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为有效分析深井矿工身心安全态势影响,首先构建矿工身心安全态势影响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和信息熵(IE)法组合赋权得到最终权重,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多元联系数影响态势评估模型,判断矿工身心安全的受影响态势及发展趋势,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河南某高温高湿金矿矿工身心安全影响态势研究中,测定井下3种风速工况、5个温度区间工作环境中矿工的生理、心理、行为变化指标,并采用五元联系数进行影响态势评估。结果表明:高温矿井矿工的自身安全影响发展趋势总体具有同中有反、反中有同,波动前行的特点,是不断变化的;处于反势或均势的指标有臂力、反应力、核心温度、心率,指标反势引致风险态势递增。 相似文献
2.
论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对分析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系统危险性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方法在系统危险性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其应用条件,提出了与系统级别特征值相结合来判断系统危险性级别的方法,并给出了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的评价程序。实例表明,该方法科学、可行,为系统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为识别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系统故障模式,提出一种系统故障模式识别方法.利用已有故障标准模式识别故障样本模式,使用集对分析联系数表示识别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使用空间事故树的特征函数计算联系数的分量系数,通过联系度和识别度识别故障样本模式;借助电气系统实例分析,有效识别在多因素影响下的系统故障模式.结果表明:基于特征函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南矿业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扎根理论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矿工不安全行为收益进行识别,通过实地访谈收集资料,将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处理,建立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识别的概念模型,并以此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识别的动态模型图;最后,通过模型理论饱和度检验,证明模型中展现的脉络关系是饱和的。研究结果表明:矿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人口统计特征因素及情景因素,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有着重要影响;风险成本、预备成本和实施成本构成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精神收益和物质收益构成矿工不安全行为收益。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组织管理因素对矿工不安全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情况和预测作用,采用自行编制的组织管理测评量表及不安全心理行为调查问卷对安徽两家大型煤矿的250名一线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组织管理因素与矿工不安全心理及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矿工不安全心理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行为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心理受组织公平、组织支持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矿工不安全行为受组织安全态度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参考,煤矿管理者可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矿工的不安全心理,控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30年间煤矿重大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人因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90%以上。为了更好地评述近16年间有关煤矿人因事故研究的成果,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文献计量中关键词频率较高的事故、原因、测量方法及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是各类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且矿工的行为失误占主要因素。不安全行为的研究热点体现在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上,包括矿工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分析、设备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在对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分析中,主要是依据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控。说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已自成体系,并越来越向系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对降低矿难事故的发生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冷却塔拆除爆破过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实现对各类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融合信息熵理论、层次分析法和集对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组合权重(CW)与多元联系数(MECN)的拆除爆破安全风险态势评价体系,从现场安全管理、拆除爆破方案设计、爆破施工过程管理和爆区作业环境4个方面,选取17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拆除爆破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以某电厂冷却塔拆除爆破工程为例,对建立的安全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冷却塔拆除爆破过程中的静态风险态势和动态风险趋势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此类拆除爆破施工提供了决策依据,有效弥补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绿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分析与管理,以人员、管理、材料与技术、设备及环境5个方面为视角筛选出20个二级评价指标,并建立了绿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经粗糙集理论优化的层次分析法耦合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依据五元联系数的各阶偏联系数对评价指标进行集对势分析,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五元联系数建立绿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结合长沙市某绿色建筑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较低,评价结果与调研结果一致.评价方法可真实反映绿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及不确定性,提高了绿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精度;评价模型可实现绿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静态与动态评价的有效结合,为类似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管理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整体系统地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的诱发因素及机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基于不安全行为的主观性,将不安全行为分为非意向性和意向性2类;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2-4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基于TPB的事故致因模型,并采用Meta分析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 表明:2种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制不同,由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建筑物是一个集人员与财产于一体的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介绍了集对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引入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评价中。在不考虑系统指标权重与考虑系统指标权重条件下,讨论了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评价步骤。同时,将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评价结果与集对势相结合来判断建筑物火灾危险性态势。结果表明,某建筑物在不考虑指标权重与考虑指标权重两种条件下均处于“一般安全”等级,但后者的安全等级程度更低,两种情况的态势均属于微同势,也说明了该建筑物需要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其安全程度,从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煤矿危险性评价包含因素较多导致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评价方法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讨论了集对分析相关理论,并将集对分析引入煤矿危险性评价中,建立了煤矿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考虑煤矿评价指标权重与考虑指标权重两种情况,通过联系度与集对势综合判断煤矿危险性态势,并对某煤矿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在不考虑指标权重与考虑指标权重两种情况下均处于"一般安全"等级,但后者的安全等级程度更低,两种情况的态势均属于微同势,也说明了该煤矿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并加强安全管理,该方法为煤矿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化工工艺本质安全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四元联系数评价模型。模型选用传统的本质安全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对各指标进行赋权,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工艺路线为例进行实用性验证,最终确定了多条工艺路线的本质安全程度优劣顺序,并明确各自的本质安全程度。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化工工艺路线的本质安全性,可以用于化工工艺路线的优选过程,为工艺安全管理和技术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石化企业具有易燃、易爆危险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相当严重.考虑到影响石化企业火灾危险性因素较多,从生产过程、储存过程、运输过程、消防设施与安全管理五个方面探讨了石化企业火灾危险性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石化企业火灾危险性模式识别指标的权重.将SPA理论与最优化原理相结合,提出了同异反最优模式识别模型,并将其与现有的最大联系测度方法应用于某石化企业危险性模式识别中.实例应用表明,同异反最优模式识别模型从整体上判断石化企业危险性模式,较最大联系测度方法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16.
联系熵在煤矿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动态性,其相应的安全预评价涉及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可采用刻画确定不确定系统的集对分析(SPA)方法进行研究.根据集对分析方法及联系熵的含义,笔者对安全-事故集对进行同异反分析,指出应采取措施使系统保持同势,以趋于安全状态;并将联系熵的方法应用于煤矿安全预评价,建立煤矿安全预评价的联系熵模型,对各安全指标可计算出不同安全等级时的熵值范围,进而可得煤矿自然条件的安全等级.采用联系熵的方法进行煤矿安全预评价,计算简单,取得了较为精确、可靠的结果,为煤矿安全预评价等不确定系统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程度,及时对采空区在发火前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发火危险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的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方法,以集对分析理论为基础,将煤炭自然发火看成一个确定不确定系统,建立了煤炭自然发火评价模型。以梁家煤矿4110采空区为例,将计算结果与基于熵权未知理论的评价结果作比较,得出的结论一致。表明了集对分析运用在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上是可行的,可为矿井生产和其他系统的分析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