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标识作为一种安全管理手段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在煤炭企业实际应用中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作用。为了研究煤矿禁止类安全标识放置的有效性,首先,通过构建眼动试验平台进行试验,选取煤矿井下皮带运输、井口等图片作为模拟场景;其次,将场景中安全标识区域作为兴趣区域,采集不同被试的注视点个数、首次进入时间等数据;最后,运用SPSS 20.0软件和统计方法分析试验采集的数据。结果表明,安全标识有效的设置位置为编号(2)(上中)和编号(5)(正中)。  相似文献   

2.
刘林  梅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5):2121-2128
为了准确评价我国企业领导者安全奖惩缺失水平,首先,参考多因子领导问卷(MLQ)、领导者奖惩问卷(LRPQ)和领导者奖惩缺失问卷(LRPOQ)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适合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情境的领导者安全奖惩缺失(SLRPO)的两个维度——领导者安全奖励缺失和安全惩罚缺失,并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编制SLRPO初始题项;然后,基于高危行业557份有效调查样本,对初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校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表明,由两个维度构成的SLRPO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可有效测量各类高危行业企业领导者安全奖励与惩罚缺失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人员密集场所易造成拥挤踩踏的问题,对安全标识现场管控人群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讨论,选取了4个典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标识布设方案进行评估。首先用模糊德尔菲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层次分析法划分了指标权重,最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个方案做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人员密集场所中安全标识的使用能够有效管控人群流向,避免人群对冲情况的发生,而安全标识显著度、理解度和受众感知度的增强能够使人群管控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安全标识数据集、安全标识特殊图形及复杂背景缺乏等问题,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安全标识的特征,在VGG-16网络结构和CNN的基础上构建能够识别17种安全标识的VGG16-17模型。原始数据有816张,通过数据增强扩展数据集,得到4 708张图片,按照4∶1的比例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调节模型中部分参数,分析迭代次数和批量大小对模型识别分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迭代次数为20次、批量大小为32时,模型结果最理想,识别准确率为97.92%,相较于基于未经过数据增强数据集的改进模型的准确率提高19.39%,同时,改进模型相较于传统VGG16模型,识别准确率提高4.3%,证明模型改进和数据增强对图像识别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施工安全标识警示效果,减少盲视发生,探究不同位置特征下施工安全标识引发的自动化注意行为,采用改进的注意捕获试验范式,使用E-prime 2.0平台记录当事人的反应时长和判断正误,通过注意捕获量和判断正确率度量自动化注意效果,并进一步构建施工安全标识自动化注意加工模型,剖析自动化注意加工过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初次视认发生时,安全标识引发的自动化注意受位置因素影响,具有正中最优、正方向加强、右侧抑制等特点;对标识的自动化注意由启动和加工2个环节构成,与共同作用于视觉通道的控制加工串行发生,在启动阶段受位置特征提供的有效刺激强度影响,在加工阶段消耗较少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安全道德素质缺失的含义,指出缺失的3个主要原因:对人的生命关怀的伦理意识淡漠;缺少尊重生命健康价值的安全道德责任感;行为者无视法律和道德规范等安全行为准则;指明了安全道德素质必须具备的3个定性特征或关键"三要素":尊重生命的道德意识成为安全观念的基本成分,形成尊重生命的安全道德行为,自觉遵守安全道德规范或安全主体自律;阐明了安全道德素质是安全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以及企业负责人与安全管理者的安全道德素质对解决中国安全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提出关于建设安全道德素质的基础性、自觉性和制度性有机统一的理论框架,以适应我国社会"安全发展"的急迫性。  相似文献   

7.
防火门应当有统一的等级标识;疏散走道防火门应当有统一色标;应当选配外形安全的防火门执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公路硬化进度很快,给广大农村群众出行、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方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公路硬化后,路况好了,车辆多了,车速快了,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出来,如有些路段没做路肩、危险路段未设防护拦、没有安全标识等。本文就如何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农村公路硬化后的交通安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技博览     
<正>校车新国标对安全性要求明显提升4月初发布的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于5月1日正式实施,除了要求喷涂专用校车外观标识外,新修订的标准更加注重车辆的安全性能和车辆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类及各类原因的发生频次概况,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了2000—2016年间的56起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并对各类原因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分析。分析得出安全管理体系缺欠7类共62项,其中,无安全技术交底或技术交底不合格、安全组织机构不合格、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或方案不合格出现频次位于前三位;得出安全知识不足62项,安全意识不高58项,较管理者而言,一线操作者的安全知识不足和安全意识不高问题均占多数;得出不安全动作19类共296个,其中,安全培训缺失或不到位和劳动防护用品的缺乏和不正确使用2类不安全动作发生频率较高;得出不安全物态6类共54项,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安全防护栏杆缺失或存在缺陷、脚手架或作业平台搭设不规范、安全网缺失或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多年从事安全咨询和安全教育经验,通过对大量的事故原因剖析和数十家企业的实际调研,结果表明,安全伦理的缺失导致了安全生产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屡屡发生,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安全认知不到位和现代安全理念的缺失,是导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解决好安全生产的认识问题,是当前我国安全理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阶段我国煤矿的安全技术、生产设备都有大幅提高,但事故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和存在不安全行为。为预防事故的发生,研究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和不安全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构建适合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的HFACS框架。按照HFACS框架,采用SPSS13.0对515起煤矿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整理分类,运用χ2检验和让步比(OR)分析安全管理体系缺失情况,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体系缺失主要表现在管理文化的缺失和监督不充分,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决策差错和习惯性违规。安全管理体系缺失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潜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安全科学的本质看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安全科学的本质分析入手,剖析安全专业教育的公共性、伦理性、综合性、复合性、实践性等本质属性,指出当前我国安全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公共性的缺失、忽视安全伦理教育、本质安全人的失落、实践能力的降低、通识教育的滑坡等等。并提出我国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公共性的复位;安全本质人的重塑;在课程开设中增加安全哲学、安全教育学、安全文化学等人学课程;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向工程实践的回归;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使其加大职业的适应度,走向通识教育的归位;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将增设工程伦理与安全伦理学课程,并在每门课程的实际教学层面融入伦理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安全与健康》2006,(4S):20-20
为进一步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从源头上预防校车交通事故,3月9日,厦门市教育局,市交警支队,市安监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在杏林英才学校联合举行厦门市校车统一标识工作现场会,统一校车的安全标识和颜色在全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走进清远实验室,穿过干净整洁的前台、畅通无阻的走廊通道,可以看到实验室内功能分区明确,实验室内样品、仪器设备、化学试剂、文件柜、工具等物品摆放整齐、排列有序、分类定位、标识清晰;各类管线、线路布置合理规范;地面标线清楚,颜色、规格统一;安全警戒线、隔离带以及各类安全警示标语醒目可见。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安全》2012,(5):114-114
4月初发布的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于5月1日正式实施,除了要求喷涂专用校车外观标识外,新修订的标准更加注重车辆的安全性能和车辆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生产安全触电事故的原因规律,使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事故致因"2-4"模型对2016—2018年深圳市84起生产安全触电事故的致因进行归类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操作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共5类,其中未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占比67.86%)最易出现;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共7类,其中安全教育培训缺欠(占比86.90%)最易出现;不安全物态共5类,其中安全保护装置缺失(占比53.57%)最易出现;事故相关人员普遍存在安全知识不足导致的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的情况;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共4类,并且事故中均存在组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缺欠的情况,可进一步分为6类,其中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缺欠(占比86.90%)最易出现。  相似文献   

18.
周琳    傅贵     刘希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48-153
行为安全理论是事故分析和预防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事故致因“2-4”模型对10起化工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根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化工事故分析的有效方法。10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为一线员工在涉及高温加热工艺、带压设备、有毒有害环境和动火作业中的违规违章操作,管理人员未建立或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等不安全动作及不安全物态,且不安全物态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有关;间接原因是一线员工缺乏岗位安全操作等知识,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技术等知识,导致其安全意识薄弱,养成不良的安全习惯;根本原因是组织安全教育等管理程序缺失和执行不力;根源原因是组织成员对安全的重要度等安全文化元素缺乏理解。  相似文献   

19.
国际频道     
《现代职业安全》2004,(11):78-78
IPCS 与欧盟合作推出国际化学品安全卡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个组织的合作机构——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PCS)和欧盟委员会合作编辑的一套化学品安全信息卡。该卡设有14个大项,内容涉及到化学品标识、危险/接触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导致建筑运维阶段事故的多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预防事故发生,收集146份建筑运维阶段事故报告;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进行分析,将建筑运维阶段事故致因归纳为6种事故类型和77项因素;并据此建立建筑运维阶段事故因素网络模型,确定1 769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节点度、网络直径、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中介中心性等网络指标分析整体结构。结果表明:安全文化因素和安全管理体系因素是最容易导致建筑运维阶段发生事故的主因素,同时子因素中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安全作业制度缺失、应急救援预案及体系缺失、安全检查制度缺失等因素对于建筑安全运维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