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探测器火灾信息数据库为依据,通过对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各种点型感烟、感温及CO气体探测器对八种典型试验火响应数据测量及数据挖掘,提出用梯度幅值评估方法,对上述探测器的火灾探测能力作出相应的评估结论,为城市建筑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的正确设计、选型和使用提供了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铁路运营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SP430F13x系列单片机的货车防盗报警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原理和软、硬件设计.系统在货车遭遇破封的情况下触发报警器,并将报警信息以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接收机接收报警信息并将其在LCD上显示出来,以便民警即时处理.经实际应用证明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许凯 《中国安防》2004,(1):52-53
金属探测器的发展 金属探测器因其功能和市场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通道式金属探测器(又称:金属探测门;简称:安检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便携式金属探测器、台式金属探测器、工业用金属探测器和水下金属探测器.  相似文献   

4.
火灾探测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璐  杨戍  李春华 《安防科技》2006,(9):30-32,18
火灾探测是将火灾中出现的物理特征,利用探测器进行接受并将其变为易于处理的物理量,通过火灾探测算法判断火灾的有无.本文从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和火灾探测算法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火灾探测器,为实际工程中火灾探测器的选择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视频数据采集的原理和构成 数据采集是指从各类传感器和其他待测设备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通常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各类采集设备来实现的.视频数据采集是一类特殊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将各类图像传感器、摄像机、录像机、电视机等视频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采样、量化等操作,从而转化成数字数据.  相似文献   

6.
被动红外探测器是安防系统中探测非法入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就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原理、应用,以及一些发展情况和不足之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在基于MSP430的条件下,管理中心与控制器通过电话线传递数据,将指纹识别模块和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相结合的身份认证一体机的设计,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接口实现和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8.
对吸气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中采样管网进行优化设计是提高其探测性能的重要手段。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管网内气体运动数学模型,给出各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分析常见管网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吸气式采样管网的优化设计方案:视每个采样孔为1个点型感烟探测器,采样孔间距基本一致,调整孔径使各采样孔进气量相同,孔数较多时,可增设末端孔,以缩短气体样本传输时间。从理论上分析管网参数对探测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luent 6.3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样本传输时间与管长、管径、开孔数成正比,与总流量和末端孔孔径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监管信息采集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林  董德发 《安防科技》2006,(12):41-42,49
在分析交通数据采集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获取交通监管信息的新方法,讨论了RFID在交通信息采集方面的典型应用.完成了射频识别读卡器的设计方案,整个系统以MSP430微处理器为核心,包括发射、接收模块,通过串口与交通控制机通信.重点给出了系统工作原理、电路原理图、软件工作流程.该系统能够实时地检测交通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监管,可广泛的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入侵报警技术在我国也是较早发展的技术之一.早在1960年.我国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被率先应用在故宫珍宝馆,填补了我国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防范的空白.近年来,我国的报警探测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但是还存在些问题,如:应用中存在误报和漏报等问题.从近年来大量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有的单位虽然安装了先进的技术报警设备,但却没有起到相应的防范效果,并没有发挥出入侵报警系统的强大作用.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主要由于使用者和管理者对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探测原理及方法没有足够了解和掌握,致使报警探测设备不能够进行准确的报警和探测.可以看出,当前对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变得尤为必要.为此,本文对入侵报警探测技术从探测效果和应用特点上进行梳理,以便有助于探测器的设计者更容易找到新的探测原理或方法来改进原来的报警探测器,进一步提高入侵探测技术的防护能力和等级.  相似文献   

11.
在入侵报警系统的运行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某些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加以及系统建设和验收的要求,有必要对入侵报警系统进行效能评估。对于入侵报警系统而言,入侵报警探测器的探测空间是定量分析评估系统效能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根据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结构、工作机制和探测原理,分析、总结出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三维空间探测模型,并通过Multigen Paradigm Creator和Vega Prime软件进行仿真,直观展示了探测器的三维探测空间,符合用户的视觉习惯,满足系统效能评估定量化、可视化和可查询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方丽丽  赵建华 《火灾科学》2015,24(2):114-118
提出了基于非色散红外吸收原理(NDIR)实时监测环境中CO2气体浓度变化进行火警探测的方法。根据高空大气环境的特殊性,探讨了基于NDIR的CO2气体探测技术应用于飞机上所面临的低温低压难题。进行了基于NDIR的红外CO2飞机火警探测器的两种结构设计,提出了基于CO2气体浓度监测的红外CO2飞机火警探测器的主要参数要求,研究了基于CO2浓度变化速率与变化值的火灾报警算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采样管网进行流体力学分析,建立了采样管网系统力学数学模型,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编制了工程管网设计模拟仿真软件,实现各采样点的探测灵敏度及探测响应时间的计算和对采样孔径的优化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片机AT89C51热释电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锋  钟国韵 《安防科技》2007,(2):27-28,7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信号处理技术的防盗检测器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红外辐射与红外探测原理,设计的新型探测器,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发生冒顶或坍塌事故后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是事故救援的关键,分析了灾害时期井下人员搜救方法和特点以及矿井救护现状,针对事故救援现场的特殊条件提出了有源探测的方法,即研究基于气味探测原理的矿井人员搜救方法和设备,并在示踪气体的选择和气味探测器研发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火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阐述了感烟、感温、感火焰等几种常规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光声火灾探测技术和TDLAS火灾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潮湿引起感烟火灾探测器误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潮湿现象成为典型的火灾探测误报源 ,在火灾探测综合模拟实验平台中 ,通过收集水沸腾形成的水雾进行加湿 ,研究了冬季与夏季潮湿环境 ,对散射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发生误报影响。通过比较探测器的输出值与其附近湿度变化曲线 ,从原理上分析了误报发生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 :在气温较低的冬季 ,水蒸气较易形成液态小水珠 ,容易导致感烟探测器误报警 ,而在夏季由于气温较高 ,这种情况较难发生。对相对湿度较高或达到饱和湿度 ,以及非火灾因素的雾气或微细水珠 ,对感烟探测器可靠性的影响 ,开展下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的数字脉冲金属探测门是目前安防领域最先进的探测设备之一,它用脉冲磁场来探测金属,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等优点.通过合理放置探测线圈和接收线圈,得到分布均匀的磁场和相互独立的多个独立探测区域,可灵敏地探测到通过门的金属并进行准确定位.本文还给出了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线圈模型进行模拟的结果,可直接看到磁场分布的真实情况,确保磁场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船舶感烟探测器探测时间与布置间距近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计算船舶感烟探测器的探测时间和布置间距,在现有感烟探测器迟滞现象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临界速度法,建立感烟探测器探测时间计算模型,提出探测器布置间距的近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平整顶棚,感烟探测器探测时间随着布置间距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而对于走廊(或下有横梁的顶棚),当探测间距大于走廊宽度时,在规范规定的最大间距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冶金企业高温熔融金属作业人员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量化,基于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提出了适用于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给出了通用效能条件(Common Performance Condition, CPC)的评估细则,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的CPC因子权重确定方法,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实现CPC因子输入的模糊化,从而计算高温熔融金属作业人员失误概率(HEP)和可靠度。通过对炼钢冶炼作业的人员可靠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