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佛山禅城区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污染已日趋严重。通过连续三天在禅城区的五条主要道路,对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CO和NOX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五条道路空气中CO和NOX浓度都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分析了其污染程度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汽车尾气对大气CO污染的分担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尾气含有高浓度的CO。城市街道狭小,汽车密集,使CO久聚不散,成为街道空气中CO的主要污染源。为调查杭州市区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状况,我们曾连续3天对市区4条街道进行了汽车尾气中CO在大气CO总浓度中所占分担率的测试,计算了尾气的分担率。同时,还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阴市主要交通路口汽车尾气污染状况,为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阴市两交通路口甲与乙作为监测点,连续采样七天。采用重量法测定PM10的浓度,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NOx,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CO。结果:甲路口PM10日均浓度0.23 mg/m3,显著高于乙路口0.09 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路口的NOx、CO浓度分别为0.093、4.78 mg/m3,显著高于乙路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江阴市主要交通路口汽车尾气污染严重,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
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简述了国内外在道路交通尾气污染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尾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安全风险的评价,汽车尾气污染对道路两边生物的生理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汽车尾气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因子分析和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交通机动车尾气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简述了国内外在道路交通尾气污染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尾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安全风险的评价,汽车尾气污染对道路两边生物的生理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汽车尾气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因子分析和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6.
文中对PM10,SO2,NO2,CO四种污染因子,从时间、车流量、风力、气压、气温等方面进行影响分析,分析结果高浓度CO和NOx的污染出现在城市交通干道两侧和交通密集区域,上述四种污染园予在未来几年里仍然是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危害城市人民正常生活的主要污染源,成为未来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阐述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的同时,对大连市的主要交通干线进行了评价,在这 提出9条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大学校园附近两条主要交通干道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源成分中的碳氢化合物(NMHC)和氮氧化物(NOx)为研究对象,利用AERMOD2.2中的线源模式,模拟了两种污染物在兰州大学校园内的年均浓度贡献值。结果表明:兰州大学校园内接近线源的地方污染较严重,且两条主要交通干道受NOx的污染较大,受NMHC的污染较小。另外,介绍了不同线源模式的计算方法,并从气象资料预处理、背景图选取、方案控制和污染源设置等方面探讨了使用AERMOD2.2应注意的问题、重点和技术要点,以期为今后利用AERMOD模式预测具体线源上目标污染物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  朱建雯  钱翌 《环境工程》2015,33(5):90-94
选择乌鲁木齐市125条道路调研测试得来的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在用机动车的行驶分布的规律、污染物的排放特点和机动车道路的行驶特点。然后使用COPERT本地化模型计算CO、NMVOC、NOx和PM的排放因子,并计算了2012年CO、NMVOC、NOx和PM的排放量。通过估算得到2012年乌鲁木齐市机动车CO、NMVOC、NOx和PM的排放量分别为94 087,17 886,25 079,1 489 t。柴油机动车对NOx、PM的排放分担比率较大,而柴油机动车的保有量的贡献比率偏低;柴油汽车的CO、NMVOC的保有量的贡献比率跟它的排放分担率相比,贡献率要大;占保有量22.3%的国Ⅰ、国Ⅰ前标准的机动车辆对机动车CO、NMVOC、NOx、PM的排放分担比率分别为50.5%、41.0%、51.5%和55.0%;占保有量64.3%的国Ⅲ、和国Ⅳ车辆对CO、NMVOC、NOx和PM的贡献率分别为35.2%、42.7%、35.6%和33.9%。  相似文献   

10.
薛靖  高群 《山东环境》2002,(2):19-20
汽车尾气污染物CO、NOx及HC处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将这些污染物催化转化为无毒物质,即在合适催化剂存在下,CO及未燃烧烃完全氧化CO2同时NOx还原为N2。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00年抚顺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分析了抚顺市大气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确定抚顺市大气污染主要为煤烟型污染和汽车尾气型污染.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分担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杭州市区绕城高速、快速路、主干道和民用支路4种典型道路进行工况测试,建立了2010年机动车CO、HC、NOx和PM10排放清单,获得了分车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以及道路类型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结果表明,杭州市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分担率差别显著,乘用车、出租车和公交车是CO和HC排放的主要来源,重型货车和公交车是NOx和PM10排放的主要来源,且乘用车的NOx排放分担率也较大;柴油车的NOx和PM10的排放分担率远大于其保有量的贡献率,是其排放的主要来源,汽油车是CO和HC排放的主要来源;占保有量30%的国0和国I车辆,对CO、HC、NOx和PM10排放分担率分别为67%、69%、58%和82%;主干道是机动车CO、HC和NOx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分担率分别为66%、65%和64%,民用支路是PM10排放的主要来源,分担率为55%.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区道路地面氮氧化物污染现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城市道路地面NOx污染的状况和特征,对上海典型道路路边NOx污染进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在交通繁忙的路段,路边NOx污染严重。调查发现:路边NOx的浓度与交通状况有关,车流量越大,车辆阻塞时间越长,NOx的浓度越高;不同类型车辆对路边NOx的贡献不同,大型车和中型车的贡献要比小型车、摩托车和助动车大得多;路边空气污染和影响因素与传统空气监测数据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唐山市汽车尾气污染状况,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 1997年 7月谭裕沟隧道内CO ,SO2 和NOx 的连续分析 ,研究了其污染状况和特征 ,根据分析结果计算了机动车排放CO ,SO2 和NOx的平均排放因子。结果表明 ,机动车能排放出较高水平的CO和NOx,在城市中CO和NOx 有相当大的部分来源于机动车排放 ,而SO2 的排放量则非常小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经成为济南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NOx,CO,THC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机动车与固定源排放总量的22%,96%和92%,机动车排气污染使得道路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出租车、轿车、摩托车是机动车污染的3种主要车型。文中在阐明造成机动车污染较重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机动车污染的管理、技术以及辅助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所长不破敬一郎在大气污染学会上宣称,为了解汽车尾气中NOx在道路周围的分布情况,该所研制成功用计算机显示的三元NOx污染的模拟模型系统。该系统只要将沿街建筑物大小和位置、道路结构、风向、风速等输入计算机,经计算机解析,可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地处深圳市福田、罗湖辖区范围内的具有代表性的地下停车场进行分析,分别是大型建筑物停车场“赛格电子城“、政府建筑物停车场“市民中心“、80年代建筑物停车场“国贸“以及半封闭式停车场“罗湖商业城“。其中赛格、市民中心与国贸为全封闭式停车场,主要以社会车辆停留为主;罗湖商业城为长途汽车停靠站,地下停车场主要以营运大巴为主。监测项目有NOx、NO2、SO2、VOC、CO、PM10、O2、CH4、细菌,根据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选取了NOx、NO2、SO2、CO、PM10五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地下停车场的污染贡献最大的依次为NOx、CO、NO2、PM10、SO2,半封闭式停车场空气质量要略好于全封闭式停车场  相似文献   

19.
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尾气污染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份和危害,从改进汽车燃油减少尾气污染、对汽车发动机内部进行调试、发动机外部尾气净化措施、发动机内部净化处理措施、加强行政管理五个方面对汽车尾气化处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汽车尾气的污染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攀升,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本文针对我国的汽车尾气的污染危害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来提高人们对汽车尾气污染危害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