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天来临,春暖花开,气温升高,但早晚温差仍较大。这个时节应重点防控猩红热、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手足口病、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认为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的首发症状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2.
中冬眠的蝙蝠散播疫情国科学家对新型冠状病毒和相关的蝙蝠衍生冠状病毒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大多数编码蛋白显示出高度的序列同源性。科学家据此推测,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源自蝙蝠病毒库。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发现病毒源头可能是舟山的菊头蝠。蝙蝠有些“委屈”了,为什么总是有人想让它来承担责任呢?它并没有袭击人类啊!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冬眠的地方大多是在洞里。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血流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首次报告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时武汉的大多数蝙蝠都在冬眠。  相似文献   

3.
这段时间,全国人民最关心的事莫过于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关疫情的任何一点消息都能在人群中引起剧烈反应。其实,一方面我们要重视疫情的防控;另一方面,遇事也不要反应过度。关键是要对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有个科学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施倚 《劳动保护》2020,(3):94-94
主持人,你好!如果在企业办公室或车间或差旅期间,同事或者差旅中接触到的人已经在潜伏期了,并且具有传染性,并确认是这个时候、工作场所或者差旅地点被传染得病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保障防治人员的权益,就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因履行工作职责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有关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读者: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关注病毒的防疫和救治,但也要扎实做好人们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面对抗“疫”的心理难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安大夫:以下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16个心理常见问题我们需要这样应对。  相似文献   

6.
春节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今年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凶猛来袭,作为全县22万群众“守夜人”的百色市凌云县应急局的领导和干部职工,放弃了春节团圆的欢乐,连日奔忙于全县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为确保全县安全稳定艰苦奋战。  相似文献   

7.
与2003年非典时期信息匮乏、流通不畅相比,时下几乎每个人都拥有微信或者微博,在无线网络的支持下,信息获取非常便捷。在这个特殊时期,每天手机都会推送大量关于疫情的信息,但是信息量的增加,有时并非全然是好事。一些可信度不高的信息,例如双黄连口服液可抑与制新型冠状病毒、服用维生素C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等等,借助网络迅速传播,给人们预防和抗击新型肺炎的行动带来了很大困扰。  相似文献   

8.
读者信箱     
《生命与灾害》2020,(2):47-47
下期问题为什么病毒喜寒怕热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性质,有关专家说,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一样,都是喜寒怕热的。那么,为什么它们喜寒怕热呢?上期答案动车组的应急设备你会使用吗节日期间回家探亲,高铁动车历来是返乡与家人相聚的首要选择之一。对于动车组里设置的常用应急设备,你在乘坐时了解清楚并会使用吗?  相似文献   

9.
2月1日,西班牙国家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里亚诺·埃斯特万博士在西班牙新论坛网站发表文章,对为什么在21世纪病毒仍难以应对进行了科学详尽的分析。2019年12月,中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将该疾病称为“2019-nCoV急性呼吸道疾病”,并将病毒命名为“2019-nCoV”,其中,“n”代表新型,“CoV”代表冠状病毒,但这一提议需要获得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批准。据世卫组织称,病毒正式名称的最终决定将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做出。  相似文献   

10.
逐渐远去的2020年发生了太多不可预见的事件,新闻工作者做年度总结时无法用词库中原有的词语进行概括,而是用新环境中诞生的新词。在这些新词中,“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性和出现频率一骑绝尘,由此衍生的“居家隔离”“核酸检测”“健康码”等也在人们被疫情搅乱的日常生活中高频出现。  相似文献   

11.
“苏打水”,一个名字几种内涵。“苏打水”这个名词来源于英文“soda water”。在英文中,它也被称为“碳酸水(carbonated water)”或者“起泡水(sparkling water或者seltzer water)”。“起泡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倒在杯子中能看到气泡的水”。之所以能够起泡,是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超过了自然压力下的饱和浓度,所以会聚集成气泡逸出。有一些矿泉水天然满足这样的要求,被称为“含气天然矿泉水”。可以通过人为地在加压的情况下充入二氧化碳而得到的,叫作“充气天然矿泉水”。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可以离解出氢离子,所以这样的“起泡水”有可能是弱酸性的。在这个意义上的苏打水,并不一定含有碳酸氢钠,更不一定是弱碱性的。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灵川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陆富勇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理念,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奋勇当先,始终冲锋在战“疫”最前沿,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基层“应急人”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要居家隔离说到居家隔离,很多人可能第一印象都会想到"为什么不去医院啊"。现在正好流感季节,很大一部分有发热、咳嗽等表现的人可能只是流感,并非新冠肺炎。而医院发热门诊汇集了可能感染的病人,在目前这个阶段,盲目跑去医院,反而增加了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如果符合条件,可以进行居家隔离,对自己对大众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文摘     
《生命与灾害》2020,(2):45-45
新冠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已完成基因序列合成2月15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披露,该集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已经取得进展。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中生研究院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现已完成了基因序列合成,正在进行重组质粒构建和工程菌筛选工作。据介绍,研究发现在新冠康复者血浆中,有着丰富的新型冠状病毒综合抗体。为此,国药中生在研究中还提出了“用新冠康复者血浆治疗危重患者”的建议,并已获得科技部紧急立项。目前国药中生已按照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的标准制备了新冠康复者血浆,并用于11名危重病人治疗。  相似文献   

15.
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提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传播。也就是说,日常除了戴口罩、洗脸、洗手外,如果忽视了给手机进行消毒,摸过手机的手接触口鼻、眼睛,也有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传播的途径,防止病毒肆意蔓延,确保队伍内部绝对安全稳定,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重要指示精神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安排部署,福建省三明市森林消防支队积极响应,统筹实施,全体指战员取消休假,全员返回岗位,迅速开展工作,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战役。  相似文献   

17.
“一万”与“万一”,二者之间相差9999。这点儿算术,谁都会算。可是另一层深奥道理就未必人人都理解了。按财产说,“一万”是个大数儿,大到足以令人羡慕;“万一”是个小数,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正因为如此,多数人往往只想“一万”,却忽视“万一”。可是,在安全这个天平上,“万一”却变成了大数儿,它应当是“一万零一”,不这样,您安全的天平就甭想摆平。 人们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明了“万一”的重要程度,它可是用多少人的生命、多少次流血换来的经验总结呀!“万一”虽然只是个偶然,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偶然”却又屡见不鲜。 曾…  相似文献   

18.
一场起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袭来,肆虐着中华大地,不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让人担心自身安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心协力迎挑战,众志成城抗疫情,一定会打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击战。这次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按中医的说法其实是一种疫情,是由于一些还未完全认识的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流行性传染病依旧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大敌。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你好!因所在城市疫情严重,被抽到隔离社区值班,期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认定为工伤吗?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这个涉及到三部委《通知》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指的哪些人?三部委《通知》"相关人员"范围的理解:从文件的上下文理解看,  相似文献   

20.
“别人过节,我们过关”,这是应急人的“样子”。但是2020年的春节显得格外特殊而漫长,本应华灯初上、轻松欢聚的时刻,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扰乱。因为一份责任所以坚守;因为一个信念所以坚持;因为一腔赤诚所以担当。今年春节,钦州市应急人毅然坚守在岗位上,以赤诚之心守护着万家的平安健康。这就是始终奋战在“疫情”战线上的“应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