/P变化范围分别为2.13~140.0 μmol/L,0...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口海洋产业的发展和实际环境的需要,对长江口海洋产业的绿色GDP指标进行了选择,并对长江口海洋产业GDP和绿色GDP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长江口海洋产业的绿色GDP核算提供基础性的核算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营养盐浓度变化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11月(枯季)和2004年8月(洪季)对长江口的2次现场调查,分析探讨了长江口的营养盐浓度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水体3种不同形态的溶解无机氮中,以NO3--N含量最高,洪、枯季分别占溶解态无机氮的92.8%~97.7%和84.3%~98.4%.洪季NO3--N和NH+-N含量高于枯季,洪季与枯季NO2--N含量接近.洪、枯季长江口ρ(PO43-P)平均值分别为0.014和0.016 mg/L,接近国家海水一类标准.洪、枯季N3--N和PO3-4P含量均是由长江口内向口外近海逐渐降低,而NH4+-N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空间分布规律,即口外高于口内.通过计算长江口营养盐比值发现,枯季长江口氮、磷供应充分,不存在磷受限的情况,而洪季长江口水体受到磷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和浊度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长江三峡工程一期蓄水自2003年6月1日开始,到6月10日结束,为了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在2003年6月15日至6月24日期间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的综合调查.根据该次调查所取得的悬浮体浓度和浊度的实测资料,探讨了不同水体中两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以期达到根据易得的浊度数据获得更多悬浮体浓度分布规律的目的.同时,分析了两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系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不同水体悬浮体浓度和浊度之间均存在有较好的相关性,即浓度和浊度之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春、冬季长江口颗粒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及输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2年2月(冬季)、5月(春季)对长江口2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春、冬季长江口颗粒有机碳(POC)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输运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春季长江口POC的浓度为0.23~31.61mg/L,均值为2.55mg/L;冬季POC的浓度为0.16~5.82mg/L,均值1.42mg/L.春、冬季POC空间分布整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表层低底层高的特征,最高值均出现在口门附近.POC与悬浮物(TSM)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Chl a)的相关性均较差,表明陆源输入对长江口POC的分布影响很大;POC/Chl a比值测算表明有机碎屑是调查水域POC的主要来源和存在形式,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对春、冬季长江口POC的贡献分别仅1.26%和0.9%,且浮游植物对POC的贡献分别在TSM小于110mg/L和100mg/L时才能表现出来.春、冬季长江口TSM分别在大于117mg/L和335mg/L时,有机碳入海以颗粒态为主,反之则以溶解态为主.长江输送至河口的悬浮物中POC的百分含量(POC%)在春、冬季分别为0.9%和0.4%.春、冬季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对POC的过滤效率分别达89%和69%,大量POC随泥沙在最大浑浊带发生了沉降.  相似文献   

20.
CVM法对长江口海洋生态价值的评价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CVM法探讨评价长江口海洋生态价值,结合长江口海洋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实际,模拟市场条件进行主观意愿评价,阐述CVM法在长江口海洋生态价值评价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对CVM法使用时产生的偏差提出解决的方法,为长江口海洋产业绿色GDP核算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