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提高航班飞行安全水平,帮助航空公司制定有针对性的飞行技术提升措施,采用QAR数据建立飞行安全评价模型。模型以QAR超限事件为评价指标,通过确定白化权函数,并利用离差最大化原理得到各指标权重;再应用灰色聚类方法评价一定时期内的飞行安全水平;最后以某航空公司B737-800机队2014年度QAR超限频率较高的5类实例事件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司6月、9月、12月运行情况很好,而1月、7月运行情况很差,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证明模型适用于飞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控制和预测水平,利用QAR数据作为支撑,结合集 对分析和马尔科夫理论建立飞行安全态势评估模型。该模型以QAR超限事件为评估指标 ,采用集对分析中的联系度来描述安全风险等级;运用马尔科夫理论确定安全状态的转 移概率矩阵,以预测飞行安全动态变化趋势。最后以某公司A320机队6个月发生频率最 高的7类超限事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司2月、6月和预测月份的安全状态 为一般风险,其他月份为低风险;总体安全状态也为一般风险,并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客观评价航线飞行员安全操作水平,基于M航空公司B737-800机型飞行品质监控项目及标准,统计2014-2017年各飞行阶段中超限事件发生频次,结合专家访谈,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得到7项评价指标.针对倾向超限的现象,采用百分位法划分倾向超限等级,结合M公司飞行品质监控项目评价标准,引入熵权物元法建立航线飞行员超限评价模型.采集M航空公司飞行大队26位飞行员384个航班的QAR数据,应用该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26名飞行员的飞行安全操作水平均为良好,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但是对于特征值偏高的飞行员,应当加强关注和训练.  相似文献   

4.
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灰色区间层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将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和灰色理论相结合运用到飞行安全评估中。针对航空运输系统的特点,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建立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IAHP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并且引入灰色理论框架下基于端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建立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的灰色区间层次综合评价方法;用所建立的方法评价国内某航空公司飞行安全水平。结果表明,该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其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安全水平相对较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多层次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影响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诸多因素具有的灰色性,引入灰色理论对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进行风险评价,从机组、飞机、环境和管理4个因素,提出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灰色多层次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国内某航空公司飞行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认为该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介于高风险与较高风险之间,急需加强安全防范,尤其应该加强对飞行安全管理。综合评价的结果为航空公司制定飞行安全措施及预防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物元模型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对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的现状进行科学客观的综合评价。在系统分析影响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由机组因素、飞机因素、环境因素和飞行管理4个1级指标及26个2级指标组成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由层次分析法确定;由于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评价具有物元的可拓性,构建了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评价的多级物元模型。实例演算表明,物元理论能充分地利用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评价中的指标信息,确定影响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以便航空公司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飞行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层次分析法在安全评价中权重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模型考虑离心泵机组的结构、故障模式及人员管理等因素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模糊数学确定底层指标的隶属函数矩阵;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将底层指标隶属函数矩阵逐级量化递归得到总突变隶属矩阵。研究结果表明:此离心泵机组的最大总突变隶属函数值达到了0.961 9,即为“良好”。但同时也发现第一级与第二级相差不大,说明只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就可提高此离心泵的安全性。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权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诸多影响因素的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进行评价,从机组、飞机、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拟合权重,建立了航空公司安全风险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该模型对国内某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分析认为,该航空公司的安全风险介于高风险与较高风险之间,急需加强安全防范,尤其应该加强飞行机组和飞机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金属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科学地对金属矿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模型。根据改进突变级数法,对影响采空区稳定的9个因素进行多层次分解,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获得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得到最后的评价结果,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结合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理论,进行综合量化运算。利用搜集的26组地下金属矿采空区数据,对该评价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研究表明,该评价模型既有效地避免了直接使用难于确定的“权重”概念,又客观地确定了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其判别结果比较符合实际,为金属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完善民航安全绩效体系建设,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参考“空客飞行品质监控项目”和企业QAR监控项目,结合指标重要性分析和一线人员、专家的有关建议,构建飞行安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混合型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和TAN模型设计运输航空飞行安全绩效模糊动态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满足航空公司对安全绩效评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各类型压力对飞行员安全绩效的影响规律,为飞行员日常工作管理提供依据,选取某航空公司200名飞行员进行压力测试,并调取其近6 a的飞机品质(QAR)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将飞行员压力数据与其QAR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飞行员压力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负荷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组织管理压力会显著负向影响飞行员安全绩效;角色压力和专业发展压力会显著正向影响飞行员安全绩效。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对航班和机队着陆时擦机尾风险客观预测问题,基于飞行QAR数据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建立擦机尾风险预测模型,将某航空公司Boeing737-800机队的380套QAR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运用MATLAB编程进行5 000次模拟抽样试验,得到不同机队着陆时俯仰角的分布和擦机尾风险预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当着陆俯仰角大于4.5°时,机队2擦机尾风险较大;运用蒙特卡洛模拟预测的飞机着陆俯仰角更为稳定和准确。该模型可进一步软件化,为航空公司的擦机尾超限事件管理提供可靠性指标参考,实现对飞行员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突变理论的近海船舶航行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船舶航行安全评价在海事预防与管理中的重要性,从"人-机-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出发,结合近海航行船舶的特点及影响安全的因素,建立一个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的4级安全评价体系;结合突变级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对近海船舶航行安全进行评价和预测;最后以秦皇岛海域的5艘航行船舶为例进行实例演示。结果表明:用突变级数法对近海船舶航行进行安全评价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应用突变级数法对近海船舶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评价和预测,有助于海上运输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尾矿库安全综合评价中“定性定量评价尾矿库安全等级”和“客观描述尾矿库安全状态变化趋势”的要求,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和可拓理论,利用可拓距计算原理,建立尾矿库集对可拓耦合安全评价模型和尾矿库集对势的计算方法。利用RSCIE权重计算方法确定尾矿库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基于集对可拓耦合算法的尾矿库安全评价模型用于尾矿库各安全等级集对可拓联系度的分析中,并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案例中的尾矿库为正常库,其集对可拓联系度为0.040 6,安全状态的集对势为9.26。结果表明:该尾矿库的安全等级为正常库,且其安全状态发展趋势为弱同势,说明尾矿库的安全状况发展趋势为正常库的态势不强,且向不安全状态转变的可能非常大,应该加强该尾矿库的日常安全管理。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有效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引入组合赋权和可变模糊集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以WSR方法论为基础,选取“人、机、法、环、管”5方面因素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指标等级标准;采用博弈论思想对G1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计算的客观权重进行最优组合,进而确定综合权重;根据可变模糊集理论量化后的级别综合特征值确定最终评价结果;将该方法用于甘肃省某装配式试点项目,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并采用单因素轮换OAT法分析5个子系统内的指标敏感性,以便决策者识别出最敏感指标。结果表明:该实证项目安全等级为Ⅱ级,偏向Ⅲ级,与实际情况吻合;组合赋权-可变模糊集方法所得评价结果与灰色聚类分析、未确知测度方法基本一致,使评价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