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2016年11月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刊登《关于发布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导则等3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6〕19号),并对上述标准予以解读。《通告》指出,GBZ/T 284-2016《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导则》、GBZ/T 285-2016《珠宝玉石加工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286-2016《血  相似文献   

2.
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流行特征、职业危害及其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发生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最主要的职业群体是护理人员,最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损伤的锐器为注射器针头、玻璃安瓿、缝合针和手术刀片等,导致医护人员锐器伤的最常见的医疗操作是注射、缝合和采血。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医护人员可能感染HBV、HCV及HIV等多种血源性病原体。国内既往研究大多关注伤害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未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感染HBV、HCV及HIV的风险开展研究,尚需通过建立队列,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大量从业者与化学品打交道,如何做好这部分从业者的职业健康防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我刊特从9期开始,每期从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选择1种化学品,介绍该化学品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相似文献   

4.
数字播报     
《现代职业安全》2013,(3):14-14
2月7日卫生部发布了《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等8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GBZl8—2013《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代替GBZ18—2002);GBZ68—2013《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代替GBZ68—2008);GBZ71—201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总则》(代替GBZ71—2002):GBZ79—2013《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的诊断》(代替GBZ79—2002):GBZ83—2013《职业性砷中毒的诊断》(代替GBZ83—2002);GBZ245—2013《职业性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的诊断》;GBZ246—2013《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GBZ/T247—2013《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GBZ/T231—20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已于2010年4月12日由卫生部发布,2010年11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运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中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油田某一职业危害场所的职业危害等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导则》中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更好地考虑了职业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接触因子对职业健康风险的削弱作用,更能反映出油气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风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低浓度有害化学品采取更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针对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标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对于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未规定职业接触限值且缺少IDLH浓度的化学品,以及低浓度有害化学品的呼吸防护,该标准相关规定有待进一步讨论。本文针对此类化学品如何科学合理采取个体防护措施进行探讨,引入化学品GHS健康危害分类原则,建立新的判断模式,促进工作场所化学品安全管理,为将来该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了解医院护理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流行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某大型综合医院787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护理人员在过去一年中发生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共3258人次,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年人均发生次数为4.14人次/人,接触发生率(%,人/100人)为88.31.发生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为妇产科、重症监护室、外科、急诊科护理人员,其接触发生率(%,人/100人)和年人均发生次数(人次/人)分别为95.56和5.04、95.18和3.64、92.95和4.37、84.13和5.32;引起护理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主要医疗操作是掰安瓿、输液结束拔针、整理用毕的锐器、静脉穿刺(采血、加药、输液)和回套针帽,其接触发生率(%,人/100人)分别为67.85、46.89、37.99、14.61和9.28.护理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主要是由安瓿瓶、头皮针、皮下注射针、缝合针和手术刀片,其损伤接触发生率(%,人/100人)分别为67.98、56.42、37.74、6.73和2.92.护理人员仍然面临较大的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风险,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在不同医疗操作及医疗操作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医疗锐器、使用锐器的用途不同发生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风险不同,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全面贯彻落实《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 213-2008).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订依据进行梳理,系统研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原理及方法,根据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确定我国《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调整指南》的制定依据、基本框架,梳理重要术语以及核心技术参数等,并对722种化学有害因素进行分类,包括修改魁北克模型第三版中73种物质的分类,比较核对我国现行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007),依据GBZ2.1的编制说明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补充魁北克模型中尚未涵盖的36种物质及其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指南》解决的核心问题及需进一步配套进行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中将高温作业定义为由于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1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发布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第1号修改单。本文介绍苯职业接触限值的修订背景、技术指标的制定依据、正确使用标准说明。为有效控制和降低接苯工人健康损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我国1958年首次制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职业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9月1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刊登《关于发布〈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的诊断〉等6项国家职业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6〕14号),以及这6项国家职业卫生行业标准的解读。《通告》指出,《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的诊断》等6项国家职业卫生行业标准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GBZ13—2002、GBZ39—2002、GBZ44—2002、GBZ47—2002、GBZ56—2002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3.
系统比较中国现行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007与德国职业接触限值MAK在定义、制定原则和具体数值方面的差异,为中国GBZ2.1的修订提供建议和依据。将 GBZ2.1中规定的OELs与德国MAK于2015年公布的化学有害因素 OELs ,按不同类型建立比较分析数据库,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德2国在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原则,化学有害因素的来源、数量与标识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化学性有害因素孕期毒性接触限值的研究和应用。中德在选择化学性有害因素制定OELs时各有侧重,我国在重金属方面制定的OELs,如:钴、钼、铍、铊等,是德国MAK以及美国ACGIH中所未有的,而德国则不再为致癌物质制定OELs。中、德均制定有OELs的化学性有害因素在数值上差异较大,中国有部分OELs同时高于德国MAK和美国ACGIH。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更新频率较慢,应缩短OELs更新周期,在对现行的GBZ2.1进行制修订时,可将发达国家OELs作为1项参考。德国风险分级评估方法对致癌物质的管理和评估值得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备受瞩目的GB/T 45001—2020/ISO 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已于2020年3月6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同时在我国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对GB/T 28001—2011/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GB/T 28002—2011/OHSAS 18002:200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修订。  相似文献   

15.
<正>标准修订的意义及背景GBZ 143-2002《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对集装箱检查系统产品有很好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运营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随着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得到广泛使用的各种类型货物/车辆辐射安全检查设备的技术进步,该标准亟待修订。GBZ 143-2002标准主要参考美国标准ANSI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规范了企业班组  相似文献   

17.
初步建立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自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卫生部制、修订并发布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17项(以标准号计)。其中包括职业接触限值388项、采样及检测方法245项、职业病危害评价标准2项、职业卫生防护标准13项,放射卫生防护标准93项、职业病诊断标准97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42项,初步建立了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见下图)。  相似文献   

18.
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以下简称为"GBZ 2.1新版")已经于2019年8月发布,于2020年4月起实施。与GBZ 2.1新版标准发布的同时公布了标准修订说明,介绍了标准修订的过程、修订的思路、主要修订的内容。笔者根据自己的领会,再谈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安全管理的发展,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政府部门从安全监管的角度对企业应急管理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10月1日,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简称《导则》)出台并开始实施,标志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入了"从有到优"的新阶段,国家开始把提升企业应急预案的质量作为工作重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0月1日,国家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以下简称《导则》)开始施行。近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有关方面负责人,就生产经营单位如何更好理解《导则》、运用《导则》指导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将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近年来,通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